呼吸照護病房裏的身影

民眾投稿文章

文 / 林珈妤

  在加護病房裡,機器的聲音真的從來沒有停過。呼吸器的氣流聲、心電圖規律又偶爾亂掉的叮叮聲、血壓監測器突然拉長的警報聲,這些聲音交雜在一起,好像一首永遠不會停的曲子。對外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吵、很冰冷,但對我們醫護人員來說,這些聲音就是病人狀況的訊號。只要哪裡多一聲、少一聲,背後都有可能代表著病人生死的差別。

  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常常被醫生的身影打動。很多人覺得醫生的生活就是看診、開刀、書寫病歷、開立醫囑,很簡單,但其實遠比想像中的辛苦。白天他們要在醫院門診和病房之間來回奔波,聽病人一大堆的疑問和抱怨,還要一邊安排檢查和治療;下午查房時,更是一床一床地細看,生怕漏掉任何小細節。等到晚上,多數人已經回家休息了,他們卻還常常接到急診電話,隨時都可能要衝回醫院。凌晨二、三、四點的加護病房,輪值夜班醫生可能還在開立醫囑、盯著監視器上的數據,完全沒有真正的休息。

  我記得有一次,看到一位值班醫生,幾乎整整二十四小時沒閉眼。早上他還在門診看病人,中午來不及吃飯就趕著去開會,下午查房,晚上剛準備坐下來喘口氣時,就被通知要來醫院緊急執行心導管檢查及手術。手術結束後已經是凌晨二點,他連坐下的時間都沒有,又立刻趕到樓上病房處理自己病房發生的突發急救狀況。那一晚,我站在走廊看著他的背影,真的有點心酸。他走路的時候身體微微晃,但眼神依舊堅定,彷彿在告訴自己「不能鬆懈」。更讓我心疼的是,有一次我看到他手上居然還插著靜脈針,吊著點滴邊在上班。他一邊在加護病房裡忙碌,一邊默默承受著自己的不舒服。那個畫面讓我著實震撼,因為我突然發現,原來醫生也會生病,也會需要治療,但他卻選擇邊吊點滴邊繼續工作。我忍不住跟他說:「醫生,您這樣真的很辛苦。」他卻只是笑了一下很輕鬆地回答:「不辛苦,病人才辛苦。」那句話聽起來很輕,但卻真的很重。我當下愣住了,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因為我知道,那不是逞強,而是真心。對他們來說,病人永遠是第一位,自己的累、自己的病,永遠排在最後。

  我常常覺得,醫生身上有一種很像匠人的精神。他們把每一次治療、每一次判斷,都當作一件作品來完成。就像工匠雕琢玉石,不能有一絲差錯;醫生面對的是生命,更不容許有半點失誤。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步驟,他們都要反覆確認,因為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這種專注和堅持,不是外人能輕易理解的。但是,這份堅持背後的代價真的很大。長時間熬夜、飲食不正常、精神一直繃緊,讓不少醫生的身體提前出現狀況。有些人免疫力下降,甚至我曾看過醫生正在服用高血壓、胃潰瘍、高血脂藥物。他們明知道健康正在流失,卻還是選擇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種矛盾,就是醫療現場最真實的樣子。

  作為護理師,我常常站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在醫院裡奔波。我能感受到,他們其實跟我們一樣會累、會無力,甚至比我們更需要休息。但他們的角色,似乎註定要堅強。因為一旦醫生倒下,不只是他自己,還有那麼多病人會失去依靠。所以他們把脆弱藏起來,繼續燃燒自己,就像一支燭火,用光去照亮別人。有人說過,護理人員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但我覺得醫生更是如此。他們燃燒的不只是體力和時間,還有他們對生命的熱情以及責任。當病人因為他們的判斷而活了下來,當家屬因為一句解釋而露出放心的表情,那就是醫生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這樣的精神,真的讓人敬佩。

  當加護病房裡再次響起那些熟悉的聲音時,我不會只覺得吵或冷冰冰。我會想到那些背影,那個吊著點滴還在醫院裡忙碌奔波的醫生,那些眼睛布滿血絲卻還努力堅持的身影。他們讓這些聲音不再只是冰冷的警報,而是守護生命的節奏。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有一天有人問我,什麼是醫生?我大概會回答:醫生就是那個在暴雨裡幫你撐傘的人。即使自己已經濕透發抖,還是努力把傘撐高,讓你至少能乾一點、安心一點。因為我知道,無論多麼辛苦,他們依然會選擇站在病人身邊。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承諾,一種沒有辦法取代的價值。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