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心臟驚魂記

民眾投稿文章

文 / 葉春勳

  有記憶以來,爺爺一直是一位身體硬朗、少有病痛的長者。無論是颳風下雨,他總能精神奕奕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鮮少聽他抱怨哪裡不舒服。對我而言,爺爺就像是一棵永遠不會倒的大樹,安穩地守護著我們全家。或許正因如此,我從未想過有一天,他會突然因為病痛而需要送進急診室。

  那一天,是我難得的休假日。早晨我還賴在床上,享受著難得的清閒時光。忽然,手機響起,螢幕上顯示著「爸爸」兩個字。我原以為只是日常的簡單聯繫,沒想到接起電話後,聽到的卻是令我心頭一震的消息-爸爸說爺爺早上突然覺得胸口劇烈疼痛,伴隨著頭暈與冒冷汗的症狀。這些描述讓我瞬間警覺,這並非普通的小毛病。我來不及多想,立刻翻身起床,快速漱洗完畢便趕緊開車,和爸爸一起將爺爺送往醫院。一路上,車窗外的街景不斷閃過,我的心卻緊繃得像被勒住一般。腦中浮現無數可能性,但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冷靜,因為我知道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與判斷。

  到了醫院急診室,映入眼簾的是人滿為患的場景。走廊上坐滿了等待看診的病人與焦急的家屬,醫師與護理人員來回奔波,腳步匆忙,似乎沒有片刻停歇。這樣的景象,讓我更加感受到醫療現場的壓力與緊張。雖然如此,醫護人員仍迅速接手爺爺的狀況,安排了一連串檢查。爺爺很快接受了抽血、胸部X光以及心電圖檢查。就在我們等待結果的時候,一位急診醫師神情嚴肅地走向我們。他耐心卻也急迫地告訴我,爺爺的心臟酵素明顯升高,心電圖也出現變化,這顯示著心臟可能正在發生急性缺血的情況,必須立刻進行心導管檢查,以確認血管是否阻塞。聽到這些話時,我腦中一片空白,完全沒想到爺爺的病情竟然如此嚴重。醫師接著向我解釋了心導管檢查的目的與風險。他語氣雖然快速,但每一句都清晰而專業,並努力讓我這個心急如焚的家屬能聽懂其中的道理。在他的引導下,我簽下了同意書。看著紙上自己的簽名,我心中五味雜陳,既擔心又害怕,卻也知道這是爺爺得到救治的唯一方法。不到二十分鐘,爺爺被推進了心導管室,而我只能在門外焦急等待。那段時間,彷彿比任何時刻都漫長。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心裡祈禱,希望爺爺能平安渡過。等候區裡的燈光明亮,卻無法驅散我內心的陰影。兩個小時後,心臟科醫師終於走出來。他的臉上帶著些許疲憊,但語氣卻溫和而堅定。他告訴我們,爺爺的心臟左前降支血管嚴重阻塞,這正是導致胸痛與不適的主因。醫師邊說邊打開影像,仔細地向我解釋血管的狀況。他指出阻塞的部位,並說明治療方法已經順利放置了心臟支架,恢復了血流。聽到「順利」這兩個字時,我眼眶瞬間泛紅,懸著的心終於稍稍落下。

  術後,爺爺被送往加護病房觀察。加護病房的醫師仔細詢問爺爺的過往病史,包括是否抽菸、喝酒、以及平日的飲食習慣。他們的語氣不僅專業,也帶著溫度,讓焦急的我稍微安定下來。醫師看得出我的不安,主動告訴我:「不用太擔心,這幾天我們會密切觀察爺爺的生命徵象與抽血變化,他在這裡會得到最好的照顧。」這句話,就像一道光,照進我緊繃的心裡。回想這一整天的過程,我感受到的除了驚險,還有深深的感激。在新聞媒體上,我們常聽到醫療人力不足、醫護人員忙碌不堪的報導。但真正身處醫院後,我才明白,他們即使在高壓與超時的環境下,仍舊能保持專業與耐心,對病人與家屬溫柔解釋,這份精神,讓人由衷敬佩。

  急診室醫師第一時間的判斷,讓爺爺沒有錯過黃金治療期;心導管室的醫師與團隊,以熟練的技術與專注的態度,成功為爺爺開通血管;加護病房的醫師與護理人員,不僅守護著爺爺的生命,也安撫著家屬不安的心。這一切,讓我體會到「醫者仁心」四個字的真實意義。那幾天,我幾乎每天都守在加護病房外,透過探視時短暫的交流,看見爺爺逐漸恢復,臉色不再蒼白,呼吸也越來越平穩。雖然他仍需要時間休養,但我心中充滿希望與感謝。

  這段經歷,對我而言是一場震撼,也是一份提醒。再健康的人,也可能在瞬間被病痛擊倒;而醫療團隊,就是我們在危急時刻最堅實的後盾。我由衷感謝所有在這過程中陪伴我們的醫師與護理人員,他們的專業、耐心與善意,不僅救了爺爺的生命,也給了我們全家力量。爺爺康復後,我時常回想起醫師在那天所說的話與他們眼神中的堅定。這份記憶,將會成為我心中永遠的感動與感恩。我深深祝福這些辛苦的醫護人員,願他們在繁重的工作中,也能被更多人理解與支持。因為正是有了他們,無數家庭才得以挽回笑容。謝謝你們,守護了爺爺,也守護了我們的家。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