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葉春勳
這天一如往常下了大夜回到租屋處休息,突然接到家人來電爸爸被送急診,我從台中趕回嘉義的路上滿是自責,自責自己沒在家人身邊,自責幾天前聽到爸爸感冒沒過多的關心,自責身為醫療人員的自己卻沒更積極請爸爸去看醫生,在我有記憶以來爸爸極少感冒生病,甚至不曾住院過;聽到醫生說:是重症A流需立即插管,我心頭一驚,不敢相信躺在急診小床上插著氣管內管的人是爸爸,在加護病房看著無數病患早已見怪不怪了,但看著是自己最親近的家人要受如此難受的治療,不捨以及自責情緒湧上,後續在加護病房治療肺部病症長達兩週,爸爸經歷了反覆發燒退燒,找不到原因的腹瀉,加上本身有抽菸,肺部狀況不好,延長了拔管時間,在加護病房預計拔管前一天,爸爸又突然出現解血便的情形,因腸破裂而緊急開刀治療,家人們歷經了醫院、工作、家,來回跑的日子,而我則在台中與嘉義之間奔波,很感謝單位主管及同事的體諒及關心,給我很大的心理支持。
爸爸在急重症的日子,從插管、急刀、拔管困難、轉院,心情就像雲霄飛車一樣一下高一下低,隨後如置高點向下俯衝;在拔管前一晚,我接到加護病房護理師的來電,告知爸爸情緒比較激動,這樣可能導致呼吸急促,使拔管更加困難,我與護理師討論後護理師通融的讓我到病室安撫爸爸,身為重症護理師的我知道這是過程,只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情緒的交雜跟無數的心疼,此刻的自己看著父親清醒卻掙扎著的身體,以及身上的管路,看著不得不綁上的替代性約束,我的情緒很複雜也很矛盾。加護單位護理師先是給我與爸爸獨處的空間來安撫爸爸,過一會兒再走進來,與我討論爸爸的狀況,並鼓勵我以往他們遇到的狀況,病況更不穩定的也很多拔管成功的案例,會持續做拔管訓練,慢慢來~
此刻我真的很感謝,我知道護理師在此刻一定知道我很難過、很擔心,她們也知道我是護理師,他們沒有過多的安慰,反倒用討論病情的方式穩定了我的憂慮,在離開前告訴我放心吧,護理師即便帶著口罩我仍感受到他們溫暖的笑容!
爸爸順利地拔管了,但可能是關機(昏迷)整整一個月,爸爸呼吸尚不穩定,肢體協調跟意識有點遲鈍,在這中秋要團圓的日子,我們在加護病房團圓但我們很珍惜,意想不到的是,看著護理師忙忙碌碌處理每一位病患,好不容易坐下打完紀錄後,幾位護理師拿著柚子跟圖畫車來到病床,他們說知道爸爸是修車的,想給他訓練手部肌力,她們讓姐姐跟媽媽一起跟爸爸練習畫畫,我很好奇這些不應該是到病房才會做的,我問他們這是你們的照護規範其中之一嗎?而且她們真的很忙,她們跟我說,她們很忙碌,但是她們更理解,身為家屬及病人在這個日子還必須待在醫院的身不由己!
大環境的改變讓護理環境變得艱難,在這樣的護理環境還能有這樣的心境我真的超級訝異,也真真切切地感到溫暖無比,身為護理師的我,對你們深感敬佩,爸爸順利拔管轉至病房,謝謝你們對爸爸的照顧,謝謝你們在臨床打滾多年,對護理的初衷仍不變,謝謝視病猶親的你們,謝謝護理同伴的你們在我身為家屬的時候教會我「同理」運用在臨床,病人及病家會感受到很大很大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