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照護與營養

營養師文章

文/營養科 施雅凡營養師

  想必大家都有過受傷的經驗,受傷時,我們直覺會先想到應該如何處理傷口,再來我們思考的是多久才會好?痊癒後則擔心是否影響美觀?鮮少會考慮到營養的部份,但其實最佳的傷口癒合是需要充足營養的,營養缺乏會阻礙傷口癒合的過程,且容易增加感染率、免疫變差。

傷口癒合時的營養需求

熱量

  足夠的熱量攝取為傷口癒合的基礎,充足的熱量可以避免所攝入的蛋白質被消耗用來做為能量的提供,碳水化合物為人體主要能量來源,可由全榖雜糧類獲得,如:飯、麵、南瓜、地瓜等,另外從飲食中攝取的膳食纖維可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做為結腸細胞的主要燃料來源,其可由蔬果類取得。

  在傷口癒合期間,維持體重是很重要的,最佳傷口癒合熱量攝取建議為每天每公斤體重30-35kcal,體重過輕則可增加至每天每公斤體重35-40kcal,體重過重者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則應避免減重;若食慾不佳或進食攝取明顯不足,建議可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者少量多餐增加點心餐次以提高每日熱量攝取。

蛋白質

  蛋白質參與傷口癒合、細胞和膠原蛋白的增殖以及結締組織的增生,傷口癒合的所有階段都需要蛋白質,嚴重的蛋白質耗損會增加傷口感染率,而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與傷口癒合率提高有相關性。免疫細胞的形成都需要蛋白質,蛋白質攝入不足易造成免疫變差進而延緩傷口復原及拉長發炎期,使傷口一直處於發炎狀況。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會妨礙血管新生及膠原蛋白的合成,膠原蛋白生成量不足對傷口癒合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有慢性傷口的患者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蛋白質至少1.25-1.5克,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有黃豆製品、魚、蛋、豬肉、乳品等。

脂肪

  脂肪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代謝可以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受傷之後人體對必須脂肪酸的需求增加。在脂肪酸中ω-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作用,且有益於免疫調節,可降低感染率。脂肪可由飲食中肉類製品、烹調用油、乳品中獲取。

  充足的水分攝取對於傷口癒合是必要的,缺水時皮膚彈性相對較差且脆弱,每日液體的攝入量建議為每日每公斤體重30毫升,或每天每大卡攝取1-1.5ml。

維生素A

  已發現可刺激細胞生長、膠原蛋白合成、促進傷口癒合,且在開放性傷口中具有抗炎作用。嚴重的壓力或傷害會使維生素A需求量增加,攝取不足容易導致傷口癒合緩慢及增加感染風險。

  維生素A的來源有乳製品、雞蛋、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等。

維生素C

  維生素C參與膠原蛋白合成、促進傷口癒合,若維生素C缺乏容易造成出血、傷口癒合不良、增加傷口感染風險問題;對於有形成腎結石風險的人則需在維生素C的補充多加注意,過量補充可能會引發相關問題。

  維生素C主要來源為蔬果,例如:芭樂、葡萄柚、櫻桃等。

礦物質

  在礦物質中鎂、銅、鋅三者為傷口癒合、膠原蛋白及細胞生長重要的輔助因子,若缺乏可觀察到傷口癒合速度緩慢,其中鋅更在免疫功能上有很大的作用。

  可在蔬果中及紅肉、魚、貝、蛋等食物中獲取。

影響傷口癒合因子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對傷口癒合過程產生負面影響,除了會延長發炎期、讓傷口肉芽無法正常生長之外,也會降低抗體水平,使患者處於感染風險之中,免疫功能的改變可能導致傷口併發症的增加。

疾病或治療

  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長期高血糖使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傷口處發炎期變長,高血糖、胰島素的缺乏會干擾細胞生成,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對傷口癒合至關重要。化療及皮質類固醇的使用也會使營養素需求增加;另外抽菸及飲酒也是減緩傷口癒合的因素之一。

年齡

  老年人常見與飲食相關的問題有:活動力下降、食慾下降、咀嚼及吞嚥困難、味嗅覺退化等,以上問題導致老年人攝食量減少,進而致使營養不良、傷口癒合情形不佳,與受傷之孩童、青壯年相比,老年人更容易成為慢性傷口患者。

  營養與傷口癒合是密切相關的,不論是一般創傷或者是慢性傷口,充足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傷口癒合的基礎,根據疾病、身高、體重、活動量等因素,每個人的熱量、蛋白質需求都不同,若有對傷口相關之營養問題,建議尋求營養師提供專業的協助。

參考資料:

  • 1.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Nutrition and Wound Healing Nutr Clin Pract February 2010 25: 61-68
  • 2.Nutrition and Chronic Wounds Adv Wound Care (New Rochelle). 2014 Nov 1; 3(11): 663–681.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