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肌膚,中醫呵護有方

醫師文章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陳育嫻醫師

  兒童的皮膚嬌嫩、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加上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常見各種皮膚問題,如:濕疹、蕁麻疹、尿布疹等。這些皮膚疾病不僅影響兒童的健康與舒適,更可能對其情緒、睡眠及社交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病因、症型的個體化治療,並注重整體調理,從根本改善兒童的皮膚問題。

  1.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和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主要症狀為皮膚紅疹、搔癢、乾燥、脫屑,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水泡、滲液。中醫認為,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複雜,多與先天稟賦不足、後天飲食失調、環境因素等有關。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證型:

  • 脾虛濕盛型:皮膚紅腫、滲液較多,伴有食慾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狀。
  • 肝鬱化火型:皮膚紅癢明顯,情緒煩躁易怒,伴有口乾舌燥等症狀。
  • 血虛風燥型:皮膚乾燥脫屑,搔癢難耐,伴有面色蒼白、指甲薄脆等症狀。
  1.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主要症狀為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風團」,伴有紅腫、搔癢,發作迅速,消退也快。中醫認為,蕁麻疹多由外感風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因素引起。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證型:

*風寒束表型:風團色白,遇寒加重,伴有惡寒、鼻塞等症狀。

*風熱犯表型:風團色紅,遇熱加重,伴有發熱、口渴等症狀。

*氣血不足型:風團反覆發作,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等症狀。

  1. 兒童皮膚病的中醫治療
  • 辨證論治: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即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 內治法:中藥調理:根據不同的證型,選用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養血潤膚等功效的中藥,如:薏苡仁、茯苓、白朮、生地黃、荊芥、防風、蟬蛻、黃芩、黃柏等。
  • 外治法:中藥外敷:根據不同的證型,選用合適的中藥製劑,如藥膏、洗劑、敷料等,直接塗抹於患處,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癢收斂等作用。常用的外用藥材有紫草、金銀花、馬齒莧、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
  • 針灸、經絡推拿:針灸通過刺激穴位,調節氣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經絡推拿則透過按摩特定穴位及經絡,達到調理臟腑功能、增強體質、促進皮膚康復的作用。常用穴位如:
    • *曲池穴:位於手肘外側,肘橫紋的末端。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於各種皮膚病,尤其對於濕疹、蕁麻疹等瘙癢明顯的皮膚病效果更佳。
    •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上方約三指寬的位置。具有養血潤膚、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皮膚乾燥、脫屑的皮膚病,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
    •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上方約四指寬的位置。具有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各種皮膚病,尤其對於女性兒童,可以調節月經,改善皮膚問題。
  • 飲食調理:飲食對於皮膚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兒童皮膚病患者宜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如:脾虛濕盛者宜多食薏苡仁、山藥等健脾祛濕的食物;肝鬱化火者宜多食菊花、薄荷等疏肝解鬱的食物。
  1. 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 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 營造舒適、乾淨的居家環境,減少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寵物毛屑等。
  • 加強皮膚保濕,避免乾燥,可以使用無刺激性的潤膚乳。
  • 保持皮膚清潔,保持指甲清潔,避免感染。
  • 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傷害,外出時可塗抹防曬霜,穿著防曬衣物。
  • 鼓勵孩子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保持孩子心情的舒暢,避免精神壓力過大。

  兒童皮膚疾病雖然常見,但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並配合中醫的綜合調理,就能有效地改善病情,讓孩子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如有相關問題,歡迎至中西整合醫療科諮詢。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