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兒童部 陳大揚醫師
記得一個住在美國的14歲女孩,趁著放暑假回台灣時順便來做個身體評估。進門後,媽媽氣勢沖沖地說家裡其他孩子都是中等偏精瘦的身材,爸媽也是瘦的,就這個二女兒「壯」到偏胖了,擔心是不是有內分泌問題?
從外觀上看,的確是略為「澎皮」,但屬於四肢和軀幹勻稱,並無懸殊落差。
首先,第一步是確認這個孩子的確是BMI大於第85百分位,屬於「過重」的範圍。身高體重都大於第97百分位,的確是個高壯的孩子。詢問爸媽的身高後,發現孩子的身高百分位比起「遺傳身高」的85百分位要來得高。「遺傳身高」,通常指的是「mid – parental height」,女孩子的算法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2」,男孩子則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2」。
除了確認孩子此時此刻的身高體重,我們也需參考「生長曲線圖」,確認身高體重增長的情況。雖然媽媽只從手機的APP裡調出三年內每年一次的身高體重紀錄,不過看起來增長的狀況並沒有顯著的異常。再細問,其實這個孩子並不是近期內,而是從小在同儕之間就偏高壯,只是上了國中後,橫向發展的情況似乎更明顯了一些。由上述的這些端倪,便能初步將一些較耳熟能詳的內分泌問題排除,如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 及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另外,因為這個孩子的行為舉止問答皆正常,讀一般學校,無發長遲緩的病史,因此像小胖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天使人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偽副甲狀腺低下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等疾病也都不符合。
身體評估上,確認面部五官及四肢無異常,臉頰無潮紅或明顯微血管,無甲狀腺腫,無黑色棘皮症、腹部暗紫色擴張紋(purple striae)、多毛(hirsutism)等症狀,性癥發育已達第五期(Tannerstage V)。雖有小腹但無顯著中樞性肥胖。
在初步排除病態性肥胖後,詢問飲食、睡眠、運動習慣。雖然媽媽說自己已經嚴格限制她的三餐飲食,但在我的追問之下,終於問出她不可告人的餐間點心。原來雖然媽媽並不會給予零用錢或購買零食,但有時媽媽不在時,阿姨會帶她去吃一些披薩、捲心麵當點心。就此算是破案了。
最後作為收尾,我為她檢測了空腹血脂,結果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的確略為偏高。對於血脂的處置,初步先以增加運動以及減少含糖飲料、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為主,三個月之後追蹤。孩子胖的原因,可能是純粹的飲食過量運動不足,也可能隱含疾病。若是出現身高遲緩合併體重快速增加,則應盡快就醫評估。而無生長遲緩的肥胖孩童,也建議前往醫療院所進行代謝症候群的評估及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