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歐爸的健康提案:愛家也要愛自己

營養師文章

文/營養科 陳夢屏營養師

  為事業打拼、為家庭付出的這些年,許多人早已習慣把自己擺在最後。回頭看看舊照片,那個年輕、有精神、身材精實的自己,或許早就變成了有鮪魚肚、體力下滑、健康亮紅燈的中年模樣。這些轉變常常發生在不知不覺中,等到健檢紅字冒出、爬樓梯開始喘,才驚覺身體正在悄悄拉警報。

  其中,「代謝症候群」是最常被忽略的沉默敵人。雖然沒有明顯症狀,卻早已悄悄影響著血壓、血糖與血脂。它被視為一種病前狀態,其組成因子正是心血管疾病與多種慢性病的高風險指標。長期下來正是這些疾病的溫床。

  研究指出,罹患代謝症候群將大幅提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根據衛福部統計,這些慢性病長年穩居國人十大死因,其中心血管疾病更常位居前幾名。特別是男性,一旦步入40歲,高血壓、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風險也會明顯上升。

  那麼,代謝症候群是怎麼產生的呢?約五成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飲食不均、缺乏運動、長期壓力等;另有兩成則與遺傳有關。

  如果您是平常大魚大肉、常喝酒、活動量又偏低的「歐爸族群」,現在正是時候,為自己的健康好好把關了!

  建議先自我檢視是否符合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以下五項中,只要符合三項(含)以上,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

  • 男性腰圍 ≧ 90公分(35吋)、
  • 女性腰圍 ≧ 80 公分(31吋)

2.血壓偏高:

  • 收縮壓 ≧ 130mmHg 或
  • 舒張壓 ≧ 85 mmHg

3.空腹血糖偏高:

  • 空腹血糖值 ≧ 100mg/dL
  • 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150mg/dL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男性 < 40mg/dL、女性 < 50mg/dL

  檢視完如果真的有符合先不要緊張,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防治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關鍵,以下就教大家幾招,讓你做好健康管理,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第一招:先從調整飲食開始-

選擇地中海飲食:

  根據研究,地中海飲食有助於改善代謝症候群及其相關指標,包括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這種飲食型態以大量新鮮蔬果、全穀類、豆類與堅果等植物性食物為基礎,使用橄欖油作為主要烹調油脂,並多攝取魚類與海鮮,減少紅肉與加工肉的攝取,並強調適量飲酒的原則。

  1. 攝取大量蔬菜、水果。蔬菜建議每餐至少1.5-2份(每餐至少攝取約1.5碗以上的蔬菜)。水果可作為餐間點心,每餐1-2份(每餐約 1-2個拳頭大或切好放在飯碗裡八分滿1-2碗);若有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的人,水果需適量。
  2. 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以地瓜、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取代白米、白麵等。
  3. 多攝取好油。以橄欖油、堅果種子類為主;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例如奶油、動物性油脂。食用油會建議每天 3-7茶匙、堅果種子類建議每天攝取15g(約1湯匙)。
  4. 建議每天攝取2份乳製品。如牛奶、優格、起司,以低脂種類為佳,但需避免高脂、高糖產品。
  5. 攝取優質蛋白質。多白肉少紅肉,每週至少2-3掌心的魚類或海鮮、家禽類;雞蛋每週2-4顆;植物性蛋白質-豆類,例如豆漿、豆腐,建議每天至少1份。而紅肉如豬、牛、羊等家畜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建議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部位,並且每週少於2-3掌心。
  6. 少糖、少加工。避免甜點、含糖飲料與高鹽加工食品。
  7. 每日補充水分 1.5-2公升。若有飲酒習慣可適量紅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20ml、女性不超過110ml;如果平常沒有喝酒習慣的人,就不建議喝。

第二招:規律運動:

  減少久坐,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每天30分鐘、每週5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或游泳,不僅能幫助控制三高,還能改善壓力、提升睡眠品質。

第三招:不吸菸,少喝酒:

  吸菸與飲酒會增加腹部脂肪、血壓、血糖與血脂異常,戒菸與減酒有助穩定代謝、保護血管健康。

第四招:管理壓力:

  長期壓力會使皮質醇升高,導致血壓、血糖上升與腹部肥胖,適時紓壓如運動、唱歌、談心或轉念,有助穩定代謝;若無法改善,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第五招:做檢查,早發現:

  養成每天測量體重及腰圍的習慣,若發現體重或腰圍控制不佳,應檢視自身飲食行為及運動量。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掌握血壓、血糖與血脂數值,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想陪家人久一點、多旅遊一次,就從今天開始照顧你的身體吧!」健康不等人,飲食與生活的選擇,決定了未來的生活品質。從現在開始,歐爸們就用上述五招守護自己,也守護家人吧!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