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尿病衛教室 林育姿 衛教護理師
糖尿病衛教室每天都有新診斷或定期回診的病人來衛教諮詢,這天,一年未見的35歲糖尿病病人陳先生也回來衛教室諮詢,但不同的是,衛教護理師發現他左下肢彈繃包裹和輔具固定著,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原本會定期回診且血糖穩定的他,這一年來工作地點調動,孤身在北部打拼,本院的連續處方簽藥物使用完後並沒有如期回診,也沒有轉至工作周邊的醫療院所治療,加上沒有不適症狀,因此忽視血糖飆升對身體的傷害。於是,在一次自覺無關緊要的足趾受傷後,引發一連串傷口不易癒合、感染和潰瘍,甚至截肢等問題。
糖尿病是全球普遍盛行的慢性疾病之一,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普遍存在的併發症,根據研究顯示,隨者糖尿病持續性的病程,至少有50%的病人在未來會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研究發現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與年齡較大、糖化血色素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和明顯蛋白尿等因素有關。
當糖尿病無法有效的控制時,身體的周邊感覺神經元受損機會增加,這可能導致糖尿病病人出現感覺異常、潰瘍,甚至最終導致下肢截肢。故此,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病人應每天進行足部自我檢查和每年至少一次接受醫療人員的完整足部檢查。糖尿病衛教人員常運用密西根神經病變篩檢量表合併足部脈動檢測等項目來進行足部檢查,其優點為非侵入性、簡易且快速的評估糖尿病病人周邊神經病變情形,檢查項目有如下:
- 足部血液循環評估,包括足部外觀和足部脈搏。
- 足部潰瘍評估。
- 踝關節反射(跟腱反射)評估。
- 辨識足部是否有保護性感覺,包括以半定量音叉檢查振動感和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觸壓覺來評估大神經纖維。
若要進一步檢查,可採用冰冷的金屬湯匙或音叉來評估溫度覺;運用皮膚電流反應分析儀來評估交感神經其C神經纖維的排汗反應。除此之外,糖友應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和根據檢查結果適切地調整治療處方等嚴格控制血糖外,也建議糖友將運動和增加身體活動納入日常健康照護中,並注意和預防各項活動的潛在風險,如低血糖或跌倒等。
由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呈現方式有許多種類,糖友若出現戴手套或穿襪子感、足部無知覺感、麻木感、燒灼痛或針刺般疼痛等不舒服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時,可與糖尿病照護醫師討論介入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
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進展和緩解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疼痛,良好的照護可以預防80%與周邊神經病變相關的截肢,也可以降低住院率和再次潰瘍的發生。糖尿病衛教是持續且完整的提供病人賦能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陳先生接受醫師截趾的建議,也痛定思痛決心積極控制血糖,不讓最愛的家人擔心。期許每一位努力抗糖的糖友都能積極參與糖尿病治療和照護,和衛教團隊一起攜手面對糖尿病,預防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