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九月

用心聆聽護理的聲音

文/ 高淑娟 護理長

  非常榮幸,能代表護理團隊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護理工作的體認和感悟。我想藉著這個機會,向每一位護理人員致敬,感謝你們無私的奉獻和專業的精神,感謝你們面對嚴峻的疫情,仍堅守崗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請各位主管給他們一些鼓勵,也請各位護理人員給自己一些掌聲。

  剛畢業的我,因為家庭因素並未在第一時間踏入臨床,我選擇可以配合照顧在醫院生病中媽媽的工作-醫療器材銷售,當初的我很自豪,在那沒有掃條碼的年代,我可以清楚的背完每個商品的貨號,我總能迅速幫前來結帳的顧客結完帳,在短短的時間獲得督導和店長的信賴,成為店內非常厲害的銷售小妹。工作雖然順利,但我內心卻存在無比失落,夜深人靜時,我常思考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當初選擇讀護理時的初衷是什麼?我那懷抱當護理人員的志向去哪了?如果繼續待在這工作中,護理工作應該只會離我越來越遠,但我並不敢把這困境說出來,害怕媽媽感到愧欠,我總是在媽媽面前展現自信,告訴她我喜歡現在銷售的工作,我不想當護理人員了。

  然而,媽媽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焦慮,選擇在我徬徨無助時離開,母親臨終前的叮嚀成為我走護理最大的動力。這段話多年前,代表優良護理人員致詞時,我哽咽的說完了,這次我仍想要敘述出她對我耳提面命說過的話,她說:『護理是一門良心事業,把該做的好好做,不要愧對於自己的良心,這件事做好,你的人生就成功一大半,你的存在就有價值』;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我也想對她說,媽媽,到現在我都還一直遵守著和你的承諾,我希望您能因我持續不間斷近20年的臨床工作,為我感到驕傲,而到夢裡給我一個擁抱。

  另外,我也想強調我們在團隊中也是很重要的角色,我從不因為自己是護理人員而感到卑微,有這樣的底氣,是中山教會我的事,老董事長總是說:護理師不比別人差,中山的員工你們是最多的一群人,他告訴我,不要妄自菲薄,他教會我要用盡力氣拚搏到最後一刻任何事都不要輕言放棄,如同您的護理工作,要知道自己是這團隊中多麼重要的一員。他那體恤員工、重視基層、用心傾聽的精神一直存在著,反而更接地氣的存在,甚至更甚,而這樣的溫暖默默驅使我繼續堅守在這崗位上,願意與大家一起努力。最後,感謝我的主管姿蓉副院長和淑美督導,這兩位主管都是我初入中山時的護理長,感謝他們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鼓勵,教會我當個有溫度的人,讓我勇於面對挑戰。如果說中山教會我不要因為護理人員感到卑微,那循規蹈矩、恪守本分、剛柔並濟便是這兩位主管教會我的事,如果您抱著她們對我會有特別禮遇的想法,那您就錯了!相反的,她們帶領我一直是嚴以律己的態度,反而更高的標準指導我做事該有的態度,也正因為她們這樣的態度,我學會了自律、嚴謹、有擔當!

  我常形容她們如同那牽著風箏線的人,在我剛會飛翔時,總不時回頭望,擔心我摔落!當我飛得太遠,她會稍微拉緊風箏線引領我迷途知返,擔心我迷失方向。天空下起小雨,她們會任由小雨打在我身上,希望藉此讓我學會更有彈性、更加堅韌。若突然下起了暴風雨,她們會迅速的收起線,輕拍我被打濕的身體,藏挹在衣服裡,害怕我會因此澆熄對護理的熱情,默默陪伴我等待天空再度放晴,鼓勵我繼續飛翔,我想對他們說聲:『謝謝您們』。

  最後謝謝護理工作一路上伙伴們的陪伴,尤其是我腎內的夥伴同仁,我一直很感恩自己處於極幸福的護理職場,當我面臨工作瓶頸、對人與人之間熱情減退時,我的同仁總在背後默默支持,你們穩定的成熟度,尤其在疫情期間義無反顧的配合院方決策投入專責病房,著實令我動容,因為你們一路相挺,讓我更能無後顧之憂推動院方政策,並享受在護理領導與管理上的成就感,而最讓我驕傲的是你們無私的付出和重視同為一個團隊、家人、朋友的精神。這些種種,都再次強調護理從不是單打獨鬥,一起共患、共難、共享、共榮,互相尊重並建立良善的職場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唯有一起努力才可以走得更遠更長更久,才能真正提升照護品質。希望藉由此分享,能帶給大家正向的工作氛圍,願意一起為護理共同努力。

2
五月

我還能夠為妻子做點甚麼呢?

文 / 內科加護病房 韓珮宜護理師

  在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任職至今,照護過許多不同的病人,也遇過、聽過不少病人及家庭的故事,會來到加護病房的病人都是如此的緊急,不論病人或是家屬都是需要護理師給予更多的照護以及關懷;病人家屬陳先生,在某個寒冷的傍晚,一如往常地在下班時間連繫家中照顧年幼女兒的妻子許小姐,怎麼也連繫不上,憂心如焚地返回家中,竟發現妻子已倒臥家中冰冷的地板,年幼女兒則於一旁待著,陳先生顫抖著聯絡救護單位前往家中,等待救援的時間更是急不可耐,救護人員終於抵達家中,對毫無意識的妻子進行心肺復甦術並送往醫院救治。

  許小姐經過繁瑣的醫療處置後,雖然有著穩定的生命徵象,但仍然沒有一點意識,每當會客時間,加護病房的大門開啟,陳先生總是刻不容緩地快步走至妻子身旁,並用溫柔的語氣、堅定的眼神深情地看著妻子,和醫療團隊的溝通上更是充滿著信任,但每次檢查結果卻猶如堅硬的槌子打在陳先生的心上。

  於病房期間,許小姐歷經許多的檢查,不外乎腦部核磁共振、腦波檢測,皆顯示著清醒的機率非常地渺小,陳先生對妻子充滿愛的呼喚聲與冰冷呼吸器的固定節奏形成了極大對比。有天陳先生憂傷地詢問身為主責護理師的我:「我還能夠為妻子做點甚麼呢?」我拿著臉盆裝著溫熱的水,遞上柔軟的毛巾,一邊說道:「您可以用這溫熱的毛巾幫妻子輕拭雙頰,再替妻子的雙唇抹上您精心挑選的唇膏,最後可以用她最熟悉的手,也就是您的雙手,幫妻子活絡關節。」雖然只有三十分鐘的會客時間,對病人及家屬來說,卻是如此的珍貴。

  隔日,陳先生將昨日所學習的被動式關節運動做得淋漓盡致,一邊進行網路通話,在旁協助的我聽見電話另一頭傳來年幼小女孩的聲音:「媽媽、媽媽,妳怎麼一直在睡覺,為什麼還不起床。」聽到此時,自己不經鼻頭一酸、不爭氣的雙眼泛著淚光,陳先生向我說道:「謝謝妳護理師,因為有妳們的細心照護,我還能看著太太,小孩也才能有叫媽媽的機會。」最後,陳先生目不轉睛地期待著妻子是否能有一絲一毫的回應,依依不捨地將被子蓋上,放手離開她身旁,並向我點頭道謝後離去,那個高大挺拔卻帶著憂傷無奈的背影令人難忘,一天天過去,陳先生仍舊盼不到妻子的回應,即便是動一下手指、眨一下眼皮,甚至是多吸一口氣都沒有,呼吸器仍舊是全支持著病人,身為丈夫的陳先生,頂著雙邊家庭的期待,對於往後的醫療決策越來越感無助,護理師向陳先生提到,別把壓力攬在自己身上,小孩還需要爸爸呢!我們能夠安排一個合適的時間,邀請關心許小姐的家人們前來,一同了解病情,並共同替許小姐決定,最終,陳先生滿是感激的與醫療團隊進行全人會議,也決定了要繼續倚靠信仰及呼吸器的支持來等待奇蹟、等待妻子甦醒的那天。

  秉持著醫院宗旨「醫人、醫病、醫心」,病人及家屬都是一樣的重要,護理師的專業技術、細心觀察及溫暖的關懷,都是護理的價值,也是無法取代的經濟實力,有護理師才能讓寶貴的生命能夠繼續延續,讓病人及家屬有未來。

1
九月

糖尿病怎麼會截肢? 淺談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文/糖尿病衛教室 林育姿 衛教護理師

  糖尿病衛教室每天都有新診斷或定期回診的病人來衛教諮詢,這天,一年未見的35歲糖尿病病人陳先生也回來衛教室諮詢,但不同的是,衛教護理師發現他左下肢彈繃包裹和輔具固定著,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原本會定期回診且血糖穩定的他,這一年來工作地點調動,孤身在北部打拼,本院的連續處方簽藥物使用完後並沒有如期回診,也沒有轉至工作周邊的醫療院所治療,加上沒有不適症狀,因此忽視血糖飆升對身體的傷害。於是,在一次自覺無關緊要的足趾受傷後,引發一連串傷口不易癒合、感染和潰瘍,甚至截肢等問題。

  糖尿病是全球普遍盛行的慢性疾病之一,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普遍存在的併發症,根據研究顯示,隨者糖尿病持續性的病程,至少有50%的病人在未來會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研究發現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與年齡較大、糖化血色素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和明顯蛋白尿等因素有關。

  當糖尿病無法有效的控制時,身體的周邊感覺神經元受損機會增加,這可能導致糖尿病病人出現感覺異常、潰瘍,甚至最終導致下肢截肢。故此,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病人應每天進行足部自我檢查和每年至少一次接受醫療人員的完整足部檢查。糖尿病衛教人員常運用密西根神經病變篩檢量表合併足部脈動檢測等項目來進行足部檢查,其優點為非侵入性、簡易且快速的評估糖尿病病人周邊神經病變情形,檢查項目有如下:

  1. 足部血液循環評估,包括足部外觀和足部脈搏。
  2. 足部潰瘍評估。
  3. 踝關節反射(跟腱反射)評估。
  4. 辨識足部是否有保護性感覺,包括以半定量音叉檢查振動感和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觸壓覺來評估大神經纖維。

  若要進一步檢查,可採用冰冷的金屬湯匙或音叉來評估溫度覺;運用皮膚電流反應分析儀來評估交感神經其C神經纖維的排汗反應。除此之外,糖友應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和根據檢查結果適切地調整治療處方等嚴格控制血糖外,也建議糖友將運動和增加身體活動納入日常健康照護中,並注意和預防各項活動的潛在風險,如低血糖或跌倒等。

  由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呈現方式有許多種類,糖友若出現戴手套或穿襪子感、足部無知覺感、麻木感、燒灼痛或針刺般疼痛等不舒服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時,可與糖尿病照護醫師討論介入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

  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進展和緩解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疼痛,良好的照護可以預防80%與周邊神經病變相關的截肢,也可以降低住院率和再次潰瘍的發生。糖尿病衛教是持續且完整的提供病人賦能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陳先生接受醫師截趾的建議,也痛定思痛決心積極控制血糖,不讓最愛的家人擔心。期許每一位努力抗糖的糖友都能積極參與糖尿病治療和照護,和衛教團隊一起攜手面對糖尿病,預防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單股尼龍纖維檢查觸壓覺評估病人是否有足部保護性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