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文/身心科 高全毅醫師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反覆心悸、胸悶甚至喘不過氣,以為得了心臟病去看心臟科,排了各種檢查卻結果都正常;又或者腹部不適,常常脹氣、噁心或腹瀉,掛了腸胃科照完胃鏡、腸鏡後,似乎也找不出大毛病;通常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你這是「自律神經失調」,那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到底是什麼問題?

什麼是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顧名思義就是自律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興奮、專注、戰鬥,副交感神經則主導抑制、緩和、放鬆;人類的身體中,大多數的器官都被自律神經所調控,所以我們的生命徵象(呼吸、心跳)、血液循環、日夜節律、荷爾蒙等也都和自律神經的活化和抑制有關。順帶一提,既然名稱是自律神經,也就代表著他們會自己調控節律,不論是交感還是副交感神經,都不是我們能夠用意志力去控制的,而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和情緒、壓力有關,也因此需要精神科醫師的介入。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與治療

  個案被轉介到精神科的門診時,往往都是帶著滿滿的挫折感,覺得自己明明是身體有症狀找不到原因,怎麼就被說是精神有狀況要來身心科評估呢?

  那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多數都是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或是副交感過度被抑制來表現,病因有可能是隱性的情緒障礙、焦慮的個性、近期重大壓力事件、賀爾蒙狀態不規則等,而這些都是需要精神科醫師會談和評估才能發現。此外也可以利用儀器測量心率變異數(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來做輔助診斷;HRV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方式來測量連續心跳速率變化程度,並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是檢測自律神經系統失調與否的重要指標。

  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情緒症狀與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造成心因性猝死有關,而自律神經失調也與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故自律神經失調應審慎的評估與治療,不要輕忽他長期的影響力。在治療上,經由評估後精神科醫師可以提供藥物以及個案所需的心理治療,若對於藥物有所顧慮的個案,也可以討論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重複經顱磁刺激)的可行性。所以,如果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或是經由他科醫師轉介,我們都鼓勵大家來到精神科的診間做進一步的評估,以免造成身心更大的危害。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