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月

重新開始活著

文/林家揚

「人群中哭著,你只想變成透明的顏色……」開往后里的車上,傳來熟悉的旋律,眼眶也不禁濕了又濕。一周,。在生命的最後一周,會怎麼度過?我身為一個醫師,看過許多生死,但每一次的離別,都是刻骨銘心。

  我的外公是一個外科醫師,一個行醫超過七十年的醫師。醫師總是關心病患的健康,但對自己的身體卻時常疏忽。

  上個月中,他仍如往常,邀親朋好友來家中泡茶聊天,雖然體力漸弱耳朵也重聽,但他對知識依然充滿好奇,更喜歡陪伴晚輩們談天說地。

  病情總是來的突然。「阿公最近意識不太清楚,常常胡言亂語……」爸爸從電話中轉告阿公的病況給我,希望我給出專業的建議並抽空回老家關心外公的情況。

  「阿公!阿公!」過去阿公也會這樣靜靜地躺在床上,瞇著眼打盹。但每次聽到孫兒們的叫喚,他都會睜大眼睛地跟我們打招呼,這次卻持續打著呼嚕。

  「送醫吧……」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內心的不安油然而生,沒有更多的證據佐證,我也不好下定論。但阿公已經高齡一百歲,對於送醫這件事,家中的討論頗多,一時之間也無法達成共識,因此周末阿公只能吊著點滴看情況是否會好轉。

  星期一還是送醫了。到了中山附醫的急診室,醫護團隊立即安排相關的抽血及影像檢查,初步發現電解質嚴重失衡,但仍有很多診斷需要檢查才能知道。在急診室等待病床的過程著實煎熬,我趴在床邊看著外公的臉龐,雖然目前已經積極矯正電解質異常的問題,但我們都知道病情絕非如此單純,接著還有很多檢查,而這些檢查的結果才會是挑戰。

    「林醫師嗎?我是張醫師,病患的影像有些異常,我建議安排電腦斷層再檢查看看……」腸胃科主任看到異常的影像,還來不及發報告就打給我讓我趕快安排後續檢查。

   心中一沉,我立即推著病床到影像科,電腦斷層掃描速度很快,而我的淚也掉得很快。

整個肝臟都是腫瘤,全部都是!

    隔天下午,我的外公歷經輾轉與波折,到了緩和病房。

    安寧緩和病房是處理緩和醫療病患最專業的地方,沒有之一。很多人對於「安寧緩和」的概念有著誤解,甚至會排斥地說這是「等死」的地方。這些誤解充斥在許多人的腦海中,但我想要用我自己親身的故事說明,安寧緩和病房是積極且正面的病房-這裡不只照顧疾病,更照顧病患及家屬的身心靈。

    這幾天住院,外公的意識還是模糊,鬍鬚因為久未刮除,形貌顯得更加憔悴。來到安寧病房的第一天,這邊的醫護團隊很仔細地跟家屬說明他們的理念以及目標,緩解了家屬的不安也減少誤解。更重要的是,他們注意到外公身體的情況,因此特別安排了清洗的服務。

    經細心梳洗後的身體讓阿公人看起來也精神了許多,雖然眼皮仍舊掩著,但我能感受到

一抹微笑浮現在嘴角。

  面對癌症末期,或者說是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我們的心中都知道死亡並不遙遠。華人的傳統面對「死」總是避諱避談,但何時能學會接受學會面對甚至學會放下?

  在安寧緩和病房的這幾天,我們學會跟阿公說心裡話說出我們的愛,我們學會接受事實但是勇敢堅強地面對。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面對死亡。感謝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全體醫護人員,你們讓我們能夠安心坦然地面對死亡。

  「能不能讓悲傷全部結束在此刻,重新開始活著!」可以的!我們會勇敢地收拾心情,重新開始活著!

4
十月

吸菸戒不掉嗎?我懂—談行為改變的歷程

文 / 緩和醫學科 陳宜慶 主任

  吸菸有許多壞處,除了造成肺部功能下降,也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消化性潰瘍、性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機會。二手菸會危害到周圍的家人朋友,菸蒂造成環境髒亂有礙觀瞻,菸品的價格更是逐年升高。既然吸菸有數也數不清的壞處,那為何戒菸這麼的困難呢?

  在臨床戒菸的工作中,最常聽到沒辦法戒菸的理由就是「我沒有其他的興趣,就只剩下吸菸而已了」或是「我沒有菸癮啦,吸菸只是習慣而已,要戒隨時都可以戒」這兩句話。但真的要討論戒菸時,卻又沒辦法下定決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有的人好像每次信誓旦旦要戒菸,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敗呢?那是因為除了生理上的尼古丁成癮之外,要改變吸菸的行為,也是需要經歷許多階段的。

  Prochaska and Diclemente(1983年)針對872名戒菸者的研究顯示,戒菸者的行為改變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緩和醫學科 陳宜慶 主任
  1. 懵懂期(precontemplation又稱沉思前期):個體並未意識到自己有成癮的行為及問題,在未來六個月中沒有改變的意圖;也就是說吸菸者不認為吸菸是個問題,或對於吸菸的行為缺乏改變的動機。在這個階段,即使家人甚至醫師再三告誡吸菸所帶來的壞處,吸菸者也會忽略或視而不見。
  2. 沉思期(contemplation):個體覺察到行為帶來的壞處與傷害,有意在未來六個月內採取行動;吸菸者開始覺得吸菸是個問題,但尚未下定決心戒菸。有許多人會停在此階段較久的時間。
  3. 準備期 (preparation又稱決定期):意圖在未來一個月內行動,可能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小改變,譬如開始減少吸菸的行為,或告知親友想要戒菸。此時吸菸者需要的,是協助他找到一個可行且願意接受的改變策略。
  4. 行動期(action):個體調整了過去的行為,但未滿六個月;開始戒菸,但有時會伴隨一些僥倖的心理或重新再吸菸,需要周遭的親友或醫療人員協助維持改變後的行為,並增加自我肯定。
  5. 維持期(maintenance):改變行為已超過六個月,新行為模式已較為穩定;在此階段可協助找出內在以及外在的危險因子,擬定預防復發的策略,以維持改變後的行為模式。
  6. 復發期(relapse):為改變而做的努力已失敗,又再度回復過去的行為。

  研究顯示,吸菸者在戒菸成功前,通常會重複這些階段約3-7次,所以戒菸失敗是很常見的,但不需要因此而氣餒。除了要下定決心改變之外,戒菸門診的協助往往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為處於不同階段的吸菸者有不同的特質,需根據每個人的階段擬定合適的戒菸策略,才容易成功。若還在猶豫是否要戒菸,不妨來戒菸門診聊聊吧!開始戒菸,永遠都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