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呼吸道殺手—呼吸道融合病毒

文/ 新生兒科 王杏安 主任

  台灣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疫情解封以來,防疫政策鬆綁,許多呼吸道病毒便開始肆虐,其中有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之稱的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後疫情時代對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威力實不容小覷。

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單股的RNA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尤其兩歲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但在後疫情時代,感染族群不再侷限於兩歲以下,兩歲以上感染的比例亦有增加的趨勢,此病毒主要透過接觸傳染和飛沫傳染,潛伏期約為2至8天,常造成急性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在歐美國家,一般好發於秋冬時節,而台灣地處亞熱帶,並無明顯季節性,因此全年都可為流行季節。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症狀輕則如同一般感冒,常見如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但在高危險族群或年紀較小之嬰幼兒可能發生較嚴重之感染,造成下呼吸道急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症狀,其痰液分泌物會因感染而增加,常在感染後幾天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甚或呼吸衰竭等,因此可能需要住院治療或插管使用呼吸器等,亦可能造成長期肺部損傷或是增加未來發生氣喘的可能。

  目前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用快速抗原檢測做診斷,此檢測相對快速準確,僅需使用棉棒沾取鼻咽的黏液即可。治療上並無特效藥可供治療,一般則以症狀治療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例如止咳化痰退燒等口服藥物緩解症狀、拍痰胸腔照護或吸入性蒸氣或支氣管擴張劑等,嚴重感染時可能需要點滴輸液、使用氧氣或非侵入性呼吸器甚至插管使用侵入性呼吸器等以緩解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相關症狀。

  感染的高風險族群為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免疫不全疾病及神經肌肉疾病等,這些族群因為肺部發育可能相對不成熟及免疫力低下,因此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症狀可能相對較為嚴重。另外,根據研究顯示,若有群聚照顧如前往月子中心或托嬰中心,兄弟姊妹同住,有過敏或氣喘等家族病史、暴露在二手菸環境及母乳哺餵時間過短等皆為常見高風險環境因子。高危險族群及暴露高風險感染環境因子的族群更應該落實日常預防,減少出沒人多的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減少病毒暴露及避免接觸感染者等。

  另外,呼吸道融合病毒有單株抗體疫苗(Palivizumab)可供注射以預防感染發生,目前公費補助:

1 .早產兒週數小於33週。

2.早產兒週數小於35週合併慢性肺部疾病。

3.血液動力學顯著之先天性心臟病,符合條件之早產兒可於出生一歲內最多接受6劑之單株抗體預防注射,而先天性心臟病亦可於矯正手術完成前接受最多6劑之單株抗體預防注射,建議符合條件之病嬰能夠及早施打而未達公費補助標準之早產兒或新生兒亦可在流行期間考慮自費施打,以有效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及減少造成嚴重感染的可能。

  透過了解病毒的特性,期許能夠落實預防政策於日常生活之中,以戰勝病毒給予寶貝們一個健康的未來。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