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七月

肺癌治療營養支持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科 陳吟瑄 營養師

近年來癌症-肺癌死因排行位居前位,治療肺癌期間給予良好的營養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足夠營養的患者,對於治療的耐受性會較強,治療效果也會比較佳。

一般飲食原則

癌症患者維持理想體重是相當重要的,採用新鮮且均衡的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活動與理想體重,才能有較佳的預後,並降低惡病質的發生或惡化。

*理想體重計算公式為身高(m2)x 22
如身高160公分的成年人,其理想體重為(1.6)的平方x22=56kg,最好能維持在理想體重±10 %的範圍內(即為50.4~61.6公斤)。

對於體重過輕者,必須增加熱量攝取,其方法如下:

  • 增加攝取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選擇新鮮、非加工的高生理價值蛋白質,如豆製品、豆漿、魚類、蛋、肉類及奶類等;食用熱量較濃縮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等飲品中加入五穀粉、芝麻粉,或加入酪梨、南瓜、芋泥一起攪打成蔬果牛奶,但要注意削去水果皮,蔬菜部分要燙熟再食用;炒青菜時可加入肉類、堅果,增加蛋白質及熱量,可避免體重減輕、組織耗損。
  • 少量多餐
    雖要高熱量飲食,但一次給予太多種食物,無法一餐吃完,反而造成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可增加點心的補充,例如一天三餐外增加兩到三次點心,如:豆花、三明治、鹹粥、饅頭夾蛋等,不但可以達到熱量需求,對於食慾差的病人,能嘗試喜歡吃或當時想吃的食物為主。
  • 適量營養品補充
    若無法增加攝取量,可以視症狀補充適當的營養品,市售有許多癌症營養配方,營養密度較高,且含有優質蛋白質與相關營養素,如魚油或麩醯胺酸,可以當作點心方便補充熱量,可諮詢或與營養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品。

治療期間的飲食原則

在治療期間的患者,容易發生以下副作用,而影響進食量,進而造成體重下降,導致營養不良、體力下降,而遇到副作用的狀況因人而異,可以依照遇到的問題使用相對應的改善方法。

1.食道黏膜受損、吞嚥困難

  • 可選擇軟質且滑順的食物,如:蒸蛋、豆腐、蒸魚、地瓜、瓜果類、布丁、香蕉、木瓜等較嫩軟質地的食物,以利吞嚥。
  • 避免過熱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辣椒、芥末、可樂、咖啡等,可將食物放涼再吃,或吃冰涼點心,如:優格或布丁,以緩解吞嚥時的不適。
  • 避免粗糙或過硬的食物,如油炸製品等。
  • 可增加食物黏稠度,如玉米粉、太白粉、果膠、蓮藕粉或商業增稠劑等。

2.噁心、嘔吐

  • 避免引起噁心的食物,或太甜、太油膩的食物。
  • 正餐時勿喝大量液體,避免飽脹造成噁心,飲料最好與正餐間隔30~60分鐘飲用,並以吸管吸吮為宜,飲用室溫或冰涼的水或一些有酸味、鹹味的食物,可減輕症狀,熱飲可能會增加噁心感。
  • 避免在通風不良、高溫、油煙味的空間進食。
  • 有晨嘔時在起床後吃較乾的食物,如蘇打餅乾或吐司可抑制噁心。
  • 嚴重嘔吐時,服用止吐劑並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並可清流質飲食(如果汁、米湯)緩慢到流質及軟質飲食。
  • 在接受治療前2小時內應避免進食,以防止嘔吐。

3.食慾不振

  • 少量多餐進食,若感覺到餓的時候可隨時進食。
  • 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感。
  • 高蛋白及喜愛的食物優先食用,並準備隨時可吃的點心、飲料或營養補充品,以方便攝食。
  • 在體力可負荷下,飯前稍微活動散步以促進腸胃蠕動。
  • 改變烹調方式或增加新菜色,以增加食慾,如以檸檬汁、白醋、蔥、薑蒜增加調味。

營養對於癌症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治療期間,每人會遇到不盡相同的問題,若是真的發生了營養相關的問題,可以請醫師轉介營養師,或是直接到營養門診諮詢,有好的營養支持能讓治療事半功倍喔!

而本院由營養師設計調配「腫瘤活力餐」,提供正在進行治療的患者,並可依個人需求選擇是否搭配營養品,餐點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各類食材,滿足患者所需營養。

30
七月

職業病個案服務分享–塵肺症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業傷病防治中心

什麼是塵肺症

 塵肺症是指有機、無機物質因壓碎、研磨或爆破等產生浮游於空氣中的固體粒子,其粒子愈小,沉降速度愈慢,浮游面積愈大,危害性也愈大,吸入粉塵可引起塵肺症,長時間下來沉積於肺部而引起肺部慢性發炎及纖維化,造成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阻,肺部彈性變差,常見有呼吸喘、咳嗽、多痰等症狀。

個案服務歷程

 個案為54歲男性打石工人,主訴近3年來發現走路會喘、容易咳嗽,陸續於胸腔科門診接受痰液培養、胸部X光檢查及肺功能檢查。個案於職業醫學科門診,由職業醫學科醫師評估就醫紀錄、胸部X光檢查呈現第四型塵肺症、肺功能檢查結果為中度限制性通氣障礙,及臨床症狀發現有容易咳嗽、說話易喘情形,診斷為塵肺症,經了解個案職業史,發現個案從事打石工作超過25年,每天打石工作約7小時,每月工作約26天,工作內容為雙手持電動鑽進行拆除作業,種類分為磚牆、水泥牆、地磚等;牆面及地面修繕後,以雙手持砂輪機,切割牆面或地面以預留管路通道,每天工作中不斷重複此工作內容,直到要拆除的牆面完成拆除,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出大量可呼吸性粉塵,故個案於近十年開始,工作中會配戴工業防塵面罩。

 為了確認疾病與工作的相關性,個案管理師與職業醫學專科醫師一同至工作現場進行工作資料收集,經由工作影片分析顯示個案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出大量可呼吸性粉塵,明顯暴露於粉塵瀰漫的危害中,增加罹患塵肺症之機會,符合勞保暴露有機粉塵引起之肺部疾病職業病認定標準,後續撰寫職業病評估報告書,由職業醫學專科醫師開立勞保傷病診斷書,讓個案送件至勞保局審核。在個案就醫治療期間,我們協助個案申請傷病給付,截至目前共申請63天34,645元,除了後續的傷病給付續請,我們也協助申請失能給付,審核評定失能等級為12等級,共請領118,995元,為其減輕經濟負擔,讓個案能專心且安心地接受治療。

 透過本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提供的個案管理服務,從疾病的確認(協助安排檢查)讓個案減少就醫等待時間;個案管理師門診提供勞保職業傷病通過後的醫療給付(可減免部分負擔就醫優惠)、不能工作期間的傷病給付(薪資補助)等資訊,讓個案了解勞保對職業傷病勞工的照顧;工作資料收集、工作現場訪視及解釋勞保送件流程讓個案不用勞心傷神;如此便利的服務就是為了讓職災勞工朋友能在傷病發生時無後顧之憂。

中山附醫職業傷病防治中心 簡介及服務內容

  • 中心簡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民國97年7月1日起承接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中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為目前國內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之一。本中心結合院內相關臨床科別、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及工業安全衛生專家、人因工程專家,主動與院內職能復健科及工作強化中心合作,並結合臨近區域網絡醫院,透過個案管理師的協助,提供中部地區勞工朋友整合性、周全性、可近性的診療服務。

  • 服務項目
    • 職業傷病諮詢、診斷及認定服務
    • 職業傷病勞工治療後復健轉介
    • 職業傷病勞工復工評估
    •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服務與追蹤
    • 勞工特別危害作業健康檢查複檢與衛教
    • 協助職業傷病勞工之工作能力評估與強化訓練轉介
    • 協助安排社工、心理、法律諮詢
  • 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個案管理師 諮詢電話 04-24739595,分機56208/56207
30
七月

家醫科醫師分享疫苗診下的新三觀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家庭醫學部 林家揚 醫師

 2020年,台灣是抗疫的模範生,除了勞苦功高的防疫人員,更重要的是台灣民眾的自制力與素養。面對傳染力強又不斷突變的病毒,在醫療端的建議仍需要以疫苗作為保護傘。

本院由總院院長蔡明哲率領高階主管,是中部地區第一個施打疫苗的醫院,我認為這是向全國民眾鼓舞的信號。當得知全台首開的AZ疫苗診將由我擔任首棒問診醫師時,我感到興奮也充滿著壓力。「準備好了嗎?」內心問著自己。為了疫苗診,我下足了苦功,除了台灣疾管署提供的資料,也更新了國外醫學文獻針對疫苗的相關整理…。我知道在紛亂的資訊中,能給民眾最大安定感的就是問診醫師了。然而當時穩定的疫情搭配AZ疫苗引發血栓的疑慮,回憶當時,每次疫苗診不是人太少取消就是要醫護同仁化身電話大隊聯絡人來打疫苗。

 然而五月疫情爆發時,本來冷清的疫苗診頓時成為當紅炸子雞!我們甚至經歷接連數天每天施打一千多人的瘋狂,所有醫護人員都忙得人仰馬翻,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但我們不喊累,因為我們知道面對疫情,多一個人接種就是多一份保護。

 隨著施打率的增加,施打後的副作用問題傾洩而出。6月底高齡長者「疑似接種疫苗猝死」的新聞出現,儘管一再用科學證據證實死因與疫苗無關,但民眾恐懼的心依舊烏雲籠罩。

 身為疫苗診醫師,我完全理解這些質疑、恐懼,害怕血栓、害怕發燒、害怕強烈的副作用。不只是民眾,醫護人員也同樣會擔心。從第一線醫療人員施打開始,最常聽到的是:「打完疫苗發燒的話,明天若請假,我怕單位人力不夠」、「我等一下要上小夜班,打疫苗會影響我照顧病患嗎?」。我們的醫護就是這麼可愛憨直,擔心疫苗副作用無法上班會給同事困擾,怕影響照護品質。

 我知道我的聲音很小,但只要有機會能給民眾正面的資訊,我都願意把握,無論是疫苗診的諮詢或此時的文字,都想跟大家說幾句話。

 無論是AZ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我們都應該要有一些了解,慎防大家在過多資訊下的混淆,我以一路以來擔任疫苗診醫師的心得,整理最重要的三點:

  1. 新冠疫苗的施打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最好的選擇。相較於病毒傳染力、重症率、致死率,都比疫苗的副作用來的嚴重。恐懼不是拒絕疫苗的藉口,因為不幸染病所造成的後患遠大於這些擔憂。
  2. 請在施打疫苗前與疫苗診的醫師諮詢,告知自己的疾病史、過敏史、目前服用的藥物。不要自己當醫師判讀該不該打疫苗,更不要聽隔壁的老王或三姨分享的八卦,有問題直接跟醫師諮詢討論,最簡單直接也最準確。
  3. 打完疫苗也要給疫苗產生效果的時間,就算完整接種了疫苗,也不要以為自己就無敵了,到處串門子聊天或有群聚等行為。戴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絕對是對抗疫情的三大關鍵。

 因疫情而死亡的生命、破碎的家庭不計其數。但也見證了台灣人的勇敢與溫暖。中山附醫在六月順利接生懷胎34週染疫孕婦,當時她孤身前來台中隔離,簽下剖腹產同意書,在疫情下誕生的生命與勇敢的母親,是我們台灣人勇敢的力量。

 這段期間,各地商家紛紛捐贈物資,無論是食物或防疫設備,捎來一張小小的卡片、一句輕聲地感謝,在一線忙得焦頭爛耳的防疫人員,汗水浸濕衣服、臉上被口罩勒出痕跡…大家各司其職,台灣各地充滿著最堅毅的溫暖。

 這場戰役中,看到台灣人的勇敢、台灣人的溫暖,只要我們謹記抗疫三大招:「戴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搭配面對疫苗正確的觀念,相信就像五月天出頭天這首歌寫的「我盼望的日子,會真快來到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