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月

治療攝護腺癌骨轉移的利器:鐳-223放射性同位素

文/核子醫學科 羅浚哲放射師 翁瑞鴻主治醫師

攝護腺癌簡介

  根據衛生署福利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居於首位,其中攝護腺癌排名為第六,且為男性死因的第五位。由於攝護腺癌症的生長進展相對緩慢,往往難以在初期診斷,一旦發現症狀可能已屬晚期。因此確診時,多數已經發生轉移,其中以骨頭轉移為最常見部位。骨轉移除造成明顯的疼痛影響生活品質外,也會增加骨折的風險,縮短患者的存活期。

    目前主要以賀爾蒙治療來控制晚期腫瘤,但在幾年後多數病例會產生抗藥性,稱之「去勢抗性攝護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導致效果逐漸變差。

健保給付新藥

  目前治療攝護腺癌轉移性骨頭疼痛的方式主要有:

  • 止痛劑藥物治療
  •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RT)
  •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如鐳-223)。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治療效果顯著,經人體試驗實證除能延後骨骼不良事件(疼痛與骨折)發生的時間,更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數個月以上。惟其治療費用高昂(6次療程要價超過百萬),令多數醫病人員望之卻步。所幸在民國108年四月健康保險署核准鐳-233納入健保給付,已成許多晚期患者的福音。

目前健保給付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攝護腺癌患者合併有骨頭轉移(且轉移病灶多於兩處)
  2. 不得合併使用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的藥物(如澤珂錠、安可坦軟膠囊)
  3. 不得合併使用治療骨質密度藥物(如保骼麗、雙磷酸鹽)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才能使用。

申請時需檢附:

  1. 用藥紀錄(證明為有症狀的骨轉移、需常規使用止痛藥物) 。
  2. 三個月內醫學影像報告證明骨轉移大於2處。
  3. 三個月內醫學影像報告證明無內臟轉移者。

鐳-223簡介

  鈣是骨骼的主要礦物質成分,為生成修復新骨骼所需。鐳的化學性質類似鈣離子,攝入人體的鐳會到達骨骼發生破壞與修復的部位,如骨轉移處。鐳-223 二氯化物(Xofigo®)為治療用的α粒子放射性同位素,藉由衰變時釋放4個高能α粒子,導致鄰近腫瘤細胞的 DNA斷裂,產生殺害腫瘤細胞的效果。α粒子重,影響範圍小於100微米(約數個細胞大小),因此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的傷害極低;其不能穿透人體,故返家後無直接造成家人輻射暴露的疑慮,所以毋須隔離。

治療流程須知

  泌尿科醫師會替符合鐳-223治療給付條件的病患申請藥物審查。俟藥物核發後,會請患者至核子醫學科接受醫師或技術人員注射,完畢即可返家,當下通常不會有不適症狀發生。

  1. 在注射前,醫師會視需要進行血液檢測,確定病患的血球計數未過低,可安心接受治療。
  2. 本藥物不經肝臟代謝,小於2%經尿液排泄,無礙肝腎功能,甚至肝腎功能異常者亦非禁忌。
  3. 接受注射後,病患可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不受影響。
  4. 完整療程總共6次,每4週注射一次。

返家注意事項

  本藥物主要經由腸道透過糞便排泄,治療期間如廁後馬桶至少沖2次,注意避免浴廁污染殘留。與家人的日常互動、外出活動甚至工作均不受任何限制。性生活亦不受限,惟須維持避孕到全部治療結束後至少6個月。

可能的副作用

  據統計較常見的副作用為:腹瀉、噁心、嘔吐、四肢水腫、血球減少。但即使發生多半輕微,不至於到無法忍受,導致放棄治療的程度。不會造成掉髮。治療過程中,若有任何不舒服或是發現身體的異狀,門診時務必告知醫師處理。

結語

  臨床研究證實,鐳-223用於治療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合併有骨轉移症狀且尚未有臟器轉移之病患,能有效抑制疾病惡化,延長存活,維持生活品質。

  本院從去年起,在泌尿科與核醫科合作下,已經累積數例成功治療的經驗。相信在醫療科技與健保政策並進的支持下,攝護腺癌的治療成效會更好。

4
三月

癌症篩檢知多少

文/癌症中心 傅文玫 副主任

●癌症時鐘越轉越快—乳癌防治概論

  衛福部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19秒就有 1 人罹癌,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好發年齡約在45-64歲之間,每年約有18000個新案例,依死因統計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死於乳癌。國健署自99年度開始擴大四癌篩檢服務,期望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乳房攝影檢查及結果異常處置

  低劑量X光乳房影像檢查,可提早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醫學實證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不過乳房X光攝影仍有其限制,約15%的乳癌無法偵測到,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如有發現異狀,仍應盡速就醫。檢查結果為「0、4、5」,應盡速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乳房超音波、組織生檢等,經診斷確定乳癌,應依醫師指示,接受正規治療並定期返診進行追蹤。

早期乳癌治療目標「追求治癒」,當乳癌復發、轉移後治療目標為「延長存活」

  早期乳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視狀況進行部分乳房切除或全乳房切除,並搭配前哨淋巴結切片或進行淋巴結廓清。後續依據病理報告乳癌亞型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組合,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免疫治療等。針對具有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乳癌,術後輔助性藥物治療採用抗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治療能顯著降低乳癌復發、轉移風險。治療過程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共同追求治癒早期乳癌的目標。

乳癌存活率及預防宣導

  統計顯示,第0期及第1期乳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逾95%以上,然而第4期乳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僅約33%,在面對發生率急遽上升的乳癌,婦女已經不再只是做好自我檢查,維護乳房健康,從生活做起,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早期乳癌通常摸不到也沒有明顯症狀,況且仍有多數罹患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因此,呼籲一般婦女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衛福部

●定期採一管,腸保健康—大腸癌的預防保健

  台灣每年約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國健署資料顯示國人每2位陽性個案,有1位被證實有腺瘤性瘜肉(陽性預測值1/2),而每27位陽性個案,就會有1位確診大腸癌(檢出率1/27);因此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政府針對50-75歲民眾,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不需事先限制飲食,以採便管採集糞便檢體,利用定量免疫法檢測(抗原抗體的專一性結合)原理,檢測出糞便中的血紅素,定期檢驗證實可以降低30%大腸癌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大腸癌的敏感度約有七成,所以需要長期規則追蹤,若當檢查呈現陽性時,就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是利用內視鏡直接觀察大腸內層黏膜變化,偵測腸瘜肉與大腸癌前病灶,檢查敏感性高偵測率可達90%,可以在檢查的當下針對有疑問的病灶,直接進行組織的切片取樣,是兼具診斷與治療的檢查;但缺點是侵入性檢查並且需事前清腸準備,因此建議民眾在沒有異常狀況時,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報告呈陽性時,再安排進階性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的結果及追蹤頻率處置大腸鏡的追蹤頻率需考慮當次鏡檢的結果,用瘜肉大小、病理診斷、清腸程度來決定下次追蹤的週期。(參考下表)

早期大腸癌的存活率高,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大腸癌,只要及時接受治療,治癒率很高,5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成5以上,但第4期5年相對存活率則不到兩成;因此,呼籲民眾遠離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定期篩檢、維持運動、控制體重,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第五癌篩檢—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台灣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癌症死亡人數的19.2%。肺癌主要是在肺臟及支氣管處長出惡性腫瘤,而肺腺癌則是肺臟中的腺體細胞產生病變所致,為最常見的類型。WHO資料顯示,菸害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約占70-80%,研究證實暴露於二手菸環境會增加肺癌風險20-30%;另外,國際將空污成分懸浮微粒(PM)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亦增加肺癌的風險;而肺癌發生與家族遺傳史及重金屬污染也有著密切關係。

肺癌篩檢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LDCT不僅速度快、輻射量低,優良的高解析度、其正確率和敏感度為傳統X光檢查的6倍,可偵測出<1公分的結節。2011年美國臨床試驗(NLST)研究證實,接受LDCT篩檢可降低約20%因肺癌造成的死亡率,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目前美國聯邦醫療照顧保險和貧困者醫療補助計畫及南韓國家癌症篩檢計畫,皆針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於111年起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具重度吸菸史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肺癌篩檢 (如圖1) 以提早找出肺癌個案。檢查時間15分鐘,不需要空腹,不需要注射顯影劑,低輻射線,高安全性。

本院預約專線24739595轉20354、21763

低劑量電腦斷層影像的判讀重點及追蹤

  依病灶大小分為結節(3公分以下),而3公分以上稱為腫瘤;依病灶型態觀看,微小肺結節稱毛玻璃狀病灶,其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狀像棉花,猶如一片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其密度輕微增加。若邊緣明確且內部呈現實心狀態的就稱為實質肺結節或腫瘤。病灶追蹤:

  1. 若因感染發炎引起,建議三個月後再次以LDCT掃瞄追蹤,結節會逐漸縮小或消失;若結節逐漸變大或產生型態的變化,就是異常現象,需進一步處理。
  2. 判斷結節是否需要積極處理的關鍵,在於是屬於良性或是惡性病變。小於0.5公分,建議追蹤觀察;0.5~1公分,可考慮處理或持續追蹤觀察;大於1公分,應切片檢查或手術治療;影像病灶>3公分,影像上的密度若高於多數肺部陰影,在臨床判讀為惡性的可能性高。

肺癌早發現、早治療,拚治癒

肺癌存活率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目前第1期肺癌之5年相對存活率約9成,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到了第4期才就醫,5年相對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的存活率差距很大;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拚治癒很重要。

引發肺癌因子:吸菸、家族史
3
十月

孕動~適合整個孕期的運動(下)

文/物理治療室 林佩儀 物理治療師

  六月份分享了4種孕期的運動,這期繼續分享6個適合整個孕期的運動給準媽咪們,希望準媽咪們都能正確活動,健康待產喔!

1.脊椎旋轉(圖1.1-1.4)

  • 目的:訓練脊椎核心、增加胸椎活動度。
  • 方法:身體挺直,吸氣手上抬(圖1.1),吐氣身體向右轉(圖1.2);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身體慢慢回正(圖1.4);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身體向左轉;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身體慢慢回正。
  • 叮嚀:初期手高舉(圖1.1),孕後期改平舉(圖1.3)。

2.四足跪(圖2.1-2.2)

  • 目的:訓練脊椎核心下背,可避免腰痠背痛,維持良好體態。
  • 方法:雙膝在髖關節正下方,雙手在肩關節正下方,眼睛平視地面,維持此姿勢深呼吸(圖2.1)。穩住後可視能力抬一手或一腳,進階可做超人姿,抬對側手腳(圖2.2)。
  • 叮嚀:動作過程中手腳不用抬太高,以身體保持平穩為主,脊椎骨盆不可歪斜或旋轉。

3.貓和駱駝(圖3.1-3.2)

  • 目的:增加脊椎活動度,可緩解下背痛。
  • 方法:雙膝在髖關節正下方,雙手在肩關節正下方,眼睛平視地面(圖2.1)。吸氣骨盆前傾+腰下凹+頭上抬(圖3.1),吐氣骨盆後傾+拱背+眼睛往肚臍方向看(圖3.2)

4.嬰兒式(圖4.1-4.2)

  • 目的:伸展下背,可緩解腰痠。
  • 方法:跪姿下身體往前趴,維持此姿勢深呼吸(圖4.1)。
  • 叮嚀:孕後期膝需打開以免壓迫肚子(圖4.2)。

5.運動員蹲姿(圖5)

  • 目的:訓練下肢,可幫助生產時用力。
  • 方法:與肩同寬站,吸氣放鬆,吐氣像要坐椅子下蹲,吸氣用大腿和臀部力量站起。

6.弓箭步(圖6)

  • 目的:伸展下肢,可緩解抽筋。
  • 方法:與肩膀同寬站立,一腳往前跨,雙腳擺正,身體挺直下,後膝保持伸直向下,前膝彎曲不超過腳趾。
  • 孕動前後請補充水分,注意環境與自身安全,並量力而為。
  • 孕動中或孕動後若有不適,請立即停止孕動,並詢問婦產科產檢醫師。
  • 示範為孕齡36週,以上孕動若無不適可持續做到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