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六月

糖尿病友歡慶端午節~很粽要!

文/糖尿病照護中心

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許多業者開始製作符合健康訴求的粽子,但市售粽子琳瑯滿目,會因食材、烹調方式及重量大小不同,熱量及飽和脂肪差異很大,該如何挑選美味又健康的粽子呢?國民健康署署長建議民眾選購粽子時,掌握五大原則:「看標示」、「挑食材」、「減份量」、「搭蔬果」、「少沾醬」。

原則一、看標示:

許多通路的粽子都有熱量標示,建議先檢視型錄或包裝上營養標示,優先選購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現今一般市售通路已有推出小巧一口粽,單顆重量40公克、熱量僅65大卡。要特別注意的是,型錄若只標示每100公克的熱量,記得要以粽子重量換算成每顆粽子的熱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而不自知。

原則二、挑食材:

建議民眾盡量挑選添加全穀和雜糧的粽子,如紫米、燕麥、薏仁及地瓜等,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之外,也可增添粽子口感;另外盡量挑選以瘦肉、雞肉或海鮮等低脂肉類取代包豬五花肉的粽子,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餡料則建議多選擇含有菇類、竹筍、栗子、紅棗等食材,以增加蔬菜的攝取。

原則三、減份量:

粽子中的糯米跟米飯、麵條同屬於全穀根莖類,加上餡料中的肉類、油脂都是主要熱量來源,因此食用時需注意與飲食中的全穀根莖類、肉類及油脂類作代換,減掉其他餐食的份量,以避免食用過量而攝取多餘熱量,另也建議可與親友分食、酌量享用,減少攝取過量的機會,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

原則四、搭蔬果:

享用粽子時搭配清爽的蔬菜及水果,選擇當季盛產的鳳梨、小番茄、李子及芭樂等水果,並搭配涼拌小黃瓜、竹筍、燙青菜、冬瓜湯等。蔬果除了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之外,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達到天天5蔬果的健康均衡飲食。

原則五、少沾醬:

粽子本身已有調味,建議吃粽子時以原味為主。鹹粽應避免沾甜辣醬或番茄醬、鹼粽應避免沾砂糖或糖漿等,以免鈉、糖攝取過量;攝取過量糖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亦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過多鈉,則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掌握以上五大原則,讓糖尿病患者還是可以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端午佳節。

10
六月

從中醫角度談糖尿病與脾虛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彭昱憲 主治醫師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是現今很常見的疾病。以中醫診斷角度來看,脾虛是這些疾病發病最大的原因,尤其是糖尿病。

為何「脾」會生病呢?

當緊張壓力,過度勞累,多坐少動,飲食上吃太飽或不規律,脾就會生病失調。這也是現代忙碌社會上班族的通病。

脾虛:因為脾是食物消化及運送的臟腑,當「脾」生病了,不僅食物營養沒法有效吸收,容易疲倦,生痰濕,甚至影響「腎」,出現腰酸、頻尿等問題。

胃熱:脾虛之後影響胃,而且導致胃熱,於是出現口渴口乾,胃酸過多,甚至容易飢餓。所以即使糖尿病患者吃多、喝多,營養仍沒辦法有效吸收,許多糖尿病患者初期和控制良好者都是以「胃熱」為主要病因。

肝鬱:脾虛還會影響肝,肝則是運化血氣的主要器官,一旦失靈,氣血不通,不只會緊張焦慮,還會血瘀。瘀血在各個器官,會產生不同的病症,像瘀在腦部,則是中風;瘀在末梢,則手麻,腳麻。

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這時身體已經開始生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飲食藥材建議

脾虛:可食用茯苓,白朮,或是四神湯(山藥、茯苓、芡實、蓮子),這是健脾利濕的好藥材。飲食上多食用溫暖屬性的食材,例如在料理中加點薑,健脾利濕助消化,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

胃熱:可多食用健胃的苦瓜,如果舌苔黃膩,黃連膠囊可吃個一星期,如果全身燥熱,還可加個石膏。經常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的人,也可用焦三仙(山楂、神麴、麥芽等三種藥材),這些都是入脾胃經,能開胃、助消化、減輕胃悶脹痛的藥材。

肝鬱:若情緒緊繃,玫瑰花、杭菊、薄荷,這些花茶類的是疏肝解鬱的好藥方。當然了,規律運動絕對是最好調整情緒與降血糖的密方,尤其肌肉的鍛鍊更可幫助血糖的控制。上述藥材洗淨後,用100度開水沖入保溫瓶,等3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使用。

養生指南

1,飲食要定時定量
吃飯若搭配工作、3C等,甚至偶而吃到飽或不吃,脾胃就會跟你鬧脾氣,讓你消化不良、脹氣、胃痛等。

此外,少吃會增加脾胃負擔的食物,如酸辣、油膩、甜食。再者,喝冷飲雖然爽快,但卻容易造成腸胃血管收縮,使脾胃虛寒,導致浮腫、腹痛、脹氣、怕冷等症狀,若忍不住口腹之慾,也最好淺嚐即止。

2,運動要固定時間和次數
脾主運化,要讓脾好,一定要動,絕不能以為得了糖尿病只有不吃甜食就可以,要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一週至少三次以上,游泳、慢跑、快走,甚至瑜珈、跳舞,每次都要超過三十分鐘以上,才能合乎運動的要求。

3, 調適心情
中醫說「思傷脾」,即思慮過度、憂心忡忡,最易擾亂脾之運化、胃之受納功能,若有煩惱,除了旅行、吃喝外,宗教亦是個良好的建議。

糖尿病及三高的問題,雖然是多面向,但是與「脾」息息相關,要想解決身體問題,得先養好脾,把脾救起來,才能有好的身體,也才有好的體力來享受生命。

10
六月

傷口護理師的日常

文/傷口及下肢浮腫中心    賴瓊玲 傷口護理師

隨著人口老化,健保給付及醫院住院天數縮短,傷口照護對於長期照護機構、社區衛生醫療人員及居家照護人員,帶來重大的衝擊與挑戰。本院因應臨床需求性,也建置「傷口護理師」部門,經由傷口護理師的專業,直接提供傷口準備、居家傷口趨勢、複雜性傷口處置等各層面的照護,不僅增進照護人員相關知識與技能,進而提升病人照護品質。

當臨床上發生傷口、造口、管路滲漏與失禁皮膚等照護問題時,病人及其家屬可向「傷口護理師」諮詢,傷口護理師也會藉由淺顯易懂的講解步驟、流程,說明相關照護技巧,達到易學又正確的傷口照護效果,以整體照護品質。

「原來我的腳可以被洗得這麼乾淨!終於看到我自己原來的腳了!」這是一位罹患糖尿病足的阿姨傾吐衷腸的話語,想當初阿姨因被診斷糖尿病時,未積極控制血糖,且毫不忌口地吃,因長期在高血糖侵襲下,造成雙足潰瘍病變,也引發部分神經病變與血管異常;加上平時未能多注意下肢清潔,日積月累而出現雙腳濕濕爛爛伴隨化膿性分泌物,且散發出異味,最後引發嚴重感染住院,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只能等死過日子,且異味在身而需背負著被人指指點點的壓力,讓她苦不堪言。

所幸,傷口護理師的我們介入照護,透過仔細評估阿姨雙腳糖尿病足皮膚狀態,先同理照顧者角度的心理,提供正確糖尿病足進程及傷口照護資訊,運用簡易明瞭的步驟,教導阿姨及照顧者如何「評估」、「清潔」、「護理」;經過照料後的糖尿病足或其他身體傷口的皮膚,阿姨的皮膚明顯改善,尤其是那雙曾經是濕濕爛爛的雙腳,現在顯露出原本屬於阿姨光滑又波兒亮的皮膚,當時阿姨牽著我的手,由衷感激地說:「早點遇到妳,不知有多好!」。

因此,在臨床上,當病人發生傷口、造口、管路滲漏與失禁皮膚照護等問題時,身為「傷口護理師」的我們,擁有經歷傷口照護相關的訓練及實戰經驗,可以接受您關於皮膚照護上的諮詢,依據個別化提供最佳的皮膚照護,藉著一路完整的照護也能看到病人病情的進步,提升病人與家屬對傷口護理師的信任感,這就是我們走護理最快樂的地方。 在臨床,時常看到我們彎著腰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皮膚照護,都是為了病人的舒適和健康,這就是傷口護理師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