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乳癌第三期5年存活率優良品質成果

文/癌症中心 傅文玫 副主任

依據AJCC第八版乳癌分期,依腫瘤大小(T)、腋下淋巴結轉移與否(N)、是否遠處轉移器官(M)等TNM系統做為判斷期別的考量,乳癌第三期為「局部廣泛性乳癌」,有下列幾種狀況:乳房腫瘤本身較大(>5公分)且有腋下淋巴結癌轉移,或者是侵犯皮膚或胸壁的浸潤性乳癌,特徵像乳腺發炎的「發炎性乳癌」,還有些患者乳房的腫瘤並不大,但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四顆或是淋巴結癌轉移至內乳或同側鎖骨區域,都算是第三期乳癌;依據109年國健署公告最新全國存活率平均值參考資料,第三期乳癌5年存活率約達76%。

「癌症存活率」是個統計學概念,通常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某種癌症患者存活者所占的百分比,而「五年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是臨床上常用來反映某種癌症嚴重程度、進展快慢或兇險程度的一個指標,在醫學上也用此指標來評價癌症治療效果,可解釋為某種癌症經過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也可能使用1年、2年或10年存活率。例如,乳癌第I期的5年生存率為96%,這意味著所有乳癌患者中,每100人中大約有96人在診斷後5年仍存活。隨著現代醫學和科學的發展,生存率已普遍大幅上升,從確診癌症後,活到五年以上的人隨處可見,所以癌症≠絕症。

由於第三期乳癌的特性為局部廣泛性,腫瘤可能較大,也有較多顆的淋巴結癌轉移,在手術治療之前可考慮「術前輔助治療」,先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同時了解癌細胞對這些藥物的反應,若使用術前輔助治療卻沒有預期的成效時,可及早改變藥物或治療方式。第三期乳癌治療整合來說,通常建議的主要治療方式可依臨床檢查結果適度調整,有「術前輔助治療」、「乳房切除手術 + 淋巴結廓清術」、「放射治療」及「輔助化學治療」,更可依腫瘤特性,癌細胞表面HER2陽性者追加「標靶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適用癌細胞表面ER、PR陽性者。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現代醫學發達,早期乳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而第三期的存活率確實低於第一、第二期。104年本院乳癌團隊為提升乳癌第三期之五年存活率,重新檢視93-99年於本院診斷及治療之乳癌第三期病歷,根據美國NCCN版本的乳癌治療指引,乳癌的診斷除了整體健康評估(包含家族史、停經狀態、飲食習慣及理學檢查…等),原發腫瘤評估(包含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粗針切片及組織學、分化程度及ER,PgR,HER-2,Ki67等檢查)、局部淋巴結評估(超音波及生檢切片確認)及遠處轉移(stageII以上建議做電腦斷層檢查,stageIII以上建議做正子造影檢查、骨頭掃描)的評估。

因電腦斷層檢查、正子造影檢查、骨頭掃描為治療指引中非必要之檢查,病患於初診斷時很可能已有遠端轉移,有低估的可能性,於是團隊將「第三期病患或傳統檢查無法得到診斷時,增加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正子造影檢查、骨頭掃描的檢查」列入本院乳癌治療指引中,乳癌團隊亦增設「臨床上診斷為T4 or N3之病患予進行這三項檢查其中一項之執行率達100%」指標,列為定期監測。

本院乳癌團隊經過5年的持續落實執行以更真實呈現病患期別,及早給予患者最適合的治療,國健署於107年、108、109年分別回饋100-104 年、101-105 年、102-106年回饋全國之存活率數值,本院乳癌第III期5年存活率分別為77.74%、82.97%、83.75%,逐年提升並連續3年高於全國及醫學中心之成果。 由於乳癌切除手術的進步,加上治療藥物發展快速,只要患者願意配合治療,即使晚期乳癌,平均存活期也有3年左右,早期乳癌的存活期更是以「10年」計算,因此提醒婦女切莫諱疾忌醫,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提高存活率。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