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任緩和醫療病房 陳詩欣 社工師
社工師在安寧團隊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功能,包括:
- 社會資源轉介:弱勢病患經評估家庭經支持系統與經濟狀況,給予社會資源諮詢、轉介協助、經濟補助…等。
- 情緒支持:處理病患及家屬因疾病歷程所引發之情緒適應及家庭問題,引導情緒渲洩及情感表達,促進家庭關係和諧。
- 靈性關懷:協助聯繫宗教牧靈人員提供給予病患信仰支持的力量,陪伴共同走完人生最後一刻。
- 溝通協調:病患及家屬在面臨疾病與醫療的過程中,協助醫病溝通,促進醫病關係融洽。
- 心願完成:病患如有心願或餘生期待,透過不同方式協助完成心願。
- 出院安置計畫:討論及規劃病患出院之照顧或安置問題,提供居家服務、長期照護相關資訊,使病患能順利出院。
- 喪葬協助:引導病患及家屬能正向討論後事準備,包括安葬方式及遺物交託等事宜。
- 遺族悲傷關懷:病患過世後,持續關懷及追蹤親屬,處理家屬再適應過程中悲傷與失落的情緒,以重新展開新生活。
民國97年我加入中山附醫緩和醫療團隊,從對於安寧照護的好奇,到實際從事安寧照護,與團隊共同摸索,學習並且成長,除了對自我專業的提升之外,對於生命有更多的認識與體認。
曾經遇過一位五歲的小女孩,當下大人們忙著處理病患的照護相關事宜,小女孩只知道爸爸快要去當天使了,但她想知道當天使之後呢?面對孩童的預期性哀傷,我們常會利用繪本、畫圖或遊戲等方式做為悲傷關懷的媒介,那時我陪著她看了「象的背影」,告訴她就像影片的象爸爸一樣,當了天使,他會在天上陪著家人,關心家人…,只是當天使之後,就沒辦法直接講話,所以我建立了「天使的訊息」。出太陽的時候,就是天使爸爸跟家人說:「要健健康康的呦!」(妹妹曾告訴我老師說要曬太陽才會健康。)下雨的時候就是在說:「心情不好,爸爸在你身邊呦!」,那天的午後正好打雷,妹妹問:「那為什麼今天也下雨?」我:「有其他的人已經去當天使,他們也要跟家人講話阿!」孩子的反應其實很快的,她說:「喔!那阿嬤在跟我們說話…,那如果爸爸去當天使的時候,會遇到阿嬤嗎?」我:「會阿,一家人都會在一起的,有一天我們都會去天堂,然後又像現在一樣住在一起…。」「嗯,那如果有一天,媽媽、我…很老很老或生病了就會死掉去當天使,我們就會又住在一起了…。」後來我們一起畫畫,她在畫紙上畫了他們的家,太陽及美麗的彩虹,小女孩在另一張紙卡畫了在雲上的爸爸,但因為現在還沒去當天使,所以小女孩先把爸爸放在屋子旁…。教科書中告訴我們,五歲的孩子認為死亡只是遠行,否認死亡的終極性。但孩子透過大人的講述,從旁邊聽,觀察,他懂了生命的運行,我相信她口中,大人們曾告訴她的,有個美麗的世界在雲端,有一天,彼此相愛的我們,會在那裡相聚…。
安寧療護重視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的照護理念,感謝許許多多的病患及家屬,因著這樣的照護過程,也讓我們一同經歷生命重要的課題,這些失落如生命的缺角,卻也是萬物運行的法則,因為工作的緣分遇見了彼此的缺角,從中也看見了自己的缺角,在其中一起矛盾著、思考著,同時被感動著,有不捨也有心碎,助人工作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謝謝這些遇見成為了滋養,轉化成更有深度的專業給予病患、家屬,適逢中山安寧成立20周年,在此寄予中山安寧團隊深厚的祝福,願平安、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