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五月

護理之愛—車禍骨折病患康復的故事

文 / 羅浚哲

  趁著一年一度的護理師節,讓我分享一件關於車禍骨折病患康復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翁正是我本人,約莫兩年前我在道路上發生了很嚴重的交通意外事故,當時左腳小腿開放性骨折,令我生命彷彿瞬間陷入了一片混沌,在被急救人員送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救護車上,我的心情彷彿隨著呼嘯而過的車聲變得越發焦慮。然而,進入急診室的那一刻,一群天使般的護理人員迅速撫平了我的不安。

  我第一位接觸到的是急診室的護理師,她在緊張的環境中保持著冷靜和專業,細心詢問我的狀況,同時安撫著我的情緒。她的堅定和細心使我安全感爆棚,彷彿有個強韌的後盾支持我。

  急診室度過了一段時間後,我被轉移到手術室。這裡的護理師看似平靜,實際上卻是一群醫療英雄。他們為我準備手術,耐心解釋每個步驟,讓我明白即將發生的事情。手術室的護理師讓我感受到一種信任,讓我能勇敢地面對即將到來的手術,知道自己正被最專業的人群所照顧。

  麻醉醒來後我進入了病房,而病房裡的護理師成了我康復路上的陪伴者。他們的親切和專業,照亮了每位病患,當然也包含我。不僅在生理上的照顧無微不至,更在心靈上給予了我巨大的支持。他們願意細心解答我的疑慮,使我感到安心以及充滿信心,讓我在出院後能對自己的病況掌握良好。

  這段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護理人員的辛勞和奉獻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他們不僅是醫療團隊中的一員,更是給予病患最溫暖陪伴的天使。謝謝你們,急診室的護理師、手術室的護理師以及病房的護理師,你們就像是我的守護神一樣,讓我重新找回了生命的勇氣。

  願這篇文章能夠為所有的護理人員送上最深的感謝,並讓更多人了解他們在病患生命中所扮演重要的角色。你們的愛心和專業讓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是你們成就了我康復的每一步。謝謝你們,無私的天使。

圖(左)車禍後左小腿開放性骨折/圖(右)手術後

15
四月

認識先天性心臟病—心病也需對症下藥掌握五大照護原則

文/ 兒童心臟科 彭瀠萱 醫師 圖/蕭瑤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損,指的是心臟結構出現異常,改變了血流動力學,影響到心臟功能。輕微的像是心房或心室之間有一個小缺損,嚴重的可能心臟某個部分發育不良甚至沒發育,或是心臟和大血管之間的連接出了差錯。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大約是每一千個新生兒中有八個,其中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出生一個禮拜內會被診斷出來,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出生一個月後,肺部壓力開始下降了,才會被診斷出來。檢查方法包括胸部X光、心臟超音波、心電圖、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以及心導管等。

先天性心臟病有什麼症狀?

  先天性心臟病依據其異常的構造而有不同的症狀,大致上可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有左至右的分流,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導致喘、呼吸費力、肝腫大、四肢水腫等心衰竭的症狀。

第二類:有右至左的分流,會使得充氧血和缺氧血混合,出現嘴唇發黑、四肢發紫等發紺現象。

  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在出生之後,立即做處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先用藥物控制,等到孩童期體重足夠時,再做心導管或動手術。

  但若病兒心衰竭或發紺的情形太嚴重,以致影響其生長,就有可能要提早進行介入性治療。因此,在開刀前,如何照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兒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需要爸媽和醫療團隊一起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

如何照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兒?

掌握5大照護原則

按時服藥:依照醫師指示,按時定量服用藥物,勿自行增減劑量,也不要和牛奶或其他食物、藥物混合服用。

  • 毛地黃:可以增強心臟的收縮,要避光保存,若有噁心、嘔吐、心跳不規則等疑似中毒的現象,應立即就醫。
  • 利尿劑:可以降低心臟的負荷,要冷藏保存,服用後應注意是否有尿量減少、囟門凹陷等水分不足或倦怠、抽筋等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

分段餵食:餵食依照少量多餐、分段餵食的原則,過程中若呼吸越來越費力或嘴唇越來越黑,應立即停止餵奶。

先天性心臟病兒吸吮能力較差、易喘、易嗆到,選用圓洞的奶嘴,採用少量多餐、分段餵食的原則,餵食完拍背並予右側臥,可以加快胃排空,減少胃食道逆流。

注意生長:需特別注意生長及發育的狀況。先天性心臟病兒因熱量需求增加,再加上餵食困難,

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生長遲緩的情形。此時,可參照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在飲食中添加中鏈脂肪酸或糖飴,來補充熱量。

避免感染: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需要防止病兒哭泣,但若因哭泣而加重心衰竭或發紺的症狀,則應進行安撫。病童仍需適度運動,僅有少數症狀較嚴重者,需嚴格限制活動。另外,感染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常規接受預防接種、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地方,可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預防蛀牙: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是感染心內膜炎的高危險群,細菌從牙齦進入血液後,容易附著在這些構造異常的地方。因此,平常應重視口腔衛生、預防牙齒發炎或蛀牙,進行牙科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前,需使用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

1
九月

重新開始活著

文/林家揚

「人群中哭著,你只想變成透明的顏色……」開往后里的車上,傳來熟悉的旋律,眼眶也不禁濕了又濕。一周,。在生命的最後一周,會怎麼度過?我身為一個醫師,看過許多生死,但每一次的離別,都是刻骨銘心。

  我的外公是一個外科醫師,一個行醫超過七十年的醫師。醫師總是關心病患的健康,但對自己的身體卻時常疏忽。

  上個月中,他仍如往常,邀親朋好友來家中泡茶聊天,雖然體力漸弱耳朵也重聽,但他對知識依然充滿好奇,更喜歡陪伴晚輩們談天說地。

  病情總是來的突然。「阿公最近意識不太清楚,常常胡言亂語……」爸爸從電話中轉告阿公的病況給我,希望我給出專業的建議並抽空回老家關心外公的情況。

  「阿公!阿公!」過去阿公也會這樣靜靜地躺在床上,瞇著眼打盹。但每次聽到孫兒們的叫喚,他都會睜大眼睛地跟我們打招呼,這次卻持續打著呼嚕。

  「送醫吧……」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內心的不安油然而生,沒有更多的證據佐證,我也不好下定論。但阿公已經高齡一百歲,對於送醫這件事,家中的討論頗多,一時之間也無法達成共識,因此周末阿公只能吊著點滴看情況是否會好轉。

  星期一還是送醫了。到了中山附醫的急診室,醫護團隊立即安排相關的抽血及影像檢查,初步發現電解質嚴重失衡,但仍有很多診斷需要檢查才能知道。在急診室等待病床的過程著實煎熬,我趴在床邊看著外公的臉龐,雖然目前已經積極矯正電解質異常的問題,但我們都知道病情絕非如此單純,接著還有很多檢查,而這些檢查的結果才會是挑戰。

    「林醫師嗎?我是張醫師,病患的影像有些異常,我建議安排電腦斷層再檢查看看……」腸胃科主任看到異常的影像,還來不及發報告就打給我讓我趕快安排後續檢查。

   心中一沉,我立即推著病床到影像科,電腦斷層掃描速度很快,而我的淚也掉得很快。

整個肝臟都是腫瘤,全部都是!

    隔天下午,我的外公歷經輾轉與波折,到了緩和病房。

    安寧緩和病房是處理緩和醫療病患最專業的地方,沒有之一。很多人對於「安寧緩和」的概念有著誤解,甚至會排斥地說這是「等死」的地方。這些誤解充斥在許多人的腦海中,但我想要用我自己親身的故事說明,安寧緩和病房是積極且正面的病房-這裡不只照顧疾病,更照顧病患及家屬的身心靈。

    這幾天住院,外公的意識還是模糊,鬍鬚因為久未刮除,形貌顯得更加憔悴。來到安寧病房的第一天,這邊的醫護團隊很仔細地跟家屬說明他們的理念以及目標,緩解了家屬的不安也減少誤解。更重要的是,他們注意到外公身體的情況,因此特別安排了清洗的服務。

    經細心梳洗後的身體讓阿公人看起來也精神了許多,雖然眼皮仍舊掩著,但我能感受到

一抹微笑浮現在嘴角。

  面對癌症末期,或者說是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我們的心中都知道死亡並不遙遠。華人的傳統面對「死」總是避諱避談,但何時能學會接受學會面對甚至學會放下?

  在安寧緩和病房的這幾天,我們學會跟阿公說心裡話說出我們的愛,我們學會接受事實但是勇敢堅強地面對。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面對死亡。感謝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全體醫護人員,你們讓我們能夠安心坦然地面對死亡。

  「能不能讓悲傷全部結束在此刻,重新開始活著!」可以的!我們會勇敢地收拾心情,重新開始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