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劑科 實習生劉芳妤、李昀軒、張瑋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一共有四型,其中只有A、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傳染方式主要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兩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大多是從12月至隔年3月。潛伏期通常約為1~4天,病毒傳染力最強的時間約在症狀出現後3~4天內。
高危險族群:
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罹患糖尿病、心血管、肝、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BMI≧30的肥胖族群、免疫功能不全者,這些族群的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抵抗力較差,感染流感後也較易引發嚴重的症狀及併發症。
臨床症狀:
- 主要:發燒、流鼻水、頭痛、咳嗽、疲倦、肌肉痠痛、喉嚨痛。
- 少見:約有10%感染者會有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
需注意若出現以下嚴重的症狀,像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有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的狀況)、血痰、胸痛、意識改變,是流感的危險徵兆,應儘速至醫院就診,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
WHO建議六個月以上的民眾,每年應接種一劑流感疫苗。打完疫苗約兩週後會產生保護力,根據年齡和身體情況不同,平均可提供30~80%的保護力,持續時間為4~6個月。目前國內具有許可證的流感疫苗是由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今年的疫苗皆為四價,包含2種A型及2種B型流感病毒(A為H1N1、H3N2,B為Victoria、Yamagata)
流感疫苗是採肌肉注射,<9歲的孩童,若是第一次接種,需接種兩劑,兩劑間隔至少間一個月,但若是曾經接種者,只需要接種一劑;≧9歲以上民眾,都只需施打一劑。
接種後常見副作用:
注射部位紅腫、肌肉痠痛、頭痛、發燒等症狀,不過通常1~2天就會自然恢復。接種後要注意如果有在使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藥物者,注射部位要加壓至少2分鐘,接種後建議要在接種單位休息30分鐘,另外可能會出現發燒的副作用,就醫時記得告知醫生自己有接種流感疫苗,如果接種超過48小時仍持續發燒可能有其他原因,應盡速就醫。
治療藥物
治療流感的藥物有抗病毒藥物和緩解症狀的藥物。抗病毒藥物是用來治療流感病毒感染,服用後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緩解症狀藥物則是針對症狀來治療。抗病毒藥物在流感症狀開始後48小時內使用的效果最好,服用抗病毒藥物需依醫師指示,並確實完成療程。抗病毒藥物有口服的易剋冒、克流感跟紓伏效,吸入型的瑞樂沙及針劑型的瑞貝塔。
- 易剋冒及克流感:口服膠囊,適用對象為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用法用量為早晚一次,服用五天,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可與食物併服來減少副作用。紓伏效則是自費的口服錠劑,適用對象為5歲以上且體重20公斤以上的兒童及成人,只需服用一次,20公斤到80公斤服用2錠,80公斤以上服用4錠,常見的副作用為過敏、噁心、腹瀉,另外紓伏效要避免和乳製品、高鈣飲品一起服用,如果有使用鐵劑、鎂鋁制酸劑(胃藥)或含鋅的綜合維他命,需跟紓伏效間隔2小時使用,才不會影響藥效。
- 瑞樂沙:是一種吸入劑,適用對象為5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用法用量為一天兩次,每次兩吸,使用五天,常見副作用為過敏性反應、口咽水腫、紅疹。
- 瑞貝塔:靜脈輸注,適用對象為1個月以上的兒童及成人,用在病況嚴重導致無法口服或吸入藥物的流感患者,常見副作用為腹瀉。
緩解症狀的藥物包含退燒止痛藥、止咳化痰藥及流鼻水藥,這類藥物是由醫生依據臨床症狀來開立。
預防保健6大原則:
- 儘早施打流感疫苗
- 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警覺流感症狀
- 生病按醫囑服藥多休息,不上班不上課
- 出現危險徵兆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