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黃金青春期!中醫教您這樣做,讓孩子長得更高

中醫師文章

文/ 中西整合醫療科 許睿杰醫師

身高不只靠基因,後天調理是關鍵

  張小弟今年升國一,生長曲線穩定,但座位總在第二排,讓媽媽有些擔心青春期身高會落後其他同學。事實上,孩子的身高雖有七到八成來自父母的基因,但後天的生活、飲食習慣與身體調理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若能把握青春期,調整好體質,身高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影響骨齡的因素眾多,包含營養、遺傳、慢性疾病、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與性荷爾蒙等。四歲至青春期前的兒童每年約長高4-6公分。若女孩提早在八歲前、男孩九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即符合性早熟定義,可能影響最終身高,建議及早至小兒內分泌科評估。

  青春期是孩子長高的最後衝刺階段,生長板尚未閉合。多數女孩在乳暈下出現小硬塊後,大約再經過 2.5 至3年會經歷初經,這段期間是長高黃金期,初經後身高成長會趨緩,約在15歲生長板閉合。男孩則在開始變聲或睪丸變大後進入長高黃金期,約在17歲生長板閉合。在台灣,中學生普遍因課業壓力、外食習慣盛行等因素,容易導致身體失衡,產生腸胃不適、過敏或睡眠不安等症狀,此時可以藉由中醫的整體調理,讓臟腑功能趨於平穩,從根本上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促進成長 。

中醫看長高:

脾腎肝三臟協調,缺一不可

  中醫沒有「荷爾蒙」這個詞,但其理論亦闡述身體發育機制。

1.「腎」是生命基石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黃帝內經》描述男女青春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腎氣就像生命的根本動力,充足的腎精是骨骼強健、發育的關鍵。

2.「脾」主後天營養,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負責將食物消化吸收,轉化成身體可用的營養。同時,脾也擔任「物流外送」的任務,將營養運送到五臟六腑。脾也掌管肌肉生長,脾胃強健,孩子才能長得更結實。

3.「肝」為情緒與循環的總調度:中醫說「肝主疏泄」,它調節情緒和身體的氣血運行。孩子若要正常發育,尤以睡眠、飲食與運動為三大根本,而這三大關鍵與肝息息相關。例如壓力容易導致肝氣鬱結,進一步影響脾胃吸收功能。現代醫學證實生長激素在夜間深度睡眠時分泌最為旺盛,但肝血不足或肝氣不暢,會使心神得不到滋養,容易心煩、焦慮、難以入睡,進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此外「肝主筋」,肝血能夠濡潤筋膜,讓包覆關節之軟組織有更好的柔韌度與協調性,有利於運動。

中醫調理,助你長高三部曲

  中醫的調理是全面的,從中藥、穴位按摩到生活習慣,三管齊下效果最佳。

1. 中藥材篇:建議諮詢中醫師選擇合適體質的藥材,切勿盲目進補。

  • 固腎補骨:選擇杜仲、續斷、枸杞等有助於補腎氣、強健筋骨。
  • 健脾益氣:用山藥、芡實、黨參等改善消化。
  • 緩和情緒:若因升學壓力大、情緒悶悶不樂,可用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鬱。若熬夜或緊張導致失眠或淺眠,可酌加酸棗仁、夜交藤等安神藥材。若考試需增強記憶力,可考慮天麻、遠志等藥材。

2.穴位按摩篇:介紹兩個穴位能穩定情緒、幫助睡眠,並有補腎功能。

  • 湧泉穴:位於腳底板前三分之一處。睡前按壓此穴能補腎、引火歸元,幫助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
  • 手解穴:此為董氏奇穴,位於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此穴能調和氣血,通經活絡,鎮靜安神,入心腎二經。
  • 操作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用拇指指腹輕按每個穴位3分鐘,以感到輕微痠脹感為宜。

3.生活作息篇:養成三大長高好習慣。

  • 充足睡眠:古人說「一暝大一寸」,不只對嬰幼兒,對成長的青少年亦是很重要。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建議孩子務必在10點前入睡,確保進入深度睡眠,讓身體進行自我修復與生長。
  • 適度運動:運動能刺激生長板並分泌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發育。陪孩子找尋喜愛的運動,持之以恆效果更佳。
  • 均衡飲食:應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為骨骼提供全面營養。避免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加工食物。

結語:身心並重,健康成長

  長高是一個長期且需要綜合調理的過程,不能期待一蹴而就。坊間有許多轉骨方,當初是因應不同時代的生活條件而設計,例如在農業社會物質匱乏方藥以補為主,但現今工商業社會,生活步調緊湊處方亦應酌以調暢氣機。若用錯處方,反而會適得其反。建議還是找專業中醫師依體質給予個人化處方。轉骨方的調理時機建議在女孩子開始發育乳房、男生開始長喉結或睪丸變大的長高黃金期,因此時身高成長空間最大。

  家長們也應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確保他們有充足的睡眠與適度的運動。因為健康的成長不只關乎身高,學會如何解壓抗壓,保持開朗的身心,對成長亦有幫助,擁有健康的人格,永遠要比外在的高度更為重要。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