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食舒心 舒適人生

營養師文章

文/營養科 陳盈汝營養師

  臺灣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即有1人是長者,老年人口超過20%,2022年台灣健保署已將末期衰弱老人正式納入健保安寧緩和醫療給付的適應症。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第一次呼吸開始,營養和水分對人體至關重要。從母親供給嬰兒母奶開始,提供食物是一種直接、非語言表達愛與關心的方式之一,而隨著老化,在營養方面可以預期在生命到末期時,會減少食物或水的攝取,因此面對末期衰弱老人的照顧,進食是一個考驗,也是個值得長者自身與家屬可以深入思考的議題。

生命末期的營養需求

營養

    營養介入的目標在於症狀緩解而不是獲得足夠的營養,生命末期經常會出現食慾或味覺改變、口乾、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腹瀉等,進而導致惡病質、體重下降、肌肉質量和脂肪組織減少。但對於末期病人而言,與增加熱量攝取相比,更應該強調品嚐食物的樂趣和與家人和朋友一起進餐的感受,因過去研究指出對於生命末期的病人而言,過多的營養其實沒辦法改善營養狀況,因此在末期之需求,應滿足與尊重病人自主權,以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為主,而以舒適為出發點,遵照病人自身意願選擇自身想要的營養來源,提供病人高品質人性化之營養照護。

水分

  大多數末期病人因諸多原因而使液體攝取減少,進而造成脫水,可能加劇疲勞、導致鎮靜和譫妄等症狀。然而目前仍缺乏證據支持人工補水能夠改善病人在末期階段的預後,且人工補給具有侵入性,若無法吸收可能導致水腫等問題,故須審慎考慮。因此較為理想的建議為若病人有需求可以嘗試在可耐受的情況下口服少量飲水,以最大程度提高舒適度,但具體情況仍建議個案家屬與醫護團隊討論後提供病人最適合的補水方式。

生命末期進食方式選擇

  2019年發表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針對180名重症病人進行結構化訪談。患者根據不同重症會遇到的情況進行評分,評分為五級別:比死亡好很多、比死亡好、比死亡好一點點、跟死亡差不多、比死亡還要差,其中一項目”需要依賴管灌餵食維生”,結果有55.6%人認為等於或比死亡還要差。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當今天疾病襲來,我們要靠管路供給營養以維生那您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如果當您走到生命末期進食困難你會想要怎麼選擇呢?或是當今天是您的家人您又會如何抉擇?其實目前除了腸道營養/管路餵食(Tube feeding)、靜脈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之外,我們可以考慮的是舒適餵食法(Comfort feeding only)。

什麼是舒適餵食法?

  通常是用於生命末期或有吞嚥困難的病人。2010年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提出一項新建議是舒適餵食法,在失智症晚期,餵食和進食困難導致體重下降的情況很常見,照顧者常常面臨是否放置鼻餵管的決定。現有證據表示,管灌餵食不會提高生存率或降低吸入風險,不過目前失智症晚期病人透過灌食提供營養是很常見的,因為怕無提供完善的照護或是文字上的誤會,因此家屬往往會接受管路餵食,然而舒適餵食法,是指通過一個個別化的進食計劃,透過手餵方式進行安慰性進食以取代管灌,確保病人的舒適度為優先下提供水分與營養。

舒適餵食兩重點

  1. 舒適度是指餵食的停止點,強調只要病人不感到不舒服或痛苦就可以餵食。
  2. 舒適度是指餵食的目標。

舒適餵食可以包含

  1. 手餵:由照顧者輕柔地餵食病人,減少病人因為吞嚥困難、食慾減退或腸胃道症狀所帶來的不適。
  2. 避免過度強迫進食:不會強迫病人進食大量食物,而是根據病人的需求和狀況提供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3. 關注病人舒適度:優先考慮病人舒適感,避免讓病人感到焦慮或不適。
  4. 不使用管灌餵食:如果病人無法正常進食,則不使用侵入性方法供給營養,而是提供其他更舒適的方式來維持病人的安慰和尊嚴。

  總而言之,舒適餵食法是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的方式,強調病人舒適和生活品質,而不是單純強調進食或營養攝取。

  從出生到生命末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一段人生旅程。每個人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挑戰外,家人和照顧者也將肩負起關懷、陪伴和照顧的重任。不只是生理上的疾病與衰老,也是情感、心理和社會角色的改變。末期階段病人的營養與水分攝取常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總會擔憂如果持續未進食是不是會加快疾病進展或是家人不提供營養是不是會讓病人覺得捨棄關愛等等。傳統做法大多強調通過鼻餵管來維持營養攝取,但這樣的方法未必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反而可能引起病人諸多不適。對於末期病人來說,過度干預和強迫進食不僅無法增長生存期,還可能使病人感到焦慮或不安。

  因此,越來越多的醫療專業人員提倡舒適餵食法,並不是僅僅關注營養攝取,而是將病人的舒適放在首位,並提供一種更具人性化的選擇。這樣的照護方式避免了傳統的要給營養與不給營養的極端選擇,讓病人在生命末期能夠感受到尊重和關愛,享有更加平靜與舒適的生活品質,如果是您,您會如何選擇呢?

Referance

  1. 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 2015 Dec;9(4):346-54. doi: 10.1097/SPC.0000000000000171.
  2. 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 2012 Sep;6(3):365-70. doi: 10.1097/SPC.0b013e328356ab4a.
  3. JAMA Intern Med. 2016 Oct 1;176(10):1557-1559.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6.4362.
  4. J Am Geriatr Soc. 2010 Mar;58(3):580-4. doi: 10.1111/j.1532-5415.2010.02740.x.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