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最新治療現況

醫師文章

文/過敏免疫風科濕科 霍安平醫師

  乾癬是一種具隱性遺傳性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除了皮膚被影響外,乾癬病患有可能有許多共病,或是由乾癬所引起的其他組織器官病變。

  指甲病變常見於近七成乾癬病患身上,乾癬指甲病變可以造成甲床剝離,指甲崩壞,臨床上有時也常跟灰指甲難以分別。除了指甲外,乾癬也可以合併腸胃道發炎疾病,輕則偶爾腸胃不適,重則可以造成潰瘍性腸炎或小腸克隆氏腸炎。

  另一個常見的乾癬病發症,是乾癬性關節炎。根據目前全球統計報告,約有近三成的乾癬病患會合併關節炎的發生。乾癬關節炎的表現可以包括周邊關節炎,肌腱韌帶著骨點病變,指與趾炎,及中軸關節病變。臨床研究發現,約有七成左右的乾癬性關節炎,關節炎平均發生在皮膚病灶出現後九到十年;約有兩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則是皮膚病灶跟關節症狀同時發生;而只有不到一成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會先出現關節症狀,皮膚病灶則在關節症狀出現後一段時間才可能出現﹙也可能都一直沒出現典型的乾癬病灶﹚。

  根據目前最新研究發現,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發病機轉是在帶有這兩種疾病相關基因病患身上,因為某些引發因子活化了這些病患樹突狀細胞,這些被活化樹突狀細胞則會分泌介白素-12﹙IL-12﹚及介白素-23﹙IL-23﹚,分別將未分化T淋巴球刺激活化成第一型幫忙性T淋巴球﹙Th1﹚及第十七型幫忙性T 淋巴球﹙Th17﹚。被IL-12刺激後分化成Th1淋巴球會產生腫瘤壞死因子- α ﹙TNF-α﹚及干擾素-γ﹙IFN-γ﹚,這兩種激素在乾癬性關節炎上扮演比乾癬更多角色。而被IL-23刺激後分化成的Th17淋巴球,則會產生介白素-17﹙IL-17﹚,介白素-22﹙IL-22﹚及少部分的TNF-α。這些細胞激素中,以IL-17最為重要,除了造成乾癬皮膚發炎及惡性循環外,也會造成相關的關節炎。因此,近年來針對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致病機轉所開發出來的生物製劑,從早期的TNF-α抑制劑後,陸續開發出針對IL-12/23,IL-17,及最新IL-23中和抗體,讓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得到更有效治療。甚至新一代小分子口服標靶藥物,也顯示對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有效的治療效果。

  隨著新藥的發展及對乾癬及乾癬性關節更深入瞭解言,近幾年來,許多學者認為,乾癬性關節炎是從乾癬轉變而來,加上越來越多更有效治療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不同機轉的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標靶藥物上市,因此最近對於乾癬治療提出一個早期介入的概念,當我們越積極治療乾癬,將來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及相關併發症的機會就會越低。臨床上治療嚴重乾癬近二十年經驗,曾看過許多不願意接受正規療法,去尋找中藥,健康食品或民俗療法的乾癬患者,不僅花大錢,還常常讓皮膚症狀惡化。

  最後還是一句老生常談:有乾癬或乾癬性關節炎的病患,一定要配合有經驗的專科醫師好好治療,才能讓生活從一堆白屑變成彩色人生!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