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部│中山好醫師│黃昭硯醫師
文‧醫療部
從事醫療工作的醫師,您所認識的分成不同科別的醫師:內科、外科、急診科醫師…,但在大型醫院裡面,除了臨床專科業務之外,醫師還身兼教學職責及醫學研究的任務唷!
今天介紹這位黃昭硯醫師,在2019年度中山好醫師活動中,被票選為最優秀的教學型主治醫師。身為急診專科醫師的他,同時志於醫學教育,在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階段,諄諄教導,悉心如母教子,期望醫學生除了當個稱職的救人醫師,也能了解醫師該帶給自己及所遇到的民眾教育的責任。
台下十年功 功力來自於對每段生涯的體悟
黃昭硯醫師在醫療業務十年的行醫過程,待過許多不同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東縣、南投縣)、不同層級的醫院(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觀察到醫病關係的緊繃,這份緊繃已悄然改變著醫療環境生態,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像是醫療糾紛導致防衛性醫療所築起的高牆、醫療決策不再是父權式的權威專橫、還有健保給付制度影響醫師看診模式、及病患等待時間長而實際看診時間短…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影響著新一代年輕醫師對於醫師這份職業的專業態度。醫病關係間不應該存在互相攻防的不信任,而應該是醫病共享共同決策的互信關係,但又該如何改變呢?黃昭硯醫師選擇行醫除了喜歡醫療是助人的志業之外,更希望透過『教育』去改變這個社會,而第一步從醫學教育深耕開始。
是急診主治醫師也是教學型主治醫師
黃昭硯醫師聲聲感謝著初為實習醫師進入臨床時,遇到樂於分享心路歷程的學長姐,讓他像汪洋中迷途的小船見到燈塔一般,不僅獲得醫學知識,更安定了缺乏自信帶來的不安,這些美好讓黃醫師想要傳承下去。
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指出「犯錯是天性,但要從中找到改進的方法」是病人安全的濫觴。黃昭硯醫師站在醫學生的角度,透過臨床案例點出,書本中知識轉為臨床工作勝任能力時可能遭遇的陷阱,減少醫學生落入類似的臨床誤謬的風險,藉此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黃昭硯醫師也表示,在教學的過程中他自己也獲得反思的機會,不僅醫學生減少犯錯,自己的臨床決策也同樣獲得精進,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一層意義。
而決心投身教育的他認為,教學是改善醫療品質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過『教育是最強大的武器,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在艾德加戴爾(Edgar Dale)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中,強調『模擬實際情境』的學習方式,相較於聆聽大堂講述、閱讀書籍、小組討論…等方式,模擬醫學教育強調實作的刻意練習,能有最好的學習成效。
為病人而教 換位思考互相尊重
透過模擬臨床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習得醫學的知識、技術,更可以從實際演練『團隊資源管理』的技巧而改變態度,也讓錯誤留在模擬醫學中心之中,讓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在醫院裡實踐。在模擬醫學教育中設計高度擬真的臨床情境教案,不同職類的醫事人員各自分工完成其醫療任務,參與的學員們透過相互觀摩,幫助彼此了解不同職類之間的辛苦及專業,讓同理心不只是口號。當醫護之間是互相尊重的,病患及家屬也會同樣地重視醫師以外醫事人員的專業。如此善的循環可以減緩醫療人員的流失,讓醫院有更多正能量來幫助需要的病患,『團隊資源管理』就是『模擬醫學-為病人而教』的第一元素。
和黃昭硯醫師淺談一個小時的時光裡,視病猶親時時掛在他遇到的每段生命故事中,相信在現今的醫療困境中,他能培育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師,一個重視團隊、尊敬每一個人、樂於聆聽溝通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