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負擔—談產後憂鬱

醫事人員文章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科病房 黃麗華 護理長

懷孕通常對女性及家庭來說是幸福的時期,然而懷孕期間面臨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變化和適應,是一種發展性的壓力生活事件,對於某些女性於懷孕和生育階段其身心經歷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容易增加產後情緒或精神方面障礙。產後憂鬱於近10年有增加的情形,臺灣婦女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為26.2 ~ 42.9%,產後的心情變化會因為產後時間與症狀表現而有所不同,而絕大多數婦女屬於產後沮喪,將產後情緒障礙分類如下表。

概念 產後沮喪 產後憂鬱 產後精神病
起始時間 產後3-10天,發作的時間短暫,自行緩解。 產後4-6週開始,持續超過2週以上。 產後2週突然開始發作,持續數週至數月不定。
症狀表現 情緒不穩定、容易哭、失眠。 心情低落、明顯對事情失去興趣、體重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動作遲緩或因不安動作量增加、疲累或失去活力、自覺無價值感或罪惡感、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出現自殺意念或想攻擊小孩、焦慮。 通常情緒變化快速、出現混亂、妄想、幻覺、定向感不佳及怪異的行為、對外界沒有任何的反應。
社會功能 不影響社會功能。 害怕傷害小孩的想法、無法擔任母職角色。 出現傷害自己及小孩行為、需要住院觀察。

產後憂鬱的相關因子

有哪些人容易得產後憂鬱呢?

  1. 產前即有憂鬱症者。
  2. 自尊受傷害者。
  3. 照顧孩子備感壓力者。
  4. 懷孕及生產過程經歷生活壓力事件者。
  5. 較缺少社會支持者。
  6. 夫妻婚姻關係較不合諧者。
  7. 孕前有憂鬱症病史者。
  8. 家中嬰兒氣質屬難養型者。
  9. 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較缺乏者。
  10. 未計畫中的懷孕婦女。
  11. 出生嬰兒狀況不穩定者。
  12. 高危險妊娠者。
  13. 多胞胎懷孕者。

產後憂鬱的治療

  1. 運動方面─產後2-5個月、每週3次、每次1小時的伸展運動能協助減輕產後憂鬱。
  2. 藥物方面—與身心科醫師討論使用抗憂鬱劑,幫助改變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協助情緒獲得良好的控制。但仍須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如服用三環類的抗憂鬱藥物,初期嘴巴會較乾燥及感覺昏睡。
  3. 心理諮商—尋求心理諮商師協助找到因應策略,如:
    • (1)對於懷孕生產需意識到是高壓力事件、
    • (2)學習辨別須處理的孕產期壓力來源、
    • (3)評估孕產期的壓力指數、
    • (4)列出待改善的目標及可動用的壓力因應策略等。

產後憂鬱的相關因素很多,建議家中有孕產婦的家人能夠協助孕產婦調適生心理及角色變化,產後階段特別注意產婦的情緒反應。產婦也能透過以下愛丁堡憂鬱量表檢測自我的憂鬱指數,每題評分數為0-3分,正常為0分,嚴重為3分,其中有反向計分題,若大於10分可能有憂鬱情形,建議可至身心科門診尋求協助與支持。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