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月

快樂~可以是吃出來的!

文/營養科 林杏純主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統計,全球在2015年已有超過3億人為憂鬱症(Depression)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所困擾。而衛福部的統計調查發現約200萬人具有憂鬱症狀,已佔了台灣1/10的人口。然而,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但憂鬱症卻是一種病,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思考、感覺與行為。

  一些觀察型的研究指出,西化的飲食習慣、高糖與高脂食物的攝取皆會增加憂鬱症的風險。而統合分析的研究則指出,每多攝取100公克的蔬果,可降低罹患憂鬱症風險3%。因此,如何吃出快樂,幫助大腦分泌更多的壓力荷爾蒙來對抗壓力,還要製造各種神經傳導物質來滿足大腦的需求,像分泌血清素來紓解壓力、多巴胺來傳遞興奮刺激、正腎上腺素來提振活力…等,下列營養素有助於吃出正能量:

1.高生物價蛋白質

  胺基酸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基本原料,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所需的胺基酸是不同的,例如:色胺酸有助於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天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麩胺酸可合成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來對抗憂鬱、腎上腺素的材料是苯丙胺酸、酪胺酸則可以合成多巴胺。這些胺基酸皆可以從高生物價蛋白質的食物中獲得,如:黃豆、魚、海鮮、蛋、各種肉類、奶類…等。

2.Omega-3脂肪酸

  DHA是Omega-3脂肪酸家族中唯一能夠通過大腦BBB(腦血管屏障)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腦細胞之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有助於增加腦部的血清素含量。EPA則可以減少發炎反應以減少大腦的發炎損傷。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 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等魚類,或是海藻、亞麻仁油、核桃、奇亞籽等。

3.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如:B1、B3、B6、葉酸、B12)與維持神經系統的運作有關,其中,葉酸、維生素B3、B6和B12等維生素B群更參與血清素的合成。因此,當處在壓力大或緊張狀態時,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群。而奶類、全穀類、內臟、瘦肉、深綠色的蔬

菜、豆類、酵母…等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

4.維生素D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荷爾蒙、神經、肌肉…等功能有密切關係,當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偏低時,可能與憂鬱有關。除了曬太陽是人類主要獲得維生素D來源外,食物來源則包含高脂魚類、蛋黃、肝臟、曬過太陽的乾香菇…等。

5.維生素C

  維生素C是合成腎上腺素所需要的材料,當處於壓力下,腎上腺素合成的需求增加,同時也增加了體內維生素C的消耗。而芭樂、柑橘類、奇異果、青椒、甜椒…等蔬果,則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

6.

  鈣質除了與骨骼生長有關外,也與情緒有關,若缺鈣會讓身體處於過度興奮而容易出現情緒起伏、易怒、急躁、失眠…等現象。乳製品、小魚乾、黑芝麻、板豆腐…皆是鈣質豐富的食物來源。

7.

  鎂離子則有助於穩定情緒和放鬆肌肉。深綠色蔬菜、堅果、豆類、全穀……等食物含有較豐富的鎂。

8.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

  近幾年研究發現「腸腦軸」與憂鬱症有關,平時可以多攝取富含有益生菌的發酵食物,例如:優格、優酪乳、泡菜等,並且要攝取足夠蔬菜、水果、全榖雜糧,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

  遠離憂鬱沒有捷徑,除了可靠均衡與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也有助於促進血清素分泌,活化腦部、改善憂鬱。

3
一月

高血壓健康吃

文/營養科 陳吟瑄營養師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普遍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目前台灣地區約有三百多萬民眾患有高血壓,但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民眾不知自己是高血壓患者;此外,大部分高血壓患者也沒有將血壓值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的基本功,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然而,高血壓對健康的重大影響不止於其普遍性,更重要的是高血壓及與其相關的併發疾病,如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及腎衰竭等,都是造成死亡或殘疾的最重要原因,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最好善用生活周邊的血壓站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在2022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裡面有提到,高血壓定為為舒張壓與收縮壓≧130/80mmHG及為高血壓,而高血壓的控制,需要透過以下方式:

1.鈉攝取限制

  • 鈉攝取量應限制在每天2-4g,以更好的控制血壓並降低心血管疾病

2.酒精限制

  • 沒有飲酒習慣的人,不應以任何理由開始飲酒
  • 沒有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功能障礙的族群,男性酒精攝取量應限制在每週小於100克,女性則應限制在每週小於50克。
  • 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功能障礙的族群,男性酒精攝取量應限制在每週小於64克,女性則應限制在每週小於28克,以改善血壓控制並降低死亡風險。
  • 嚴禁暴飲(Binge drinking)以降低血壓以及降低心房顫動、中風和猝死的風險(LORIII,LOE C)。

註:暴飲定義為男性和女性在2小時內分別喝≥5和≥4杯酒精

3.減輕體重

  • 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0-24.9kg/m2,可改善血壓控制及降低死亡風險。

4.戒菸

  • 無論使用傳統香菸或電子煙均該戒除,以降低心血管風險。

5.飲食調整

  • 建議採用”DASH(得舒)” 飲食、飲用綠茶或紅茶,可降低舒張壓和收縮壓。

6. 採用運動

  • 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每週5-7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搭配或不搭配阻力運動,以改善血壓控制並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進行神經運動或訓練,例如:太極拳、瑜珈和冥想,以降低血壓。
  • 針對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收縮壓大於160mmHg),不建議進行高強度運動。
  • 針對戶外運動,在PM2.5背景濃度<54.4mg/m3的狀況下可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而PM2.5背景濃度<15.4 mg/m3的狀況下則運動強度不受限制。
  • 使用主動過濾去除PM2.5的空氣淨化器可能有利於降低血壓。

  而上面也提到了得舒飲食對於高血壓的控制很有幫助,那什麼是得舒飲食呢?得舒飲食強調多選擇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雜糧及低脂乳製品,特色為選擇高膳食纖維、高鉀高鎂、高鈣、低飽和脂肪的食物。大家可以用以下5個原則為基礎,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

1.選擇全榖雜糧類

  每天三餐中,至少要有1/3選用「未經精製」的全穀雜糧類當作主食的來源,可將三餐中其中一餐的主食做更改,如糙米、紫米、燕麥、紅藜、薏仁等,增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與植化素的攝取。

2.白肉及豆製品取代紅肉

  優先選擇黃豆、黑豆、毛豆及魚類與家禽等白肉作為蛋白質來源食物,減少肥肉、動物內臟、加工肉品及牛、豬等紅肉的攝取量,簡單來說就是避免選擇四隻腳的動物肉類,素食者也可選擇豆腐或是滷豆干等豆製品代替素料。

3.天天5蔬菜,適量水果

  以在地新鮮,多樣化種類攝取,我們通常稱之為彩虹蔬果,代表各種顏色的蔬菜水多都需要多元攝取,並不是只有葉菜類才是蔬菜,像是菇類或是瓜果類(如蒲瓜、苦瓜)根莖類(紅白蘿蔔)都是屬於蔬菜類,並且盡量減少醃製品如醬瓜、筍乾等,每天攝取4-5份的蔬菜,增加礦物質、膳食纖維與植化素的攝取,外食吃麵攤的時候不仿可額外叫一份燙青菜,增加蔬菜攝取量。(生重100g等於1份蔬菜)

  水果的部分也是以新鮮水果為主,減少果乾或蜜餞,每天攝取2份的水果,增加維生素、礦物質、水溶性纖維與植化素的攝取。(1份水果:大半碗~1碗量的切塊水果)。

4.每天兩杯低脂奶

  每天至少1.5杯(即360 cc)的乳品攝取;得舒飲食建議以「低脂」奶類作為乳品的優先選擇。若有乳醣不耐的患者,可以用無糖優酪乳、起司等替換。

5.吃堅果用好油

  每天攝取0.5-1份的堅果。依據烹調方式,避免油炸的烹調原則減少動物油的使用量;建議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等。(1湯匙的塑膠湯匙等於1份堅果)

2
十二月

食安守門員享食過寒冬

文/楊韻涵營養師、謝梨君營養師

戰術一食材選購重安全

  無法讓不合格的食材變得安全。因此在選擇任何食材前,必須確認選購的食材是安全的,我們可以透由以下三個原則來做選購:

1. 食材品質要把關:把握新鮮的選購原則,留意包裝以及外觀完整、不破損,並且有認證標章皆是安心的好選擇。採購新鮮漁貨可確認魚鰭根部是肉色或是微泛紅,撥開魚鰭放開後會立即回縮,眼睛飽滿;新鮮蝦子-生鮮蝦或蝦殼透明無黏稠物,蝦身硬挺並且有一定彎曲度,避免挑選蝦頭過於鮮紅;生鮮肉品-鴨肉呈深紅色、豬肉呈鮮紅色、牛肉呈櫻桃紅色、雞肉呈淡紅色(圖一),表面有光澤、血水少,並選購經認證之肉品,例如:CAS認證肉品。冷藏生鮮肉應注意,觸感柔軟、肉色正常。冷凍生鮮肉則應堅硬、無多餘冰晶,包裝牢固密封,有明確標示,無乾燥脫水現象;豆腐、凍豆腐-選購時可查看外觀顏色不過白同時聞起來無刺鼻味,並盡量選擇於冷藏環境下販售之豆製品。

2. 選購當季好營養:選擇當的在地食材的天然原型態蔬果,不僅不會因額外的運輸、加工,增加食材的成本以及減損營養成分,同時也因為盛產,價格會更比進口蔬果更加實惠、品質高、營養價值也豐富。我們可以透由三章一Q,即是「CAS臺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TAP)(圖二) 、有機農產品等三種標章,及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的QR Code」,透過標章皆可以瞭解農產品的來源,也可以透過QRcodec或是標章的網站輸入序號,瞭解食材的生產地、生產者。

戰術二、煮熟防食品中毒

  將食材烹調加熱至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或煮熟,才能避免發生食品中毒,在此列舉出常見火鍋食材可能造成的食品中毒風險。

  1. 雞蛋:沙門氏桿菌是常存在禽類身上的病原菌,而母雞在產蛋的過程中,雞蛋也可能沾染沙門氏桿菌,因此若是生吃雞蛋或是吃未全熟的雞蛋,都有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風險。
  2. 海鮮:更要留意生鮮條件,或充分煮熟(圖三)後再食用。若不慎吃進帶菌的水產時,食用後約4至30小時內都有可能會出現嘔吐、噁心、腹痛、腹瀉、發燒等食品中毒的症狀。
  3. 肉品:吃到沒煮熟的肉是感染大腸桿菌的危險因子,如果烹調絞肉類的食品,務必要注意肉排、肉丸中心的顏色。另外豬肉未煮熟易有旋毛蟲、豬肉絛蟲等寄生蟲問題,所以充分煮熟(圖四)最安全。

戰術三、高纖低油少負擔

  健康少負擔的火鍋秘訣在於湯頭和醬料,湯頭盡可能挑昆布(圖五)或蔬菜湯等清澈湯底,醬料則選天然食材為主,如蔥(圖六)、蒜、蘿蔔泥及香菜做提味,取代高油高鹽的沙茶醬;火鍋進食順序,可以先從蔬菜(圖七)開始吃,例如高麗菜、黑木耳、金針菇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是很好的潤腸選擇,促進腸胃蠕動,還能維持飽足感,對於糖友也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選擇新鮮肉品、減少加工火鍋料和炸物,可以減少油脂攝取,將全榖雜糧類(飯、冬粉、南瓜、芋頭等)留到最後,並不過量飲食約吃7-8分飽為較合適的份量。

  把握好上述三戰術的飲食原則,同樣可以享受美又降低身體負擔,人人皆可以成為自己健康又安全的食安守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