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安寧20 接力傳愛 感恩再感恩

文/緩和醫學科 周希諴 主任

二十年前,參加了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主辦,由賴允亮教授主講關於安寧療護的演講,興起成立中山附醫的安寧病房的意念,後來懇請周汝川董事長撥空,帶他到馬偕安寧病房參訪,賴教授親自接待到馬偕安寧示範病房參訪,並詳細說明安寧療護的重要。當時沒有高鐵,已經高齡的周董事長必須坐車,當日來回台中台北,一趟下來大約八小時,真的很累。

 於是中山附醫的安寧病房在1999年成立了。緊接著是種子護理人員的培訓,劉曉菁、王慧宜、王淑如、王素鴻、黃瑜萍、許盈玥等人,都是那時候茁壯起來的。

與周汝川董事長(圖中)至馬偕參訪

成立安寧病房之初,遇到問題時可以諮詢的前輩實在不多。還好隔年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成立,在當時楊友華理事的引薦下,讓我擔任第一、二屆的副秘書長。還好有楊友華醫師能尋求支援,他總是非常願意給予及時的協助。

 2000年時,第一次接受安寧病房評鑑,大家沒有經驗都非常緊張。記得當時正有著身孕的安寧聯合療護(後來改稱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王素鴻,在評鑑當天突然感覺宮縮,評審委員見狀建議她先送產房去。

 由於王素鴻護理師的安寧聯合照護成果不錯,我們在2003年到日本大阪APHC,發表了兩篇台灣安寧聯合療護的相關報告。接著2005年在韓國首爾的APHC,由於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有補助部分費用,中山安寧團隊投稿被錄取了二十篇口頭報告跟五篇海報發表,佔了當年台灣投稿九十八篇的四分之一。中山的周明智董事、李選教授、家醫部顏啟華主任、社工師、職能治療師跟個案管理員一行浩浩蕩蕩,成了參加APHC最大的團隊。而職能治療師張瑄瑄當時在APHC報告,中山職能治療師以志工服務的方式,在安寧療護運用的方式與成果,更獲得當時會場各國會員,滿場起立鼓掌致敬(可能是15年前,職能治療在安寧療護的介入仍少。近年職能治療的教科書才開始把安寧療護放入)。

醫護志工團隊參與靈性照顧人員研習會

中山安寧病房曾經搬家到中港院區,在那時病房區域,我們布置了有廣大的交誼廳、多功能室、往生室、祈禱室等,約為原本病房的十倍大,設備都不輸給英國安寧病房的5B要素。就在當時,發生了一碗麵的故事,引起了空前絕後的迴響,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想要幫助一碗麵家庭,記者會也幾乎天天開,忙得不可開交,還好有敬愛的趙可式教授,隨時願意接聽我的諮詢電話,並給予我適時的指導,如何面對媒體,及正確的安寧療護訊息。

 趙老師的諄諄教誨,至今讓我念念不忘、記憶猶新而溫暖我心。一碗麵事件過後,趙老師跟我說:「你有義務寫一份報告投稿報紙,說明一碗麵的意義,特別是安寧療護到底是什麼醫療?」我問:「大約多少字?」趙老師說:「七千字左右也可以。」於是我開始寫,一寫就寫了半年,一共17萬字,變成一本書,書名叫做「一碗陽春麵的回憶」。趙老師幫我寫序,其中有一句話:「周醫師與一碗麵家庭的生命,交”熔”在一起…」。一開始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經過十二年,陪著一碗麵的小孩子們長大獨立,脫離貧戶家庭補助後,終於瞭解原來趙老師當時的指導,就是四全照護的精髓啊。回顧中山安寧團隊二十年來,處處都能感受並感謝這一條路上許多的貴人,在一旁認真的督促著我們,實踐理想。

 而中山安寧病房的護理師們,這二十年來前仆後繼,一起完成照顧末期病人的使命,是最主要的一群主力。當然社工師,宗教師、心理師、治療師,再加上志工大哥大姊們的一起努力,才有讓安寧團隊越走越好,達成陪伴善終的任務。今年適逢中山安寧成立二十週年,感念之餘特此為文以表慶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