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2歲男童頓失聽覺 重置人工電子耳走出無聲世界

新聞報導
男童在今年5月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微創手術,後,啟動電子耳後重獲聽覺,開心地與主治醫師溫惟昇合影。(中山附醫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男童在今年5月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微創手術,後,啟動電子耳後重獲聽覺,開心地與主治醫師溫惟昇合影。(中山附醫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一名12歲男童一出生即雙耳全襲,3歲時以傳統手術方式右耳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卻反覆慢性中耳炎在2020年造成體內機無法運作,讓他頓時失去聽覺,無法和正常孩子一樣上課,經醫護社工努力協助讓他接受左耳再置入新的人工電子耳,男童終於走出無聲世界、重返校園。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600至2000位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其中又有約200位幾乎全聾,即便使用助聽器也無效,對於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且助聽器效果不彰的患者,人工電子耳為目前唯一的治療方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團隊自2018年5月引入微創手術,該名12歲男童即為成功個案。

中山附醫人工電子耳中心主治醫師溫惟昇指出,男童一出生即雙耳「極重度聽損」,在3歲時以傳統手術在右耳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因為罹患慢性中耳炎,造成右耳體內機失靈,2020年即完全無法聽到外部聲音,讓他因此無法上課,且已開始學習手語。

經轉介到中山附醫求治,當時評估其左耳可透過微創植入人工電子耳,唯因人工電子耳自費負擔高達近百萬元,對於原先就屬中低收入戶的男童家庭是極為沉重的負擔,家屬一度想放棄治療。

溫惟昇說,全民健保自2017年7月有條件給付人工電子耳,醫療團隊得知男童狀況,立即收集檢查結果以專案送審通過健保給付,社工也啟動急難救助機制,爭取補足支應手術時自費耗材如顏面神經監測器、傷口凝膠等數萬元費用,男童終於在2021年5月在左耳植入人工電子耳,手術後第二天即順利出院,透過聽力師調頻以及聽能復健的訓練課程,在短短數週即能從「聽見」聲音進步到
「聽懂」字詞甚至語句,並順利回歸校園生活。

相關報導:中時電子報華人健康網網路社區報17news民生好報ENN台灣電報TNN台灣新聞台中地方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