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十月

旅行預防用藥衛教指南

文/藥劑科 詹珺茹、王馨儀、田博維

  出國旅行時,突然生病或身體不適該怎麼辦?陌生環境和語言障礙可能讓人手足無措,影響整趟旅程的愉快心情。本篇文章將帶您了解旅行健康包的準備要點,並提供常見的出國常備藥品清單,讓您事先做好防護準備,安心享受每一段旅程。

準備旅行健康包

  出發前,建議準備一個旅行健康包,內含外傷護理用品、外用藥膏或藥水、個人衛生用品、旅行常備藥、特殊藥品及個人慢性病藥物。以利在旅途中應對突發健康狀況,確保旅程順利。

旅行常備藥

  以下舉幾種旅途中常見的健康問題與應對方法:

  • 旅行者腹瀉:旅行者腹瀉常由細菌感染引起,症狀包括每日三次以上的排便,伴隨腹痛、脹氣、發燒及噁心等。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不明水源的飲料。若發生腹瀉,建議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清淡飲食。也能使用止瀉藥如高嶺土(Kaolin)和洛哌丁胺(Loperamide)。若出現血便或症狀持續超過一週,應盡早就醫。
  • 感冒發燒:預防感冒的措施包括避免擁擠、不通風的場所,保持手部衛生,並佩戴口罩。出國前接種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感冒風險。若體溫超過38.5℃,可使用退燒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
  • 動暈症:動暈症(如暈車、暈機、暈船)通常由視覺和身體感覺的不平衡引起,導致頭暈、噁心和嘔吐。預防方法是選擇晃動較小的座位並提前半小時服用抗暈藥,如第一代抗組織胺Dimenhydrinate,建議在出發前半小時服用。若已經發生暈車了再吃藥會沒有效果,這時會建議清淡飲食並盡可能躺平,若想吐的話吐出來會比較舒服。
  • 過敏:對於易對花粉、海鮮或動物毛髮等過敏者,應在接觸過敏原前一小時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容易引起嗜睡且作用時間較短;第二代藥物則作用時間較長,且較不易引起嗜睡。

旅行中的特殊用藥指南

  • 時差調整:跨時區飛行可能引發失眠、倦怠等症狀。預防方法有:出發前預先調整作息、在飛行中按目的地時間安排作息、抵達後多曬太陽、多活動等,皆幫助適應時差。藥物方面,可使用褪黑激素受體作用劑Ramelteon或食慾素受體阻斷劑Lemborexant來調節睡眠。
  • 調經:女性在旅行中若遇到經期可能造成不便,可使用黃體素或黃體素與雌激素的綜合製劑來調經。若想提前經期,可在排卵日後服用黃體素,停藥後使月經提前來臨;若想延後經期,需在月經來潮前3-5天開始服用。
  • 高山症:前往海拔2500公尺以上地區時,部分人可能會出現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等。預防的最佳方式是逐步適應高度,避免快速上升。常用以預防高山症的藥物為Acetazolamide,建議在攀登前一天開始服用,並在抵達高地後持續服用兩天。

藥物選擇與攜帶注意事項

  選擇旅行預防用藥時,應使用過往經驗良好的藥物。如為首次使用,需密切關注過敏反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並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旅行期間應保持規律用藥,隨身攜帶足夠的備用藥品。

攜帶藥品過海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藥品準備:保留原包裝和說明書,影印處方箋或診斷書以備不時之需,避免自行分裝。
  • 慢性病藥品:慢性病患者應隨身攜帶氣喘藥、胰島素針或救心藥,避免飛行中無藥可用。這些藥品應避免放在托運行李中,以免因低溫變質。也可以準備英文病歷摘要,方便當地就醫。
  • 入境台灣規定:非處方藥每種最多可攜帶十二瓶,總數不超過三十六瓶;處方藥有處方箋者可攜帶最多六個月用量,無處方箋者限兩個月。
  • 國際規定查詢:各國對藥品攜帶規定不同,建議提前查詢目的地規定。例如,澳洲要求所有藥品(成藥、處方藥、維他命)均需申報。
  • 用藥建議:藥品應限量自用,不得分送他人。出國前,建議前往旅遊醫學門診了解疫苗和
  • 預防用藥。疾管署網站提供即時疫情資訊和健康建議。

總結

  出國旅行時,準備旅行健康包可有效應對常見健康問題。針對高山症、時差及調經等特殊情況,也需考慮相應藥物。攜帶藥品應遵守各國規定,保留原包裝與相關文件,並隨身攜帶重要藥物,以確保旅途順利。

參考資料:

  1. 衛福部食藥署:出遊常備用藥及攜帶藥品出入境規定
  2. 衛福部食藥署:申請「病人隨身攜帶管制藥品入境出境中華民國證明書」之規定
  3. 桃園國際機場: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
  4. 衛福部疾管署:國際旅遊處方簽
  5. 國民健康署:糖尿病手冊
  6. 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7. 中山附醫藥品查詢系統
  8. 旅遊醫學門診指南
  9. Uptodate
  10. Micromedex
8
一月

痔瘡衛教

文/藥劑科 李思慧 藥師/實習生 龔俊穎 洪均韋 陳艿嫈

痔瘡簡介

  痔瘡是肛門附近靜脈曲張。當肛門周圍血液循環不好時,導致靜脈曲張就會造成痔瘡。

痔瘡種類

  痔瘡其實有分成三種,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人體腸道的末端有一個部位叫做齒狀線,是直腸和肛門皮膚連接的地方。

  • 內痔:痔瘡長在齒狀線以上。
  • 外痔:痔瘡長在齒狀線以下。
  • 混合痔:痔瘡由齒狀線上往下延伸到齒狀線以下,內痔和外痔的差別在於是否會疼痛,內痔在直腸部位所以不會疼痛,外痔在肛門皮膚部位所以會疼痛。

內痔的分級

在內痔的分級上,分成了四級:

  • 一級:最不容易被發現,痔瘡在直腸內。
  • 二級:痔瘡會脫垂出肛門,但會縮回。
  • 三級:痔瘡會脫垂出肛門,可以用手推回去。
  • 四級:是最嚴重的,痔瘡脫垂出肛門,但是無法推回去。

誰容易得痔瘡

  有年齡的因素,年紀大的人更容易得到痔瘡,但是現代人也常受到生活型態的影響,像是長時間的久站、久坐,亦是有不良的排便習慣,例如慢性便秘等。

  肥胖和懷孕都會有腹腔壓力較大的問題,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因而容易導致痔瘡。

症狀

  • 排便時有鮮血
  • 異物感、疼痛
  • 時不時肛門有搔癢和灼熱感
  • 排便習慣的改變

  以上是痔瘡的症狀,但是有這些症狀並不代表一定是痔瘡,所以一定要去看醫生,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治療處置

保守治療

  • 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善:飲食的部分包含攝取高纖食物與蔬果為主,並搭配多喝水,使排便較為順暢以減輕對痔瘡表層的刺激。
  • 溫水坐浴:緩解痔瘡疼痛,幫助肛門括約肌放鬆,同時促進肛門周圍靜脈血液循環,減輕肛門、骨盆腔的壓力進而減少疼痛。使用方式,可用臉盆裝比體溫稍高的溫水,每天坐浴二至四次,每次15-20分鐘。

藥物治療

  1. 痔瘡軟膏:抗發炎、抗過敏,亦有促進末梢血管收縮的作用可以抑制痔瘡出血,內含局部麻醉劑,可輕緩疼痛及肛門搔癢。有些藥膏的賦形劑含樟腦,所以不建議蠶豆症患者使用。用法:每次擠出3-5公分,每天2-3次,於排便後使用。
  2. 痔瘡栓劑:適合用於形成在直腸內的痔瘡,亦能止癢、止痛與止血。用法:只供肛門用,切勿吞服,建議於排便後使用。
  3. 口服藥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和止血藥(tranexamic acid),可用來改善痔瘡引起的疼痛和出血;另外緩瀉劑和軟便藥可改善便秘,減少因便秘而引發的痔瘡發作。

★孕婦應謹慎使用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因為這些藥物缺乏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的數據,若懷孕期間有痔瘡問題通常建議使用保守治療。

外科手術

  痔瘡的外科手術包含:橡皮筋結紮術、雙極痔瘡冷凝手術、雷射痔瘡消融術、痔瘡環狀切除術、傳統手術切除、微創手術切除。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您的醫師諮詢。

日常保健-生活作息

預防痔瘡上可以養成的好習慣:

  1. 保持肛門的清潔與乾燥:不僅可以預防痔瘡,也可以避免肛門搔癢或感染,建議大家上完廁所後可用清水沖洗肛門並擦乾保持乾爽。
  2.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有便意時就去上廁所不要憋住。若是長期有憋便的習慣,可能造成便秘的情況發生。
  3. 控制體重:無適當的控制體重會增加肛門靜脈曲張的風險,導致痔瘡發生。

預防痔瘡上應避免的壞習慣:

  1. 久站、久坐:可能會導致肛門壓力增大,讓痔瘡的發生率提高。
  2. 熬夜:導致內分泌失調,建議養成固定的就寢時間。
  3. 如廁滑手機:可能造成如廁時間過長,因為上廁所時間與痔瘡發生有正相關性,建議控制在10~15分鐘內就好。

日常保健-飲食

  1. 多吃蔬果:像奇異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多吃蔬菜可以增加纖維的攝取,有助於糞便成型。
  2. 多吃高纖澱粉:如地瓜、燕麥,另外有吃白米習慣的,可以替換成更高纖的胚芽米或糙米。
  3. 水分的攝取:若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會導致排便不順,一般成人我們會建議一天至少要喝2000-2500c.c.的水。
  4. 注意的食物:辛辣性食物、溫補性食物及酒類,食用這些食物時應控制攝取量,避免過度攝取。

日常保健-運動

建議做一些活動下肢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例如:爬樓梯、提肛運動。

總結

  現代人因為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不正常導致痔瘡發生率逐漸提高,所以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要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才能從根本預防痔瘡的發生。

1
十二月

流行性感冒

文/藥劑科 李思慧藥師、周佳儀、劉諭汶、林宏岳實習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分為A、B、C、D四型,但會造成季節性流行的只有A型跟B型,而引起A型流感的病毒株主要有H1N1跟H3N2,B型流感的病毒株有Yamagata和Victoria。

  流感雖然整年都有可能發生,但流行的時間主要是在秋、冬兩個季節,傳染途徑可以透過飛沫和接觸。流感病毒的潛伏期在1到4天左右,在發病前 1到2天就具有傳染力了,可傳染期會持續到發病後三到五天,但是免疫力不好的人,可傳染期又會再拉長,可能長達數週甚至數個月。

臨床症狀:

  主要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次要可能有肌肉痠痛、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那我們要如何區分流感跟一般感冒?流感可能會額外發生像是肌肉痠痛這種全身性的症狀,而一般感冒通常是以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在發燒部分流感可能會高燒3到4天,一般感冒則是比較少發燒,而流感的病程通常會比一般感冒來得長且嚴重,需要1到2周才會康復。

高風險族群:

  小於五歲的兒童、大於65歲的老年人、孕婦、長期居住在安養中心的族群,免疫力低下和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流感病程快速,提早治療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在出現症狀後應立即配戴口罩至鄰近診所就醫,並依照醫囑服用藥物,那如果出現危險徵兆像是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嘴唇發紫、胸痛、意識改變、血壓變低的情況就應該盡速轉診到大醫院。

如何預防流感:

流感疫苗:

  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疫苗裡面含有4種不活化病毒,包含2種A型及2種B型流感病毒。打完疫苗2周後會產生保護力,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的不同,平均可以提供30-80%的保護力,並持續4-6個月。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大約落在11月到隔年3月,所以建議每年10月接種當季流感疫苗。

  接種對象是年齡大於6個月的民眾。如果是未滿9歲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的兒童,需要接種2劑,第一劑打完之後隔30天再施打第二劑。9歲以上的民眾無論是否為第一次施打就都只需要施打一劑疫苗即可。

  接種前要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如果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是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是接種的禁忌,不能施打疫苗。如果是現在正在發燒或是患有中重疾病的病患,建議等病情穩定後再施打,經醫生評估不適合接種的民眾也不建議施打疫苗。

  接種後要注意如果有在使用抗凝血或是抗血小板藥物的民眾,注射部位要加壓至少2分鐘,接種後建議在施打的醫療院所休息30分鐘,可能會出現發燒的副作用,可以服用退燒藥,有就醫的話記得告知醫生自己有接種流感疫苗,接種超過48小時仍持續發燒就要考慮其他原因,並盡速就醫。

接種完副作用:

  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皮膚搔癢,這些症狀通常1-2天就會自然緩解,不用太過擔心。

治療藥物:

  在流感症狀開始後48小時內使用藥物效果最好,所以當有出現疑似流感症狀,應儘速戴起口罩並就醫,由醫師處方藥物,並遵照醫囑完成療程。

流感治療藥物分為:

抗病毒藥物:

  • 口服的Oseltamivir 流感抗病毒藥劑:是一種膠囊,一天兩次,連續使用五天,適用於1歲以上,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腹痛,建議可以跟食物併服降低腸胃道副作用。
  • 經口吸入的Zanamivir流感抗病毒藥劑:一天兩次,一次兩吸,連續使用五天,適用於5歲以上,常見的副作用有過敏性反應、口咽水腫、紅疹。
  • 注射的Peramivir流感抗病毒藥劑:由靜脈輸注,輸注15分鐘以上,適用於1個月以上,副作用有腹瀉。
  • 新型成份口服Baloxavir流感抗病毒藥劑:目前僅可自費開立,是一種錠劑,適用於12歲以上,12歲以上的兒童及40-80kg的成人服用2錠,80kg以上成人服用4錠,無論成人、兒童都只需要服用一次,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使用這個藥品需要特別注意避免併服乳製品、高鈣飲品,如果併服鐵劑、鎂鋁制酸劑(如胃藥、胃乳)、含鋅的綜合維他命,需跟此藥至少間隔2小時。
  • 症狀緩解藥物:常見的有退燒止痛藥、流鼻水/鼻塞藥、止咳化痰藥,醫師會依照每個人症狀不同而開立不同藥物。

  預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減少碰觸眼口鼻、均衡飲食、運動、充足睡眠、保持愉悅的心情等,那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只要花幾分鐘施打流感疫苗就能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