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四月

【中西整合醫療科】從中醫角度論骨質疏鬆保健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義鈞 主治醫師

黃義鈞醫師

前面西醫師們介紹了很多有關骨質疏鬆的現代知識,現在我們以中醫學的角度來談談「骨質疏鬆」這件事。

傳統醫學領域向以症候群做分類,在古籍的記載當中,可能會在「骨」、「骨痹」或「骨枯」看到類似現代「骨質疏鬆」的相關症狀與病理描述。而在臟象理論中,骨、髓則與「腎」較有關係,例如:「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不論骨頭的發育、生長甚至疾病皆與「腎氣」的功能強弱有關。

    那麼傳統醫學觀點裡,會影響「腎氣」進而影響骨頭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歸納出三大方向供讀者參考。

   第一、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腎氣會自然衰退。古人認為女性四十九歲、男性六十四歲之後腎氣的功能大幅減退,影響骨頭的功能,引發腰痛、走路姿勢不正常等症狀。現代醫學則統計出35歲的人有24-28%(性別差異)的比例有骨質密度降低的現象,但提醒大家,其實骨質密度流失來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早。

   第二、飲食、生活作息:在傳統醫學中,脾胃(消化系統)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腎氣的補充來自後天的飲食,雖然我們無法決定父母給的先天之本強健與否,但是可以後天飲食來減緩腎氣的衰退。

平時可吃黑芝麻保養(每日建議食用量為16公克),以芝麻糊、芝麻餅的方式食用更佳,《本草備要》記載: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滑腸,又明耳目、烏鬚髮,利大小腸,逐風濕氣。現代研究則顯示黑芝麻富有鈣質可以作為每天的鈣質補充品,但是容易腹瀉的人不建議食用,以免腹瀉加重。

藥物方面,傳統醫學常用「龜鹿二仙膠」作為補氣、強筋健骨的保養方,此外現代的中藥動物研究顯示,「虎潛丸」與「雌激素」皆可提高去卵巢的大鼠全身與腰椎的骨密度,對於婦女停經後造成的骨質疏鬆可能會有幫助。

另一方面,規律的生活作息對整體的身心平衡有幫助;合理的身體姿勢,可以減緩骨刺的形成;應避免長期又頻繁的快速動作,例如保母頻繁彎腰、手機低頭族等;避免房事過度,適當的頻率有助身心健康,但過度則會讓腎氣急速衰退。

現代統計骨質疏鬆最容易出現:1.下段胸椎、腰椎壓迫性骨折、2.股骨骨折、3.橈骨骨折,其中應維持正常範圍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因體重太輕則氣血不足難以養骨,體重太重則容易造成壓迫性骨折。

   第三、運動:要使骨頭強壯,肌肉也要強壯才行。規律的運動維持肌肉力量,可減少身體活動時異常的應力、筋膜張力作用到骨頭上,進而減少骨刺的形成與骨折的機率。無腰痛、膝蓋或足部疼痛者可做核心肌群的訓練,亦可每天做八段錦、太極拳等活動以訓練下盤的肌肉,減少跌倒的機率。有腰痛、膝蓋或足部疼痛者則需專業評估做個人化的調整。不建議每日做固定的競賽型運動,競賽型運動容易使用固定肌群且競賽時容易超出肌肉的負荷反而造成運動傷害。

總之,骨頭就是人體的樑柱,要讓自己的樑柱持續強壯進而減少老化的病痛,以上三項缺一不可。相關資訊歡迎諮詢或請找合格中醫師把關。

4
四月

【物理治療科】運動對骨質疏鬆症的幫助

文/物理治療科 李凌岳 物理治療師

對於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除了常被提及的飲食及藥物的治療外,適當且規律性的運動也是重要的一環。運動因為肌肉收縮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對骨骼施予縱向應力,刺激使骨骼產生再塑作用。大多數研究證明適當的運動,對於老化或停經後婦女在預防骨質流失或增加骨質強度均有正向的效益。且停經後的婦女,不論是接受賀爾蒙治療或補充鈣質情況下,若有加上承重性的有氧運動,對於骨質密度增加的量都比只接受單一項治療者高,因此我們來運動吧!

運動對於骨質疏鬆者的幫助包括:

  1. 增加骨質密度。
  2. 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
  3. 增強肌力,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4. 改善心肺功能。
  5. 改善日常活動功能。

雖然運動已廣泛運用於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問題,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種類的運動都有預防或改善的效果。

目前研究認為,中老年人應從事中低強度的衝擊性承重運動或較高阻力,但低重複次數的阻力運動,較能有效增加骨質密度。也有研究發現,像是長期從事網球或壁球運動者,可同時改善腰椎、上肢及下肢的骨質密度。

而散步、太極拳、游泳、水中運動或騎腳踏車等較緩和,且低衝擊性承重運動,對中老年人肌力與心肺功能的維持較有幫助,但對於骨骼產生應力作用不大,在改善骨質密度的效益相對較少,若是針對嚴重骨質疏鬆者或是有合併關節炎患者的運動設計,或許是項安全的選擇。而長期做太高強度運動反而易造成骨質流失,因此運動不是越強越好,必須量力而為,過與不及皆不好。

另外研究也發現運動對於骨質疏鬆改善具有部位特性,即下肢承重運動只對下肢與脊椎骨骼產生作用,而上肢肌力訓練只對上肢骨骼有影響。因此一般建議以綜合性運動來改善骨質疏鬆患者的問題效益更佳。運動包含暖身運動、衝擊性承重運動、上下肢阻力運動、站立平衡運動。

下列,列舉幾個適合骨質疏鬆症病人做的運動,讓我們一起來動一動吧!

(一)運動前後應做暖身與收操運動,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建議走路或原地踏步3~5分鐘,加上緩和拉筋運動。

(二)衝擊性承重運動

  1. 可選擇快走、慢跑、上下階梯、原地用力踏步、跳舞或網球等運動。
  2. 運動處方:建議每天運動30~50分鐘(可一次或分次做,依自身能力決定),每週運動至少4~5天。在速度方面,建議以自身身體狀況來決定,量力而為。

(三)上下肢阻力運動

  1. 以上下肢大肌群肌力訓練為主,可運用沙包、啞鈴或壺鈴(可用寶特瓶裝水來代替)、拉彈力繩或自身身體重量當阻力。
  2. 運動處方:建議每一個動作重複8~10次為一組,一天做2~3組,從每週運動1~2天逐漸增加到2~3天,中間至少休息一天。阻力(重量)設定在只能做1次之最大力量(1RM)的70% (若是患者自主訓練,以要訓練的動作自覺最大力量的七至八成力即可,但若原本無運動習慣者,一開始用三至四成力就好,之後再逐漸增加)。
持啞鈴進行前臂屈曲肌力
上臂上推肌力
前臂屈曲肌力
持彈力繩進行手臂上推肌力
手臂前推肌力
手臂外展肌力
前大腿伸直肌力

(四)站立平衡運動:

  1. 練習時不要閉眼,可靠近牆或桌子站,當站立不穩定時,讓身體可依靠或手扶避免跌倒。以下幾個簡單居家平衡運動練習,由簡單到困難排序。
  2. 若一開始平衡不佳,可從單手輕扶在牆上或桌子維持平衡至少10秒,重複5次。當平衡能力增加時,再逐漸增加秒數及手不扶。

骨質疏鬆者運動時應注意事項:

  1. 骨質疏鬆患者或有合併其他疾病者(如:關節炎心、臟相關疾病等),在運動過程有不適現象,均應先請教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後,選擇較適合的運動項目再進行運動。
  2. 運動都應該量力而為,強度應緩慢逐漸增加,循序漸進才不易產生運動傷害。
  3. 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很重要。研究發現以運動方式來對骨質產生影響至少須持續運動超過半年以上,且只要停止運動一段時間,則骨質密度就會逐漸下降到運動訓練前的狀態。
  4. 高衝擊性運動,如:跑步或跳躍,因對骨骼產生較高負荷,此類運動對於年輕人或預防骨質疏鬆者較適合,但對老年人或已診斷為骨質疏鬆者,骨骼相對脆弱,所以較不適合。
  5. 骨質疏鬆患者從事運動時,應避免從事彎腰角度過大或過度旋轉腰部的運動,因都會對腰椎骨產生極大壓迫力,甚至造成脊椎體壓迫性骨折發生。
  6. 運動後發生持續1~2天輕微肌肉痠痛是正常現象,經1~2天休息後仍可繼續從事運動。但若產生過度的肌肉痠痛或痠痛超過兩天,則建議減少運動量。
  7. 從事運動時要配合呼吸不要憋氣,以防止血壓過度升高。
  8. 運動是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措施的一部份,仍須配合主治醫師的各項治療處方。
3
四月

【營養科】3大招教你預防骨鬆這樣吃

文/糖尿病照護中心 賈婷文 營養師

 55歲已停經的陳太太,時常抱怨著背痛,都以為是太勞累,在骨質檢測出T值-2.5,讓她非常驚訝,平時不以為意的症狀,原來是骨質疏鬆症找上門!骨質疏鬆已經成為第二大流行病,骨質密度在年過30歲後,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失,不論是飲食營養不均衡、停經或老化等皆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想要擁有好骨力,營養師提出預防骨鬆飲食3大招,就從生活開始做起:

存骨本,這樣補鈣最有效:

搭配維生素C,平均於各餐攝取

 鈣是構成骨骼的最主要成分,足夠的鈣質能降低骨折發生機率。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鈣是國人攝取狀況最不足的礦物質,且攝取量皆不到建議量的50%,甚至65歲以上的長者每天攝取的鈣質平均才500毫克。國健署建議成年人鈣質每天1000毫克,高鈣的食物中以乳製品最便利取得,一杯牛奶(240 c.c)就有240毫克的鈣質,早晚一杯奶就能滿足一天將近50%的鈣需求,若有乳糖不耐的狀況,可改選用優酪乳、起司等發酵乳,而深綠色蔬菜、小魚干、海帶、堅果等也是補鈣食物的好選擇;另外,鈣片也是許多人在鈣質補充的一個方式,但須注意過量補充對身體無益,反增加鈣結石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營養師也提醒,吃得好也要補的巧,使鈣質穩定吸收最好方式是平均分配於三餐中,另外搭配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C食物,如橘子、芭樂、奇異果等,讓身體吸收鈣能達到最佳化,保持好骨質。

適當日曬加食補,陽光維生素防骨鬆:

每天日曬15分,中午的陽光最好

 維生素D不僅能促進鈣質吸收及協調鈣磷平衡,以維護骨骼功能,同時也是肌肉生成的重要維生素之一,在肌少症的預防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吸收能力減弱或飲食偏差,加上現代人喜愛在健身房運動,怕曬黑,減少了許多日曬的機會,也因此有7成國人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問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每日補充800 IU(國際單位)維生素D。曬太陽是最簡單得到維生素D的方式,故有「陽光維生素」之稱,每天只要15分鐘的日曬,以正中午的陽光合成維生素D效果最佳,若擔心正午陽光過度熱情,可以選擇早上10點或下午4點的時間出去走走,且最好將四肢露出不戴帽,切勿過度曝曬,以免造成曬傷或皮膚病變情形;但想要獲得足量的富含維生素D,單靠曬太陽是不夠的,在食物方面乾香菇、鮭魚、秋刀魚、雞蛋、奶等都是豐富的來源。若想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先向醫師諮詢,避免過度補充造成心腎負擔。

預防跌倒,骨鬆轉「肌」:

豆魚肉蛋一掌心,負重有氧皆可行

 近年許多研究證實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息息相關,甚至低肌肉質量能預測有較低骨質密度,足夠的肌肉量以幫助身體平衡,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運動主要分3大類:有氧(騎腳踏車、游泳)、負重(慢跑、重訓)、伸展運動(瑜珈、柔軟操);有氧運動雖無法直接增加骨密,但對減少體脂肪與心肺功能訓練有很大的幫助,負重運動則增加肌力強度與骨質密度。不論是哪種運動方式都對身體有許多益處,從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開始,每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循序漸近增加時間及強度,以安全為首要原則,切勿過度訓練,造成肌肉或關節損傷。另外,足夠的蛋白質能幫助建構肌肉,預防流失,選用優質的蛋白質如豆腐、蛋、肉、魚、奶等,每餐一個掌心的份量,若是牙齒咀嚼不佳的長者,選擇軟質的蛋白質種類如魚或豆腐,不僅能維持肌力,減少跌倒的風險,亦能幫助增強抵抗力!

 面對沒有明顯症狀的骨質疏鬆症,及早預防骨質流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營養師更提醒,想要保有堅固的骨強度,均衡飲食搭配適度運動,避免會造成骨質的流失的壞習慣如抽煙、喝酒及過量的咖啡。另外,在使用任何有疑慮的保健品前,記得詢問您的醫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