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國籍的溫暖擁抱

文/楊蕙芳 放射腫瘤科護理師

  午旬過後,映入眼簾候診區有一位膚色黝黑,穠纖合度的女孩,用著非常不熟練的中文,對我說:「護士你好,我來看門診」。原來是一位從印尼到台灣幫傭不久,24歲病人小R(化名),被診斷:Hodgkin lymphoma(何杰金氏淋巴瘤),打了一系列化療後,仍然殘留些許腫瘤還沒完全消失,所以被轉來放射腫瘤科,接受後續治療。小R不會說英文,中文也不好,台語更不用說。電話那頭是前雇主,其實雙方早就不是雇傭關係,在台灣無其他友人,但仍願意替小R瞭解整個治療過程,這是一種超越雇傭關係的友情。

  門診溫柔醫師,善用著翻譯軟體,將治療過程逐句逐字翻譯成印尼文給予說明,也將衛教單張翻譯成屬於她的語言讓她能理解。坐在一旁的我洞察出她水汪汪大眼睛底下露出的擔憂,或許對於未知的醫療過程著實會讓人感到焦慮,更何況在異鄉。日復一日的療程維持15天,小R每天都很客氣地向我們工作人員打招呼。每天慣例我都會詢問:「你今天好嗎?有沒有不舒服,胸部有沒有痛,有沒有多吃一些…」。起初她有些畏懼及羞澀很客氣回答,漸漸地熟識後才願意接下我們釋出的友善。治療尾聲,溫柔的醫師,依舊是一個段落一個字句的問他這些天治療有無不適,並拍著小R肩膀說:「你很棒喔,療程終於結束了,有打算什麼時候要回自己國家嗎。」醫師豎起大拇指給予病患無比肯定與勇氣。

  話音剛落下,小R那雙又大又黑,仿佛蘊含星空般的雙眸,一如往常的光輝看向我們,頓時間淚珠盈眶。語帶哽噎說:「謝謝你們,我好一點就會回去了,很感謝你們」。相信此刻彌漫在他心中應許是滿溢的溫暖。對她而言不僅疾病治療、更是存在著一份不分國籍的情感與友誼。步出診間,小R給我一個大大擁抱說道:「姐姐謝謝你們大家照顧」。此時內心悸動的我對著小R說道:「好好照顧自己,祝福你。」

  COVID-19疫情洗禮後,臺灣醫療照護品質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個跨越國籍的溫暖擁抱,特別令人為之動容,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讓我們獲得更多動力,對我們來說無非是一種肯定。讓我們反覆思索的是,我們為這群病患或是離鄉者提供了什麼醫療照護?護病關係亦是不分人種、貧富更是無國際的。病人能順利完成療程,對我們都是鼓勵,哪怕只是一聲感謝。

  總說護理人員待在臨床越久,同理心越是成熟,越能應付各種生離死別所夾帶的各種情緒。其實護理人員不是鐵石心腸,只是把所有情緒隱藏的比較深,因為我們乘載著更多外界的期許,我們都必須堅強不輕易承認,內心其實跟大家一樣柔軟脆弱。

  千篇一律的臨床工作,護理人員無時無刻都在使用大量的腎上腺素,全神貫注。職業倦怠也曾占據在每位護理人員腦中盤旋,時常減退護理工作熱忱,許多正能量也常被消耗著。

  但病人與家屬給的溫暖感謝回饋,總會讓每日疲於奔命的自己感到欣慰。職業中難免總被外界大眾的目光或是看法影響,但事事無法達到每個人的期待。相信每位護理人員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道信念,有點像生命中的精神,堅持指引著,被無盡的壓力及忙碌消耗正能量時,是那樣的堅持信念陪著自己往前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