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發生因子與晚期治療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丁文謙 主任 
癌症中心 主任

大腸直腸外科  丁文謙醫師

根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2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多數患者在疾病早期幾乎無感,等到異常現象陸續出現時,可能已進入晚期了。種種的跡象,顯示大腸直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與日俱增!

大腸直腸癌常見症狀?

 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幾乎無症狀。如果有,其臨床表現也相當多樣,容易被患者混淆及忽略。症狀會依腫瘤發生的位置有所不同。例如:若腫瘤發生於左側大腸,較常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若發生於右側大腸通常以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來表現。是故許多病患常自認為痔瘡出血、便祕、吃壞肚子,甚至以為是減肥有成,常因此失去治療黃金時機。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1. 年齡50歲以上:每年近15,000多名大腸癌個案,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
  2. 得過大腸癌、大腸腺瘤,以及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之患者。
  3.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10%的大腸癌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瘜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等。
  4. 家族癌症史:一等親有2人以上有癌症,如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
  5. 不良飲食習慣: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嗜菸酒。
  6. 肥胖(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7. 環境的改變: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因為大腸直腸癌年齡越大罹病的風險也越高!提早發現是根治的唯一手段。民眾應多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50歲以上,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疾病發現的早,痊癒的機會就越大。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早期患者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晚期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則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合併療法為主。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地進步,整體存活期已比過去20年有顯著延長。即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無法直接以手術治癒,但在藥物發展進步下,現已可透過『標靶藥物合併化療』重現根治之可能!合併療法主要目的除了延緩腫瘤惡化,最重要的是讓腫瘤縮小,使診斷時無法直接手術根除之患者有機會進行手術切除,提高治癒癌症之可能性。

 開始治療前需要先進行腫瘤細胞之基因檢測,以提高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主要檢測腫瘤細胞之RAS基因與BRAF基因是否有突變,以達成個人化的精準用藥,有效提升存活期。

若患者有上述基因突變,對於使用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治療就會受到影響,標靶藥物就需要選擇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 。而對基因未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抗血管新生與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皆可使用。

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能精準阻斷癌細胞生長與分化,使腫瘤縮小,避免變大以延長存活期。過去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存活機率極低,現在已進步達2-3成,例如肝轉移之病患經由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可以增加肝腫瘤切除機會,5年存活率由以往10%,可提高至40%。

結論

大腸直腸癌是可以提早發現的!如果有相關症狀,反覆出現持續 1 個月以上,應盡速就醫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患者應接受正規醫療的醫療決策,不要輕信偏方。透過專業的診斷與基因檢測,發覺腫瘤特性及特有的基因突變,以精準個人化醫療,延長存活期與生活品質!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