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月

癌症篩檢知多少

文/癌症中心 傅文玫 副主任

●癌症時鐘越轉越快—乳癌防治概論

  衛福部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19秒就有 1 人罹癌,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好發年齡約在45-64歲之間,每年約有18000個新案例,依死因統計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死於乳癌。國健署自99年度開始擴大四癌篩檢服務,期望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乳房攝影檢查及結果異常處置

  低劑量X光乳房影像檢查,可提早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醫學實證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不過乳房X光攝影仍有其限制,約15%的乳癌無法偵測到,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如有發現異狀,仍應盡速就醫。檢查結果為「0、4、5」,應盡速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乳房超音波、組織生檢等,經診斷確定乳癌,應依醫師指示,接受正規治療並定期返診進行追蹤。

早期乳癌治療目標「追求治癒」,當乳癌復發、轉移後治療目標為「延長存活」

  早期乳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視狀況進行部分乳房切除或全乳房切除,並搭配前哨淋巴結切片或進行淋巴結廓清。後續依據病理報告乳癌亞型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組合,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免疫治療等。針對具有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乳癌,術後輔助性藥物治療採用抗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治療能顯著降低乳癌復發、轉移風險。治療過程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共同追求治癒早期乳癌的目標。

乳癌存活率及預防宣導

  統計顯示,第0期及第1期乳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逾95%以上,然而第4期乳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僅約33%,在面對發生率急遽上升的乳癌,婦女已經不再只是做好自我檢查,維護乳房健康,從生活做起,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早期乳癌通常摸不到也沒有明顯症狀,況且仍有多數罹患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因此,呼籲一般婦女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衛福部

●定期採一管,腸保健康—大腸癌的預防保健

  台灣每年約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國健署資料顯示國人每2位陽性個案,有1位被證實有腺瘤性瘜肉(陽性預測值1/2),而每27位陽性個案,就會有1位確診大腸癌(檢出率1/27);因此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政府針對50-75歲民眾,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不需事先限制飲食,以採便管採集糞便檢體,利用定量免疫法檢測(抗原抗體的專一性結合)原理,檢測出糞便中的血紅素,定期檢驗證實可以降低30%大腸癌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大腸癌的敏感度約有七成,所以需要長期規則追蹤,若當檢查呈現陽性時,就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是利用內視鏡直接觀察大腸內層黏膜變化,偵測腸瘜肉與大腸癌前病灶,檢查敏感性高偵測率可達90%,可以在檢查的當下針對有疑問的病灶,直接進行組織的切片取樣,是兼具診斷與治療的檢查;但缺點是侵入性檢查並且需事前清腸準備,因此建議民眾在沒有異常狀況時,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報告呈陽性時,再安排進階性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的結果及追蹤頻率處置大腸鏡的追蹤頻率需考慮當次鏡檢的結果,用瘜肉大小、病理診斷、清腸程度來決定下次追蹤的週期。(參考下表)

早期大腸癌的存活率高,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大腸癌,只要及時接受治療,治癒率很高,5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成5以上,但第4期5年相對存活率則不到兩成;因此,呼籲民眾遠離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定期篩檢、維持運動、控制體重,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第五癌篩檢—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台灣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癌症死亡人數的19.2%。肺癌主要是在肺臟及支氣管處長出惡性腫瘤,而肺腺癌則是肺臟中的腺體細胞產生病變所致,為最常見的類型。WHO資料顯示,菸害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約占70-80%,研究證實暴露於二手菸環境會增加肺癌風險20-30%;另外,國際將空污成分懸浮微粒(PM)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亦增加肺癌的風險;而肺癌發生與家族遺傳史及重金屬污染也有著密切關係。

肺癌篩檢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LDCT不僅速度快、輻射量低,優良的高解析度、其正確率和敏感度為傳統X光檢查的6倍,可偵測出<1公分的結節。2011年美國臨床試驗(NLST)研究證實,接受LDCT篩檢可降低約20%因肺癌造成的死亡率,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目前美國聯邦醫療照顧保險和貧困者醫療補助計畫及南韓國家癌症篩檢計畫,皆針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於111年起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具重度吸菸史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肺癌篩檢 (如圖1) 以提早找出肺癌個案。檢查時間15分鐘,不需要空腹,不需要注射顯影劑,低輻射線,高安全性。

本院預約專線24739595轉20354、21763

低劑量電腦斷層影像的判讀重點及追蹤

  依病灶大小分為結節(3公分以下),而3公分以上稱為腫瘤;依病灶型態觀看,微小肺結節稱毛玻璃狀病灶,其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狀像棉花,猶如一片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其密度輕微增加。若邊緣明確且內部呈現實心狀態的就稱為實質肺結節或腫瘤。病灶追蹤:

  1. 若因感染發炎引起,建議三個月後再次以LDCT掃瞄追蹤,結節會逐漸縮小或消失;若結節逐漸變大或產生型態的變化,就是異常現象,需進一步處理。
  2. 判斷結節是否需要積極處理的關鍵,在於是屬於良性或是惡性病變。小於0.5公分,建議追蹤觀察;0.5~1公分,可考慮處理或持續追蹤觀察;大於1公分,應切片檢查或手術治療;影像病灶>3公分,影像上的密度若高於多數肺部陰影,在臨床判讀為惡性的可能性高。

肺癌早發現、早治療,拚治癒

肺癌存活率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目前第1期肺癌之5年相對存活率約9成,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到了第4期才就醫,5年相對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的存活率差距很大;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拚治癒很重要。

引發肺癌因子:吸菸、家族史
3
十月

塗料作業常見的職業性腰椎椎間盤突出—個案服務

文/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

什麼是腰椎椎間盤突出

  腰椎椎間盤突出,是指脊柱受到不正常的使力(eccentric loading)或扭力(torsional loading)時,會使椎間盤受到微傷害(microtrauma);重複的微傷害會使纖維環產生裂痕,進而發生結構上的失常,最後髓核脫出而造成椎間盤突出(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臨床上最多的是第四、五腰椎椎間盤突出造成的L5神經根病變及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間的椎間盤突出造成的S1神經根病變,若長期保持不良行為姿勢、反覆的重複動作、提重物不當或過度壓力都可能導致椎間盤受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也逐漸退化,增加患上腰椎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多因急性下肢痛、麻、無力而就診,多數合併下背痛。背痛經由臀部輻射到下肢,這種情形主要因為腰椎的支持組織如肌肉、韌帶雖然沒有厲害的受傷,卻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而引起刺激性神經根疼痛。

個案服務歷程

  個案為53歲男性,自訴腰部疼痛、不適,延伸至左腳麻木約4~5年,長期於診所就醫未改善,於112年4月17日因腰部疼痛加劇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安排核磁共振檢查,並於112年04月18日安排骨科手術,術後診斷為第四、五腰椎椎間盤破裂併神經壓迫。112年05月02日至本院職業醫學科尋求職業病認定,自述術後恢復約5~6成左右,無麻木情形,理學檢查評估無肌肉萎縮現象,臨床表現符合第四、五腰椎椎間盤破裂併神經壓迫之診斷。經個案自述從事塗料作業,年資約11年,每週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工作內容:色粉、有機溶劑、樹酯、助劑等備料調配及成品分裝、存放、出貨、搬運、進貨等;皆為一人獨立作業且須隨時視訂單狀況不斷搬貨、備料等。

  為了瞭解疾病與工作的因果關係與真實性,經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與個案管理師協同至工作現場訪視,進行工作資料的收集,並經由工作影片之分析,顯示個案工作時需經常性搬運重物、彎腰等作業,明顯暴露於負重、重複彎腰之人因工程危害,個案負重工作之腰椎受力因搬運重量不同而異,計算其平均每人每天負重為3563~4094公斤,以IOSH人工抬舉評估程式,計算彎腰搬起色粉(每包25公斤)之腰椎受力為5162牛頓(N);計算彎腰搬起成品(每桶50~60公斤)之腰椎受力為6254牛頓(N),亦有相當危害之暴露,符合職性腰椎椎間盤突出之認定基準,後續經個案管理師撰寫職業病評估報告書,由職業醫學專科醫師開立勞保傷病診斷書,並協助個案完成勞保局送件。

  透過本院職業傷病整治整合服務中心提供個案管理服務,協助職業傷病勞工從疾病的確認、門診服務、就醫優惠(可減免部分負擔)、不能工作期間的傷病給付(薪資補助)、醫療給付等相關資訊並解釋勞保送件流程,減少個案舟車勞頓,使之安心養病;對於有復工需求個案也可協助轉介至職能復健中心接受(生理、心理輔導)訓練,使個案能採漸進性復工,順利銜接原工作。另外,中心也提供每週四下午職業傷病勞保相關補償暨復工免費諮詢門診(206診),如此一條龍的服務,使職業傷病勞工能在傷病發生時免後顧之憂。

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簡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民國97年7月1日起承接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為目前國內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之一,並於112年通過勞動部認可成為「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暨職災職能復健專業機構」。

  本中心結合院內相關臨床科別、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及工業安全衛生專家、人因工程專家,主動與院內復健科及職能復健中心合作,並結合臨近區域網絡醫院,透過個案管理師的協助,提供中部地區勞工朋友整合性(醫療、診治、復健)、周全性(結合工作能力評估、復工計畫及補助諮詢等職災服務資源)、可近性等一條龍的診療服務。

服務項目

  • 職業傷病諮詢、診斷及認定服務
  •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服務與追蹤
  • 勞工特別危害作業健康檢查複檢與衛教
  • 協助職業傷病勞工治療後復健轉介
  • 協助安排社工、心理、法律諮詢
  • 協助職業傷病勞工之工作能力評估與職能復健訓練轉介
  • 協助職業傷病勞工復工評估,雇主或職災勞工擬定復工計畫

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 個案管理師諮詢專線:

  • 莊個管師04-36034611
  • 陳個管師04-36099937
  • 黃個管師04-36098981
  • 趙個管師04-36097846
1
九月

腎臟保健與照護

文/腎臟內科 林安珮 個案管理師

腎臟位置在哪裡?

  位置在後腰脊椎的兩側,大小和拳頭差不多,而外型就像蠶豆狀。

腎臟主要做什麼工作?

  • (一)清除體內廢物、排泄藥物
  • (二)調整水分、體液;調節血壓變化
  • (三)維持體液電解質與酸鹼度的平衡
  • (四)製造和分泌賀爾蒙。

那些人較容易得腎臟病?

  腎臟病好發族群有糖尿病病人、高血壓病人、藥物濫用者、65歲以上老人、有家族慢性腎臟病病史者、痛風病人。

何謂慢性腎臟病 ?

  腎臟組織長期受損達三個月以上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就稱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一些?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人,或使用藥物、酒精、抽菸、吃檳榔習慣者。

要如何預防腎臟病 ?

  預防口訣: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 三少:少油、少鹽、少糖。
  • 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 一沒有:沒有鮪魚肚。

慢性腎臟病5大症狀

  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但有下列5種症狀,應至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

  • 「泡」-泡泡尿,尿液異常:如血尿,蛋白泡沫尿。
  • 「水」-水腫、下肢浮腫,按壓後的壓痕無法立刻彈回。
  • 「高」-高血壓 。
  • 「貧」-貧血 、臉色蒼白。
  • 「倦」-疲倦。

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

  慢性腎臟病五階段是以『GFR』腎絲球過濾率來判斷腎臟功能,若發現腎臟功能在第三、四、五期,請至腎臟專科門診院所診治。

  • 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腎絲球過濾率GFR90~100ml/min/1.73m2
  • 第二期:輕度慢性腎臟衰竭,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絲球過濾率GFR 60~89ml/min/1.73m2
  • 第三期:中度慢性腎臟衰竭,腎絲球過濾率GFR 30~59ml/min/1.73m2
  • 第四期:重度慢性腎臟衰竭,腎絲球過濾率GFR 15~29ml/min/1.73m2
  •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率GFR15ml/min/1.73m2

如何照護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 ?

  在第一期、第二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60%以上,注意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需要控制血糖、血壓與飲食,每半年做腎臟功能檢查。

  到了第三期、第四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15~59%,積極配合醫師藥物治療,減緩進入第五期腎臟病變。

  而第五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15%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則必須準備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

慢性腎臟病照護之目標:

(一)發掘無症狀的初期腎臟病病人

(二)延緩慢性腎臟疾病病人的腎功能惡化

(三)以周全的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進入透析,或安排腎臟移植

(四)協助病患獨立自主腎臟病照護。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腎臟醫學會建議:糖尿病人、65歲以上的人,至少每一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高血壓的人,確診時會先做一次腎功能檢查,之後每一到三年檢查一次。有三高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家族病史(血親有腎病及洗腎的人),每三年追蹤檢查一次。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是阻緩腎功能惡化的方法;因此教育民眾與病人,建立正確的治療與用藥觀念,才是防止腎臟傷害與疾病快速惡化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