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68歲徐姓婦人年輕時從事養雞工作,長期蹲著餵雞、抱雞,10年多年前左膝開始疼痛,又擔心裝了人工關節容易僵硬、疼痛,一直忍耐,後來痛到無法行走,去年11月接受手術置換客製化的人工關節,較符合亞洲人體形、墊片也較柔軟。徐婦手術當天就下床,今天現身分享經驗,她說術後膝蓋再也不痛、行動靈活,每天散步1公里、常出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吳羽穎指出,國人膝關節炎盛行率達15%,尤其60歲以上有逾30%就醫,發生原因包括年紀、感染、創傷、發炎疾病等,以老化為主因,也發現50到59歲約有19%,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
退化性關節炎早期症狀,出現膝蓋酸痛無力、膝窩緊繃不靈活、蹲下來不易站起來,及偶爾膝關節積水,而了晚期會膝蓋痛、蹲下疼痛、困難,股四頭肌漸萎縮,膝關節逐漸形成內翻變形,行走距離減少。
吳羽穎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原因有肥胖、從事激烈活動多,膝蓋負荷加重,治療包括減重、口服止痛藥、關節內注射藥物、增生及細胞治療,症狀嚴重或效果不佳者則評估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吳羽穎說,過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大多年紀偏大,對膝關節的功能及使用度並無高要求,但隨著病患年輕化,膝蓋活動及使用度高,近年將近25%的患者術後不滿意,感覺膝關節僵硬、疼痛,因此現在有新材質客製化提高滿意度,不過要自費。
吳羽穎表示,膝關節退化是正常老化,因減重1公斤可減少4公斤膝蓋負荷,可透過減重、減少激烈運動、多做股四頭肌運動強化肌力,以延緩膝關節退化,至於吃鈣片則是補充骨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