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二月

難以開口的煩惱顳顎關節障礙從頸治療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醫師

  你有嘴張不開、打開時伴隨下巴喀拉響及疼痛的煩惱嗎?單側耳前、上排臼齒後方不舒服,但與蛀牙疼痛又不太相似,嘴巴不活動時不太痛,一張口就卡卡的,嘴張越大越難受,閉口時沒法完全閉合,兩側摸起來不對稱,到底是什麼問題呢?該看牙科或是哪一科呢?

  俗稱「下巴關節」的顳顎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位在下顎下頷骨(Mandible)兩側後上端,與顱部側面的顳骨(Temporal bone)連接,耳前摸起凸硬、張口時會往外前突出的關節,作為下巴活動的軸心。顳顎關節障礙泛指張口時關節無法正常滑動伴隨疼痛或咀嚼肌酸痛,在成人的盛行率為31.1%,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2.3倍,症狀初期僅有關節活動不對稱和張口時有異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受其困擾。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含:

  1. 張口困難與疼痛
  2. 張口閉口耳前有異音
  3. 張口有卡住的感覺及角度受限
  4. 張口偏移
  5. 咀嚼時疼痛

  嚴重時會伴隨顏面及顳額部痠痛、頭痛、肩頸酸痛、耳內疼痛、構音障礙⋯⋯等。常見原因包含咬合不良、不良咬合習性(喜咬硬物、喜咬牙、夜間磨牙) 、壓力、緊張個性、生活作息不良(熬夜、睡眠品質差)等。牙科通常會以咬合板及咬合訓練來介入,嚴重時會透過關節鏡手術介入治療,然而一個常被忽略的顳顎關節痛成因是來自頸椎!

  頸椎的動態與下巴活動密不可分,研究指出70%的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合併頸部疼痛,頸部筋膜緊繃與顳顎關節痛程高度相關。解剖構造上,咀嚼肌群的附著點與頸椎的終末段皆交會於顱骨,附著於頸椎前緣的肌群與咀嚼肌同屬深前線筋膜。以複雜的生物力學來分析,不良姿勢「烏龜頸」、頭前伸姿態會對下巴關節產生極大負擔:下段頸椎與上胸椎過度彎曲,造成頸椎側面及前緣連接在舌骨周遭的肌群緊繃,使得下頷骨被往後下方拉扯,導致顳顎關節休息時過度壓迫發炎及外翼肌痙攣,當下巴活動時痙攣的肌肉將過度拉扯關節盤而脫位發出咔塔聲響。常人在張口時便會伴隨上段頸椎的伸展,當顳顎關節活動卡住,上段頸椎會增加伸展角度來代償,此代償可能會造成頸椎動態分節受限,反之亦然。從神經支配方面,支配上段頸部的上頸椎神經與咀嚼肌群的三叉神經,彼此會將訊息整匯到三叉頸神經核(Trigeminocervical nucleus),導致頸椎與下巴的疼痛症狀交互影響。

  久坐、低頭族是現代文明的常態,彎腰駝背、烏龜頸等不良姿態帶來了頸部肌群緊繃、雙側受力不平衡導致頸椎小面關節卡壓,造成頸椎的關節活動受限;受限的頸椎在肩頸痠痛之餘,亦影響顳顎關節動態不良、異常受力而張口卡頓疼痛。故「由頸介入」是治療顳顎關節障礙「口難開」很重要的治則。除了電熱療、頸椎牽引等復健治療之外,中醫在頸椎及顳顎關節障礙治療上快速又顯效:傷科頸胸椎復位手法改善椎體小面關節卡壓,治療後可立即感受到下巴關節動態的變化,對於徒手整復不易放鬆的患者亦可使用美式整脊槍活化關節。

  傳統針灸與雷射針灸治療頸部及咀嚼肌群肌痛點療效顯著,大面積的筋膜緊繃可透過傷科理筋手法與刮痧治舒緩,浮針療法是治療頑固筋膜炎的利器。民眾居家可透過穴道按摩來改善顳顎關節障礙,除了下巴周遭的夾車穴、翳風穴、下關穴、上關穴,手腕與手掌的養老穴、外關穴、合谷穴、後溪穴、中渚穴等亦有妙用。

  當然,姿態矯正:挺胸縮下巴、戒除烏龜頸,改善頸椎及顳顎關節的異常受力,才是根本治療「落下巴」的不二法門。

5
一月

中醫談便秘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靖容醫師

  「你今天大便了嗎?」近年來,隨著飲食精緻化,生活及飲食作息不規律,及精神壓力緊張等因素,便秘成為了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

  一般來說,若您在一周內自主排便次數小於三次,或者是解便時感覺到困擾,例如需要用力解便、大便乾硬、有解不淨感,伴隨腹脹腹痛等,便可稱為便秘。特別提醒,若您發現近期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血便、糞便變細,甚至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發燒等表現,請務必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

  於中醫觀點,便秘又可以劃分許多分型,透過調整各類分型的偏性體質,來達到解決便秘的目標。現代人大部分會兼夾各類證型,若想要搭配中醫治療調理,建議至門診接受評估。

便秘分類

  1. 熱秘:大便乾硬,伴隨身熱、口乾口臭。屬腸胃積熱,平時應少食烤炸辣,煎炒等過於熱燥之食物,因燥熱耗傷津液導致腸道失去滋潤,則大便易燥結。
  2. 氣秘:欲便難解並伴隨腹部及脅肋脹痛。氣滯型便秘常見於長期鬱悶憂思,或者長期久坐之人,氣機鬱滯,影響腸道蠕動功能不佳,便秘隨之而生。
  3. 冷秘:解便困難伴隨腹部冷痛,四肢及腰膝冷。陰寒內盛凝滯於腸胃,使傳導消化功能下降而造成冷秘,需要注意腹部保暖,且避免過多寒涼飲食。
  4. 濕秘:特徵為大便質黏膩,易有解不淨感,易伴隨頭重身重。濕邪會阻滯氣機影響消化功能,平時應減少攝取生冷及高糖高油等易導致痰濕體質的食品。
  5. 虛秘:又可區分為氣虛及陰血虛,屬虛證患者,常出現在勞倦過度、年老體弱、生產後或大病後之人。氣虛則腸道消化傳導無力,欲解難解且身體乏力;陰血虛則腸道失去榮養且乾澀,大便較乾並可能伴隨目眩心悸。

生活建議

  而以下幾點是針對便秘在生活上的建議,透過習慣的調整和建立,才能讓腸道健康長久而持續。

  1. 均衡飲食:適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並且增加糞便含水量;適量的油脂,可以增加糞便的潤滑度。關鍵在於均衡與適量,若攝取過量反而對健康產生負擔。
  2. 適當增加水分攝取:健康的成年人用體重乘以30,可作為每日飲水毫升數估計值。早上起床飲用一杯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而後在一整天少量多次飲水,使身體得到充分滋潤。
  3. 增加活動量:長期久坐會造成循環代謝差,腸道蠕動不足,建議定時起身走動並且簡單伸展筋骨;若能進一步搭配運動習慣的建立,改善便秘同時也能提升身體健康。
  4. 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盡量讓自己在固定時段的解便,並且務必要避免長期抑制便意。若解便不順利,可以在腳底下踩一個小凳子,並將身體微微前傾。平時可以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促進腸道蠕動。
1
十二月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助您找回身心平衡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靖容醫師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合稱為自律神經。交感神經負責調動身體資源來應對壓力,副交感神經則於休息時負責補充與修復的功能。中醫觀點來看,交感神經屬「陽」,性質較偏向於動態、溫熱、興奮、推動,副交感神經則是屬「陰」,性質則偏向靜態、寒涼、抑制、滋潤。在健康的人體中,陰陽會彼此相互制約,並保持在平衡的狀態。

  而如果因為外在環境壓力,或者生活作息、飲食的失調,使人體陰陽氣血不平衡,於生理及心理層面,皆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適,例如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消化不良、肌肉緊繃疼痛、便秘或腹瀉,憂鬱、焦慮、心煩、疲倦、失眠等。在求治各科做過諸多檢查,排除器官的實質性病變後,便時常會得到「自律神經失調」這樣的歸因。

  中醫認為生理與心理會互相影響,對於自律神經失調患者,透過中藥或針灸調理人體陰陽氣血的平衡,便能緩解身心各類不適症狀。

生活上的身心保養建議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每次約3-5秒,手法輕柔舒適、不過度按壓刺激。在按摩時可以搭配呼吸調息,覺察並調整自身呼吸頻率。

腹式呼吸調息

  • 閉上雙眼,將雙手輕輕擺放在肚臍之上,先感受與自己身體的連結。
  • 由嘴巴緩緩將體內的濁氣吐出,想像自己心中的不愉快、生理的不適,都透過吐氣的動作從體內排除,並感受腹部在吐氣的過程向內緩慢壓縮(感受即可,不需按壓腹部)。
  • 而後由鼻子緩緩吸入空氣,想像環境之中的清淨之氣,天地萬物的祝福,都透過吸氣的動作進到體內最深處,並感受胸腔與腹部在吸氣的過程緩緩地脹大。
  • 特別提醒:吐氣的時間要比吸氣的時間稍長2-3秒,您可以在呼吸過程心中默數,並根據自身狀態調整成您最能夠舒適放鬆的頻率。

透過儀器檢測自律神經平衡狀態

  心率變異分析儀器,即為HRV(HeartRate Variability)儀器,可以檢測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態。其原理為:交感神經活化時心率會加快,副交感神經活化則使心率下降,HRV儀器透過量測連續心跳速率的變化程度,來分析人體自律神經平衡狀態。

  本院中醫科檢查室即設有HRV儀器,此為無痛且非侵入式檢查,只需在手足夾上導極,靜坐5-10分鐘即可完成。當您至本院中醫科就診時,可以向醫師詢問,便能替您安排此項檢查。

  身心疾病的成因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有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能陪伴您一同面對,筆者作為中醫師可以透過中藥或者針灸治療,改善您生理上的不適。當身體不適症狀有所緩解,或許便能更有餘裕去面對與處理社會與心理層面的難題。讓中醫協助您一步步找回身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