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科 張靖欣 營養師
我國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首當其衝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國健署的研究顯示,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而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及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也逐年升高。如何走向健康老化,維持銀髮族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要由日常生活型態及飲食來奠定基礎。
鈣質流失 骨質疏鬆高風險群
- 年齡老化(50歲以上):成人在30-35歲時達到骨質密度最高峰,從35歲後每年骨質流失約1-3%,流失速度會因個人情況而有異。
- 停經後女性:更年期婦女因雌激素大量減少,造成骨質快速流失。
- 罹患相關疾病: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疾病、性腺機能低下、類風濕性關節炎、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及癌症骨轉移等。
- 長期服用藥物:類固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荷爾蒙阻斷劑及化療藥物等。
- 營養攝取不足:不當減重、飲食不均衡及腸胃消化吸收不良等。
- 日曬不足缺乏維生素D:易發生於辦公室上班族或過度防曬者。
- 生活習慣不佳:抽菸、喝酒、攝取過量咖啡因(咖啡、茶)或碳酸飲料(可樂、汽水)及少運動。
留鈣護骨這樣做
足夠鈣質攝取
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飲食中礦物質攝取不足情況最嚴重的是鈣質,高達八成的國人每日乳品類攝取不足一份,7歲以上的國人鈣質平均攝取量僅達到建議量的30-50%。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建議:
年齡層 | 每日鈣質攝取建議量(毫克) |
嬰幼兒期 | 0-6個月:300 6-12個月:400 1-3歲:500 4-6歲:600 |
兒童期 | 7-9歲:800 10-12歲:1000 |
青春期 | 13-18歲:1200 |
成人 | 18歲以上:1000 |
為達到建議攝取量應選擇富含鈣食物:
- 每日早晚1杯奶:「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天應攝取1.5-2杯乳品(每杯240 c.c.的牛奶約含240 mg的鈣質)牛奶可與優酪乳、優格、起司等乳製品替換。
- 動物性來源食物:吻仔魚、小魚乾、乾蝦米及牡蠣等。
- 植物性來源食物:豆腐、豆干、堅果類(黑芝麻、杏仁等)、海帶、紫菜及深綠色蔬菜等。
- 加強補充「鈣」的厲害組合:黑芝麻/杏仁牛奶、紫菜豆腐湯、小魚乾炒莧菜等。
- 建議將高鈣食物平均分配於一天的餐食中吸收利用較佳。
- 必要時可使用鈣片,建議諮詢營養師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適當補充。
每餐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骨基質(bone matrix)的重要成份之一,也是肌肉組成的主要成分,
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攝取,能避免因肌肉量下降導致肌少症發生,可預防年長者肌肉無力跌倒所造成的骨折傷害。
優質蛋白質來源有:黃豆製品(豆腐、豆干、豆包及豆漿等)、魚類、雞蛋和肉類,建議每餐吃自己的一個掌心大小份量,腎臟病友則需依照營養師建議量攝取。
每日適度日曬
照射陽光是身體產生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飲食中鈣質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因此每日到戶外曬太陽10-15分鐘(避開日光直射時段,建議於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可維持維生素D的濃度。另外也可從食物中攝取,如:魚類、牛奶、雞蛋(蛋黃)、菇類及藻類等。
養成運動習慣
負重運動可鍛鍊肌肉、增加骨質密度,如:跑步、健行、爬樓梯、跳舞、網球等,在體能可負荷情況下建議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每次至少30分鐘才能達到較好的運動效果。 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無聲的疾病,平時不易察覺,可能因跌倒、提重物等發生骨折時診斷出,我國髖骨骨折發生率為亞洲第一名,後續將影響長期生活能力、增加死亡風險並消耗大量醫療資源,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平日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