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月

腎臟保健與照護

文/腎臟內科 林安珮 個案管理師

腎臟位置在哪裡?

  位置在後腰脊椎的兩側,大小和拳頭差不多,而外型就像蠶豆狀。

腎臟主要做什麼工作?

  • (一)清除體內廢物、排泄藥物
  • (二)調整水分、體液;調節血壓變化
  • (三)維持體液電解質與酸鹼度的平衡
  • (四)製造和分泌賀爾蒙。

那些人較容易得腎臟病?

  腎臟病好發族群有糖尿病病人、高血壓病人、藥物濫用者、65歲以上老人、有家族慢性腎臟病病史者、痛風病人。

何謂慢性腎臟病 ?

  腎臟組織長期受損達三個月以上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就稱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一些?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人,或使用藥物、酒精、抽菸、吃檳榔習慣者。

要如何預防腎臟病 ?

  預防口訣: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 三少:少油、少鹽、少糖。
  • 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 一沒有:沒有鮪魚肚。

慢性腎臟病5大症狀

  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但有下列5種症狀,應至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

  • 「泡」-泡泡尿,尿液異常:如血尿,蛋白泡沫尿。
  • 「水」-水腫、下肢浮腫,按壓後的壓痕無法立刻彈回。
  • 「高」-高血壓 。
  • 「貧」-貧血 、臉色蒼白。
  • 「倦」-疲倦。

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

  慢性腎臟病五階段是以『GFR』腎絲球過濾率來判斷腎臟功能,若發現腎臟功能在第三、四、五期,請至腎臟專科門診院所診治。

  • 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腎絲球過濾率GFR90~100ml/min/1.73m2
  • 第二期:輕度慢性腎臟衰竭,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絲球過濾率GFR 60~89ml/min/1.73m2
  • 第三期:中度慢性腎臟衰竭,腎絲球過濾率GFR 30~59ml/min/1.73m2
  • 第四期:重度慢性腎臟衰竭,腎絲球過濾率GFR 15~29ml/min/1.73m2
  •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率GFR15ml/min/1.73m2

如何照護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 ?

  在第一期、第二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60%以上,注意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需要控制血糖、血壓與飲食,每半年做腎臟功能檢查。

  到了第三期、第四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15~59%,積極配合醫師藥物治療,減緩進入第五期腎臟病變。

  而第五期腎臟功能約正常人15%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則必須準備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

慢性腎臟病照護之目標:

(一)發掘無症狀的初期腎臟病病人

(二)延緩慢性腎臟疾病病人的腎功能惡化

(三)以周全的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進入透析,或安排腎臟移植

(四)協助病患獨立自主腎臟病照護。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腎臟醫學會建議:糖尿病人、65歲以上的人,至少每一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高血壓的人,確診時會先做一次腎功能檢查,之後每一到三年檢查一次。有三高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家族病史(血親有腎病及洗腎的人),每三年追蹤檢查一次。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是阻緩腎功能惡化的方法;因此教育民眾與病人,建立正確的治療與用藥觀念,才是防止腎臟傷害與疾病快速惡化的最好方式。

1
九月

糖尿病怎麼會截肢? 淺談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文/糖尿病衛教室 林育姿 衛教護理師

  糖尿病衛教室每天都有新診斷或定期回診的病人來衛教諮詢,這天,一年未見的35歲糖尿病病人陳先生也回來衛教室諮詢,但不同的是,衛教護理師發現他左下肢彈繃包裹和輔具固定著,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原本會定期回診且血糖穩定的他,這一年來工作地點調動,孤身在北部打拼,本院的連續處方簽藥物使用完後並沒有如期回診,也沒有轉至工作周邊的醫療院所治療,加上沒有不適症狀,因此忽視血糖飆升對身體的傷害。於是,在一次自覺無關緊要的足趾受傷後,引發一連串傷口不易癒合、感染和潰瘍,甚至截肢等問題。

  糖尿病是全球普遍盛行的慢性疾病之一,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普遍存在的併發症,根據研究顯示,隨者糖尿病持續性的病程,至少有50%的病人在未來會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研究發現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與年齡較大、糖化血色素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和明顯蛋白尿等因素有關。

  當糖尿病無法有效的控制時,身體的周邊感覺神經元受損機會增加,這可能導致糖尿病病人出現感覺異常、潰瘍,甚至最終導致下肢截肢。故此,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病人應每天進行足部自我檢查和每年至少一次接受醫療人員的完整足部檢查。糖尿病衛教人員常運用密西根神經病變篩檢量表合併足部脈動檢測等項目來進行足部檢查,其優點為非侵入性、簡易且快速的評估糖尿病病人周邊神經病變情形,檢查項目有如下:

  1. 足部血液循環評估,包括足部外觀和足部脈搏。
  2. 足部潰瘍評估。
  3. 踝關節反射(跟腱反射)評估。
  4. 辨識足部是否有保護性感覺,包括以半定量音叉檢查振動感和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觸壓覺來評估大神經纖維。

  若要進一步檢查,可採用冰冷的金屬湯匙或音叉來評估溫度覺;運用皮膚電流反應分析儀來評估交感神經其C神經纖維的排汗反應。除此之外,糖友應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和根據檢查結果適切地調整治療處方等嚴格控制血糖外,也建議糖友將運動和增加身體活動納入日常健康照護中,並注意和預防各項活動的潛在風險,如低血糖或跌倒等。

  由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呈現方式有許多種類,糖友若出現戴手套或穿襪子感、足部無知覺感、麻木感、燒灼痛或針刺般疼痛等不舒服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時,可與糖尿病照護醫師討論介入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

  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進展和緩解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疼痛,良好的照護可以預防80%與周邊神經病變相關的截肢,也可以降低住院率和再次潰瘍的發生。糖尿病衛教是持續且完整的提供病人賦能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陳先生接受醫師截趾的建議,也痛定思痛決心積極控制血糖,不讓最愛的家人擔心。期許每一位努力抗糖的糖友都能積極參與糖尿病治療和照護,和衛教團隊一起攜手面對糖尿病,預防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單股尼龍纖維檢查觸壓覺評估病人是否有足部保護性感覺
2
八月

器官捐贈知多少

文/社會服務室:陳品雯社工師、蔡旻潔社工師
社會服務室實習生:周怡潔、張莉芳、張瑋倢、楊蕙欣、蔡沛涵、鍾佳容

  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從2004年至2018年,器官及組織等待人數總計為9,808人,而平均僅有852人獲得器官受贈(如圖一)。依此數據可看見器官捐贈人數與等待器官移植者的人數相差甚遠。

  意外總是來得特別突然,對於家屬來說器官捐贈是難以回答的是非題。許多患者因為疾病導致器官衰竭而影響生命,如果有幸獲得器官,就能透過器官移植手術,得以恢復健康、重獲新生。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對器官捐贈抱有迷思或疑惑,但卻沒有能夠解開問題的資訊來源,那就由我們來一一為其掀開神秘的面紗。

人生結業式~器官捐贈也是臨終的選擇~

  「時間還沒到,我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大部分的民眾因為常認為自身距離死亡很遙遠,因此家人對臨終的選擇或對逝者的想法常常因著不了解或迷思而錯失,而器官捐贈就即是臨終的選擇之一。當家人猛然面對到生死關頭,不少人還沉浸於悲傷中,卻礙於器官移植時限上,必須在短時間內決定器捐與否。若逝者生前未曾表達器捐意願、也沒有簽署同意書,或是未與家人討論其意願的狀況下,致使家人因著有其他考量而錯失逝者對臨終的想法或選擇。而為避免這些遺憾,我們都應當與自己最親近家人、朋友討論面臨死亡的想法,對臨終的選擇,或甚至是器官捐贈意願之討論等,這些談論不僅僅是未來所做準備,更是要讓逝者安心、生者安好。

  「我年紀這麼大了,到時候還可以進行器官捐贈嗎?」、「我是癌症病患,應該不能器官捐贈吧?」在醫院宣導時遇到有些民眾提出類似的問題,大部分雖有慢性疾病或癌症等情況,他們但仍有著遺留大愛的心意,願自己能在最後一段路進行有意義的事。根據目前器官移植的規定,若經過醫師判定,頸部以下的癌症患者仍有機會能捐贈眼角膜,而器官捐贈年齡主要以捐贈者的生理年齡,因此若年紀較大的長者身體健康、器官功能維持良好,仍然有機會進行器官捐贈。

  民眾會擔心器官捐贈後的樣貌會讓家人感到害怕,事實上為使捐贈者家屬心安,醫院都是採用嚴謹的外科手術標準,且會進行遺體修復,以替代物填充並仔細地維護捐贈者外觀,盡可能保持其完整度,維持捐贈者在家屬心中熟知的面貌,將彼此的愛永續在回憶裡。

原來我也可以

  「我有B肝不能捐」在宣導的過程中大多數民眾認為患有B、C肝炎者及HIV(+)等傳染性疾病的人不能夠捐贈,因為擔心受贈者會因此受到感染。然而在近年法規的修改下,現今患有B、C肝炎者及HIV(+)感染者也能進行器官捐贈,不過是需要捐贈給有相同疾病者(如圖二)。而我們宣導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民眾因為患有B、C肝炎或HIV(+),認為自己有這樣的傳染性疾病是無法捐贈或受贈的,致使他們雖然擁有想簽署的心願,卻一直沒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透過我們的介紹與解釋,讓他們知道原來他們也是可以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將來也是有機會造福社會,並將這份愛延續的。


圖二:有傳染病捐贈者的捐贈限制

機會與指定

  在宣導時時常遇到民眾詢問:「器官捐贈後,未來家屬有需求都可以第一順位受贈對嗎?」或「我能夠只捐一個器官給我的家屬嗎?」

  關於機會升等是指完成器官捐贈後,若未來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以內血親,有器官移植方面的需要,便可以提升等待排序,有機會優先獲得其他大愛捐贈之器官,而非直接取得第一順序。因為是否匹配,是需要醫療人員依規定通報捐贈者、待移植者及受移植者等資料於登錄系統,並經由中央主管機關法定程序進行分配(如圖三)。

  而指定捐贈器官給家屬,除了待移植者的關係要是配偶或是五親等以內血親、姻親以外,同意捐贈之器官數也應大於指定數(舉例:需要捐贈兩個腎臟,才可以指定其中一顆腎臟給家屬),在幫助其他家庭之餘,同時也能庇佑自己的家人,利人利己,讓大家一同為家屬與社會盡一份心力。

多了解、多接觸「器官捐贈」,減少對其的混淆和疑慮,讓社會大眾看見它不一樣的面貌。

有意願簽署者,可至汝川大樓一樓志工服務臺

本院諮詢專線:社會服務室

(04)2473-9595分機38362~3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