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本院積極響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巴黎氣候協定,朝向2050 年實現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期望打造一座兼具人文關懷與環境責任的永續醫學中心。院內成立「永續發展管理委員會」,整合節能減碳、資源循環、數位治理與綠色採購等多元措施,建立一套科學且有系統的永續推動架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面對高耗能的醫療環境挑戰,珍惜每一份資源,秉持守護地球的承諾,積極導入多元節能減碳措施,從建築設施優化、能源與水資源效率提升,到廢棄物管理與員工行為引導,全面展現環境治理的行動力與責任感。我們持續推動以下具體行動:

本院實踐環境永續目標的重要行動成果整理如下:

☁氣候治理
為落實永續環境承諾並因應全球淨零轉型趨勢,本院已依據ISO 14064-1:2018 標準於2024 年首次完成全院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總院(大慶與文心院區)及中興分院,並建置明確的組織邊界與排放清冊,作為推動氣候治理的基礎。為配合政府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揭露指引,本院將依盤查結果進行減碳潛力分析,針對主要排放源評估減碳技術可行性、實施優先順序與預期成效,據以研擬2030 與2040 年階段性減碳目標。2024 年將作為本院溫室氣體管理之基準年,未來並將建立定期盤點、數據揭露與進度追蹤機制,提升營運管理透明度與責任落實。
本院依據TCFD 四大構面推動氣候治理:

氣候風險與機會評估
為強化氣候治理實務,本院依據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盤點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之衝擊因子,將相
關議題區分為轉型風險、實體風險與潛在機會三大構面,分析對本院營運所可能造成之財務影響與影響期間,作為風險管理與資源配置的依據。
未來將以此評估成果為基礎,持續進行下列作為:
● 建立氣候風險年度評估機制,定期檢視衝擊因子變化及其與業務之關聯性。
● 將高風險項目(如節能設備導入不足、極端氣候)納入應變計畫與採購策略考量。
● 擴大氣候機會導向行動,如再生能源導入、低碳醫療與遠距照護推廣。
● 強化 ESG 專業人才培育與內部溝通,提升組織應變能力與跨部門協作效率。
綜合TCFD 架構與TCCIP 衝擊因子,本院將氣候風險與機會分為三大構面,具體內容彙整如下:



氣候治理關鍵指標與目標
為強化氣候治理行動力,本院依據TCFD 架構及氣候風險與機會盤點成果,建構氣候相關的關鍵指標與管理目標,涵蓋風險辨識、機會掌握與永續治理三大面向,作為推動淨零轉型之重要依據。
中山附醫已著手推動相關氣候治理作為,包括啟動碳盤查、簽署永續倡議書、參與產業交流,以及與金融機構合作強化節能轉型,建立具行動力的ESG 推動基礎。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機制與量化指標,作為年度計畫與資源配置之依據。主要關鍵指標與管理目標說明如下:

🏭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
本院為醫療機構,基於病患安全考量,醫療設備用電不易實施直接控管,惟針對照明、空調、冰櫃等行政與民生設備,持續進行汰換升級,以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2024 年首次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依據ISO 14064-1:2018 標準,盤點總院(大慶與文心院區)及中興分院之直接與間接排放,建立明確的組織邊界與排放清冊,展現本院在能源管理與氣候行動上的具體實踐與責任承諾。


🧹廢棄物管理
本院深知廢棄物管理對醫療院所而言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為符合法規要求與感染防治之必要措施。為落實分類、提升資源回收效率及確保處理安全,本院依據《廢棄物清理法》及《廢棄物實施分類管理辦法》設置完整分類體系,並於各單位(如配膳室、治療室、護理站等)配置標示明確的回收桶,供員工、民眾及外包人員依類別正確投放。






💧水管理
本院為高用水需求之醫療機構,涵蓋病患照護、診療設施與冷卻設備等皆仰賴穩定水源,因此水資源管理直接關聯到病患安全與營運效率。本院致力於水資源永續,從節水設備升級、水質安全監控到廢水處理合規,全面推動高效與智慧兼備的用水管理策略。全院分年分棟汰換舊式水龍頭與衛浴設備,至2024 年已累計更換205 組省水設備,預估節水達30%。透過標語、入院須知及教育訓練,加深員工與病患的節水意識,建立綠色醫院文化。
在水質管理上,定期進行飲用與醫療用水檢測,並嚴格執行水塔清潔與供水空間控管,確保用水安全無虞。廢水處理系統則依環境技師規劃並取得台中市排放許可,半年檢測均符合法規排放標準。
醫院亦擬推動IoT 智慧水錶,實現即時水耗監控與水處理流程優化,降低營運成本與資源浪費。另規劃定期發布《水資源管理報告書》,並攜手社區與其他醫療單位,共同落實環境友善行動,全面實踐ESG 治理目標。用水節約:全面更換院區公共區域為省水龍頭,共更換205 組,預計每月節約原來用水30%‧ 病房區域施工較為困難,預計2025 年更換完成,更換新式水龍頭後,預計可較舊型節省約30% 用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