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患者之中醫療護

中醫師文章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許睿杰 主治醫師

台灣的安寧療護約萌芽於民國80年代,經過多年醫療照顧體系發展已漸趨完善,對於目前醫學治癒性治療反應不好之末期病人,改以維持患者與家屬期望較佳之生命品質為目標,給予緩解性與支持性的醫療照顧,除了疼痛控制來減少身體不適症狀,同時關注患者與家屬在心理、社會和心靈上的痛苦,做進一步評估與處理,俾使能提供完整的身、心、靈之全人關懷與醫療。

 中醫觀點認為,末期患者多是處於正氣不足而邪氣反盛之病理狀態,時常有倦怠、食慾不佳、腸胃道不適、疼痛與失眠、心情低落等症狀,中醫師利用中藥、針灸、穴位按摩、中藥貼敷等方法,透過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原則來幫忙緩解不適,扶正是提升五臟六腑自我修復調節的機能,袪邪則是移除體內痰、濕、瘀或發炎等病理物質的機制,中醫師藉由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式,並審視目前疾病發展與西醫用藥來制定處理方案,末期患者因體力虛弱為主,為避免元氣急速衰敗,中醫多會以扶正氣為主軸來提升生活品質。

 以安寧病房常見情形為例,罹患癌症的末期患者若正接受姑息性化放療,體力與氣血容易耗損,加上治療副作用時常影響腸胃道功能,常見疲勞、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症狀,若加上營養攝取不足,體重下降容易造成惡病質,免疫力下降也易造成感染等問題,中醫可使用補益氣血、除濕化痰、健脾開胃等中藥輔助來改善腸胃功能,如香砂六君子湯、二陳湯、黃耆、枸杞、紅棗等藥,對增加食慾、體力有幫助;若有大便不通或腹脹腹痛的困擾,中醫可用滋陰潤腸、理氣導滯等方藥,如麻子仁丸、玄參、枳實、大黃等改善腸胃蠕動,同時可藉由針灸、穴位按摩與中藥敷貼等方法幫忙排便。

疼痛控制也是重要課題,患者常使用嗎啡類止痛藥,但容易有腹脹、噁心與便祕等副作用,若合併中西醫治療,例如針藥並用、按摩、穴位敷貼等可減少止痛藥使用劑量並減緩其副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者也證實中藥與針灸有效能減緩此類疼痛。

因為長年罹病與對於無常變化的不確定感,患者心靈上時常有焦慮、心慌、失眠等症狀,在病房也常見宗教師穿梭其間幫忙撫慰患者的心靈,中醫擅長調理情志方面問題,除了聆聽患者所苦給予言語安慰之外,我們認為五臟功能失調也會加重此類症狀表現,其中又以心肝兩臟最為主要,可使用養血安神,補氣養心、寧心安神與暢達肝氣等穩定自律神經系統的方藥來改善失衡的臟腑功能,常用方藥如逍遙散、甘麥大棗湯、天麻鉤藤飲、茯神、夜交藤等,可適度的緩解不安情緒,並改善失眠等問題。

若有患者因放療副作用有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中醫能利用滋陰潤燥佐以清熱之法,例如甘露飲、沙參麥門冬湯、玄參、天花粉等方藥改善症狀;中醫科另備有非侵入性雷射針灸儀器,提供給有針灸需求但又擔心侵入性療法的患者使用。

 有些末期患者或家屬為求生機奮力一搏,時有不計代價尋求偏方,不過因為每位患者病情狀況與體質都不相同,若放棄已由科學或專家驗證的療法,而任意服用療效不明的草藥或健康食品,反而會有預期之外的憾事。

2017年藝人溫翠蘋39歲么妹患乳癌後,曾誤信謠言花百萬元購買宣稱可治療癌症商品,未料乳癌卻急速惡化往生,令人惋惜,其利用患者恐懼心態使用誇大說法甚或假見證欲讓癌友購買;若偏方雖含中草藥也非屬中醫範疇,一來並非經中醫師診察後處以個人化處方,二來需考慮其中草藥性與西藥是否衝突。

末期患者病情複雜多變,絕對沒有一帖偏方打遍天下無敵手之理,少數民眾雖是善心分享偏方,但是不考慮患者體質虛實寒熱而擅自服藥,可說是傷身又傷財。且另有少數中草藥若非醫師監督下擅自服用,易引起肝功能異常不自知,本院中藥局皆由專業藥師為患者把關正偽中藥品之鑑定。

 中醫自古即是重視身心靈合一的醫學,既尊重生命也順應天地自然之法,本院中醫科肩負教學重任,秉持專業與服務精神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團隊,提供末期患者門診與住院期間之醫療服務。雖然醫療仍有極限,然而希望讓患者的身心靈最終達到和諧的境地,中西醫相互合作各自發揮所長,提高患者與家屬的生命品質是我們一致的目標。

CSH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