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謝明諭指男童誤吞釘書針,一路觀察釘書針從腸道一路流浪移動,手術發現釘在闌尾場壁上,提醒家長小心嬰幼兒吞食異物危機。(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名1歲10個月大的小男童,去年8月底因噁心、食欲不振被家長帶去就醫,原本以為是腸胃炎,結果X光檢查發現竟有一支約2、3公分的ㄇ字型打開的釘書針卡在小腸。由於大多數誤食異物能自行排出,男嬰也無腸破裂症狀,醫師先予以觀察。但釘書針一路流浪移動,1個月都沒排出,已達觀察時間上限,於是採取傳統剖腹探查手術,在腹部開一公分傷口,發現釘書針竟然牢牢釘在闌尾腸壁上,切除闌尾後復原良好,隔天出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謝明諭提醒家長,要注意兒童誤食異物,尤其是尖銳物的吞入合併腸道破裂的高風險,必須密切關注。他指出,常見異物吞入的年齡在6個月到6歲之間,最常見的吞入物是硬幣,95%的異物都能順利排出,穿孔的機率小於1%,因此大多數以觀察為主,但嚴重仍會發生腸穿孔、腹膜炎,甚至敗血症,不得不小心。
謝明諭指出,該名小男童每週來院追蹤的X光片都可以看到釘書針在腸道位置,一直改變,但已達觀察時間的4週上限,為避免腸道穿孔,於是安排手術取出。
醫師謝明諭指男童誤吞釘書針,手術採用傳統剖腹探查手術,僅需探查腸道,從肚臍開一個1公分左右的傷口,將腸道一段段拉出照光檢查、復位,找後在闌尾找到釘書針釘在腸壁上(小黑點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謝明諭說,傳統剖腹探查手術僅需從肚臍開一個1公分左右的傷口,將腸道一段段拉出照光檢查、復位,但200公分長的小腸,檢查了2輪,完全沒發現釘書針,經術中X光定位,發現釘書針的位置在闌尾,於是將闌尾切除,這支打開的釘書釘牢牢釘在腸壁上,無腸穿孔。
謝明諭表示,絕大多數病童誤食異常是沒有症狀,有症狀則會因異物所在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果異物卡在食道會出現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部疼痛;卡在胃部如果夠大形成阻塞,則會造成嘔吐、食慾不振;卡在腸道造成破裂,則會出現劇烈腹痛。他指出,一般來說,利用X光追蹤即可,除非是出現喘、劇烈疼痛、嘔吐、腹脹等症狀,或是吞入物無法在X光下顯影,才需要電腦斷層檢查。
謝明諭指出,嬰幼兒常見誤食異物有錢幣,甚至有巴克利球,巴克利球有磁性,一旦磁性相吸,容易造成腸穿孔,還有鈕扣型電池因有電池液會腐蝕,也要小心,也曾見過嬰幼兒吞下別針。他提醒家長要把家中環境清理乾淨,尤其是地板的異物,以免有好奇心的孩子誤食。
謝明諭表示,嬰幼兒誤食,大多數的異物會在4至6天左右自行排出,最多4週,若出現食道阻塞,無法吞嚥口水、壓迫到呼吸道,呼吸困難、劇烈腹痛等情況,或誤食會吸水的物質像是水晶寶寶、兩顆以上的磁鐵、電池,及超過四週都沒排出的異物,就可能需要安排手術取出。除非是腸道破裂,一般腸道異物的探查手術大多可以藉由肚臍1到2公分左右的切口來完成,多數可以在手術後隔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