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60歲多處大型關節痛風結晶石男性 再次可以正常穿鞋走路

新聞報導

  【記者陳世旺報導】難纏的通風石不用開刀手術,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霍安平主任利用新藥物,讓罹患痛風35年,導致足部多處關節區結晶石沉積,大到不能穿鞋子,經過半年多的治療,痛風石消聲匿跡,患者恢復靈活的關節,重回精采的人生。

圖: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霍安平主任和患者陳先生。

王世叡醫學博士:痛風石手術較難癒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座教授王世叡博士表示,痛風結晶石讓血管變少,皮膚變薄,可手術,但難癒合,新藥可清除自由基,可融化尿酸的囤積,長期服用無後遺症,就跟控制高血壓藥物一樣。

圖:中山醫學大學過敏免疫風濕科王世叡講座教授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免疫學博士,
曾任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汗流的多更應多喝水來利尿排出

  若長期痛風會影響關節活動,尿酸90%靠代謝排出體外,王世叡教授建議勞動工作者要多喝水,因為流汗多,小尿變少,尿酸排出較少,容易積存體內,可能影響心血管、腎臟等代謝器官。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年齡下降趨勢

  痛風性關節炎發生的主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血中尿酸因為過飽和而形成尿酸結晶,當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或軟組織處時,就會引發免疫系統活化造成發炎,痛風性關節炎從前被稱為「帝王病」,因為只有高普林食物充足的狀況下,才有機會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發關節炎,現在物阜民豐,高普林食物攝取容易,加上果糖與飲酒習慣越來越普遍,尿酸變高,讓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年齡大幅下降。

尿酸濃度過高引起痛風是腎臟病糖尿病危險因子

  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霍安平主任指出,根據台灣營養與健康調查2023年的報告,男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約22.0%,女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也約9.7%,痛風的盛行率男性約8.21%尤其高三酸甘油脂的男性,女性約2.33%。因為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尿酸發作,更年期以後的肥胖婦女會有發生痛風的可能。

  霍安平主任指出,痛風是尿酸濃度過高引起,是慢性腎臟病和腎結石的危險因子,更是糖尿病併發症的獨立預測因子,甚至與甲狀腺功能、乾癬皮膚病有關,患者應提高警覺,不容小覷。

高尿酸血症影響心血管疾病治癒時間

  高尿酸血症是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及腎臟與關節尿酸結晶石的主因,此外,血中尿酸濃度越高,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中,預後會比血中尿酸濃度低的病患來得差,血中尿酸的來源,除了攝入含普林的食物外,本身也可以從體內的肝臟、小腸、肌肉及血管內皮層製造產生,血中尿酸濃度上升,有九成是因為尿酸排泄不足,只有一成左右是因為體內製造過多所導致。高尿酸血症不一定會發生痛風性關節炎,一但發生超過三次痛風性關節炎之後,飲食控制已經無法減緩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頻率,此時就必須針對尿酸過高的原因,並參考病患肝腎功能,以及是否有腎結石病史或有無痛風結晶石沈澱,來給予病患不同機轉的降尿酸藥物。

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方須長期服用避免復發

  目前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物有三大方面,第一類是增加尿酸從尿液排出的比例,第二類是抑制酸在體內生成,第三類是將尿酸分解成不活化且溶解度較高的尿囊素和過氧化氫,其中第一類和第二類中,又可以細分一些不同的作用方式,不管使用哪一大類的藥物來治療高尿酸血症,都需要長期服用,以維持血中尿酸濃度小於6mg/dl,在有痛風結晶石或有腎臟結晶時產生的病患,更希望將血中尿酸濃度降低到5mg/dl之下,才有機會將已經沉積的尿酸結晶石再次溶解消失,並大幅降低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

圖:使用雙能量電腦斷層掃描檢視患者陳先生治療前後的結晶石沉積體積。

個案分享

  60歲的陳先生罹患痛風性關節炎已超過35年,因個性使然,長期不願配合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導致痛風結晶石在多處關節沉積,當痛風結晶石出現後,曾好幾度認真服用降尿酸藥物,甚至嘗試多種治療方法,痛風結晶石仍存在。獲悉,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團隊對於痛風性關節炎及尿酸結晶石治療很有經驗,於是來中山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因足部痛風結晶石過大而無法正常穿鞋,在配合醫療團隊半年左右積極的治療下,陳先生的痛風結晶石體積減少超過八成,可順利穿鞋。

  患者陳先生懷著感恩的心表示,35年的痛處經治療後通風石縮小也不痛了,關節靈活度高,運動的量和質都提升,爬山時間和距離都拉長,讓他心情愉快,他感謝中山附醫醫療團隊讓他身心靈健康。

相關報導:TVBS中時新聞網TVBS健康2.0聯合新聞網華人健康網台灣時報Peopo公民新聞正聲廣播南華報台灣新生報真晨報網路社區報台灣新聞台台灣華報政風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