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以下簡稱中山醫大)校慶週系列活動,於本月18號創辦人日於附設醫院舉辦了「智慧醫療成果發表」。多年前,已預見到影像醫學與人工智慧融合的趨勢,即積極引進專業知識,與學校的醫學資訊學系相互結合。同時,在附設醫院成立了AI人工智慧中心,專注於應用研發,透過常設的單位,整合臨床、研究人才,以及電腦工程師,即時解決各項臨床端的挑戰。
這個建置過程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彰顯了中山醫大與附醫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卓越創新能力。故在創辦人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舉辦智慧醫療相關研發成果,也與各界的朋友們分享。
在這次的成果發表會,很榮幸邀請到台大電資學院李百祺特聘教授,分享過去幾年李教授協助政府推動創新醫療器材發展的經驗,介紹從規劃到執行,以及臨床影響力的價值創造的過程與成果。李教授也提到近來在人工智慧的浪潮襲擊之下,新的科技也為醫療技術的創新帶來新的想像。醫材產業不僅已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新主軸,也兼負未來經濟成長的動能角色。但醫療產品的創新並非侷限於技術發展之路徑圖,而是需要回歸初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主要目標。
而在附設醫院的智慧醫療委員會,匯聚了大數據科技公司、人工智慧AI企業、大學院校及工研院等業界重要力量,共同打造了一個產官學合作的平台,推進智慧醫療的創新。在電子病歷建構上,擁有十分完整、龐大的醫療資料數據源和基礎,已經完成了全院的電子化醫療環境,包括無紙化(含同意書)、全面圖像DICOM化以及結構化等重要步驟,形成了重要的大數據基礎。為確保資料的安全與合法性,也成立了資訊安全委員會,專責醫療數據和圖像的安全管理。
目前執行國科會計畫重點:臨床資料之醫療AI關鍵技術及應用平台建置,附設醫院提供臨床場域驗證,透過學校育成中心協助技術商轉,以扶持國內科技產業,促成醫療AI新創公司設立。
執行成果如下:
一、【智慧醫療專案研究方向】
大數據擷取分析、建立臨床決策、發展AI應用、優化流程管理。從臨床需求出發,透過AI的技術研發,解決目前醫療人力跟研究上的瓶頸限制,開創醫療服務面向的創新與加值,成為數位智能化的醫學中心。
二、【為患者提供智慧化服務】
口腔影像預防診斷醫學在AI的判讀,專注於牙周病影像的判讀,可以提供患者即時了解自身的牙周狀況,並在輕症病患方面,提供早期建議及處置;外科傷口照護AI評估系統利用了1,400張的傷口影像進行AI模型訓練,並收治100位病患進行臨床驗證及軟體確效,初步也獲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果。
與東海大學跨域創新學院翁紹仁教授/院長合作共同執行的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計畫,應用於手術器械清點流程效率之提昇,透過智慧影像辨識技術協助人工器械點交,提升器械清點流程之效率及準確性,達到器械清點成本減少及資源使用最佳化,亦避免手術器械清點失誤
三、【智能護理資訊平台-小南阿長】
打造智能友善護理執業環境,附設醫院與台灣微軟攜手合作開發,結合臨床護理專業、人工智慧、雲端服務及微軟Azure OpenAI ChatGPT等創新科技,成功打造智能輔助護理資訊平台-「小南阿長」。
四、【感染管控AI模組建立】
人工智慧中心與感染科共同努力,透過整理臨床資料,將事件導向的臨床資料轉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資料架構,並建立AI模組依據血流感染判定標準。2021年測試結果顯示,原先感控人員一年需審核22,961份報告,經由AI判定後,僅需針對AI判定為應收案的563份報告進行覆核,減少97.51%的審核量。
五、【智能藥櫃,提升病人用藥安全】
近年來,藥劑科專注於提升病人用藥安全和醫療品質。中山醫大從作業流程中的問題著手,以藥師專業的視角,與資訊室密切合作,設計並實施了多項智慧科技與醫療品質並濟的臨床改善專案。這些專案包括導入自動調配藥櫃ADC後一系列的輔強儀表板,創新的AI藥物影像辨識技術,以上努力都旨在提升用藥的安全性,為病人的福祉加上層層安全保障。
此外,中山醫大已於111年12月22日取得教育部核准成立販賣業及製造業醫療器材商,並於112年01月16日向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申請核准登記,取得醫療器材商許可執照。今後中山醫大暨附設醫院仍然會持續努力於智慧醫療的發展,以更人性化、高效率的服務提升醫療和教學品質,造福學生、病患及醫療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