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3歲婦人罹異位性皮膚炎時時搔抓,身上到頭皮全都是又癢又腫的皮膚結節,常邊睡邊抓,醒來枕頭套、床單都是血漬,就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合併結節性癢疹,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效果不彰,後使用新型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明顯好轉,不但不癢了,一夜好眠,結節、傷口也好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蕭玉屏說,這名婦人皮膚結節從從下肢、手臂、手腕、背部、脖子、蔓延到頭皮,經檢查,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合併結節性癢疹,抽血過敏指數高達5000KU/L(正常值為小於114 KU/L)。
蕭玉屏說明,剛開始給女病患服止癢抗組織胺與外用藥膏,但患者因曾用類固醇治療,出現眼壓增高、免疫降低致傷口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住院,因此排斥類固醇用藥,效果不彰。考量女病患還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疾病,改開立免疫抑制劑環孢黴素治療,但患者使用後出現血壓飆升、頭暈、頭痛等不適,效果有限。
蕭玉屏持續與女病患、家屬討論後,改用新型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皮膚問題明顯好轉。女病患表示,服藥的當晚就覺得比較不癢,睡的很好,第三就覺得幾乎不會癢了。吃了一周後,再搭配擦乳液一天2次,明顯感覺不會癢了, 晚上睡覺不會一直起來,紅疹跟傷口就開始慢慢變好了。
蕭玉屏解釋,新一代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主要針對會促進發炎的細胞內激酶JAK1阻斷傳遞訊號,從上游精準鎖定多種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分泌,改善搔癢。近八成患者在約治療四個月可改善75%皮膚症狀、六成達到症狀幾乎完全清除,尤其對頭頸部症狀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