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月

現代放射治療的進步—戰勝癌症也要贏得生活品質

文/放射腫瘤科 張世宗 醫師

  一直以來癌症治療包含了手術、放射線治療及藥物治療等。腫瘤放射線治療的目標是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盡量減少對正常組織和器官的傷害,追求精確的腫瘤定位與射束劑量控制。隨著技術發展,什麼才算“精確”也在不斷升級。從早期簡單的定向放療,到現在整合影像、計算與控制的智能化系統,放射治療的進步為患者帶來明顯裨益,也更符合“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

  數十年前的放射治療技術相對落後,定位與射束控制都很粗糙。絕大部分治療後的患者,都不同程度地面臨皮膚灼傷、神經炎症、消化道壞死、骨髓抑制等嚴重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然而隨著影像學的快速發展,使放射腫瘤治療的精準度得到極大提高。電腦斷層CT和核磁共振MRI掃描為醫師提供人體結構的清晰描繪,更準確地定位腫瘤範圍。加上電腦治療治療計畫的大幅度進步,使得3D順型光子刀治療技術得以在臨床應用。

  在1990年代,全世界迎來了放射腫瘤治療的一大發展,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的應用。它通過改變射束強度、射野形狀、方向數量等參數的調控與優化,可以非常精確地改變劑量在腫瘤和正常組織的分布情況。相較於傳統放療僅有一兩個固定治療形狀,IMRT可以擁有多達數十個小分割射野,形成高度個體化的照射分布,提高照射劑量的空間分劃率,最大限度地照射腫瘤而避免周圍正常組織。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在當時便率先全台灣,全面引入並應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於癌症治療。在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與降低病人副作用中取得了極佳的效果與成績。爾後更秉持著創辦人”醫人、醫病、醫心”的精神,耗費巨資為國人引進了第一台,具有影像導引與連續旋轉式IMRT治療功能的螺旋光子刀。此後台灣的放射治療進入了全新篇章,各家醫院也紛紛引進了各種新型態多功能的放射治療儀器。

  在民國112年六月,中山附醫放射腫瘤科更在院方支持下,再度引入全國首座多元智能刀放射治療設備。多元智能刀結合多項尖端技術,使放射治療的精準度進入新的階段。它配置最新款診斷級電腦斷層CT成像系統,能清楚顯示腫瘤位置和周圍正常組織結構,大大優化治療計劃的制定。動態追踪系統則實現實時追踪腫瘤移動和變形,自動補償誤差,確保持續精準照射。最重要的是適形放療技術的運用,根據治療過程中更新的影像數據,隨時修正後續療程,實現個體化精確治療。

圖1、多元智能刀

  與過去僅依據初診斷影像預設一個固定治療計劃相比,多元智能刀通過適形調整,可在整個療程中動態優化射束方向、照野形狀和劑量分佈,精確度更高、副作用更少。多元智能刀還大大簡化了操作流程,減輕患者負擔。快速成像與高功率射束,縮短治療時長,同時無須配戴壓迫固定裝置即可實現精準定位,患者舒適度顯著提高。

  在現代放射治療的進步背後,潛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挑戰。未來的治療不僅將著眼於技術的精進,更將關注於患者整體福祉的提升。隨著個體化醫療和精準治療的理念逐步普及,治療方法將更加多樣化,為不同患者提供更加量身打造的治療方案。

  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在癌症治療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大量的病例數據,我們可以更精準地預測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此外,透過持續的數據監測和分析,我們能夠實時調整治療策略,以應對腫瘤的變化和患者身體狀況的波動。

  另一方面,未來的治療將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靈照顧。癌症治療是一個漫長且充滿壓力的過程,心理支持和全面化的照顧,對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因此,醫療團隊除了傳統醫護人員外將包括個管師、營養師與心理諮商師等,將幫助患者應對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身心靈等問題,進行全人化的醫療照顧。

  總之,未來的放射腫瘤治療將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對患者整體福祉的關注和提升。這將使我們能夠不僅戰勝癌症,還能贏得更高質量的生活。

圖2、中山附醫放腫科全體醫療同仁
2
十一月

醫學物理師—放射腫瘤科癌症治療的幕後英雄

文/放射腫瘤科 張世宗醫師

  放射線治療是一種用來治療癌症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於隨著軟硬體大幅度的進步,接受過放射治療後的種種副作用,發生率才大大的被減少。癌症病友在完成治療之後,也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以本院放射腫瘤科為例,在民國88年起領先全國使用了「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真正實現了放射線可以依據腫瘤形狀與附近正常組織的相對應位置結構,將高劑量區域精準集中在需治療的區域,而保護了重要器官。進而更添設了全國第一台的「導航螺旋式光子刀」,開啟了影像導引與更精準之環狀治療的新里程。而能使用這些先進的設備完成放射線治療,除了醫師、護理師與放射師的共同努力外,其實還需要有一群醫學物理師的默默參與跟辛勤付出才得以完成。

醫學物理師是誰?

  雖然在治療過程中病人不太會接觸到醫學物理師,但他們卻是放射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幕後專業人員。醫學物理師主要負責病人治療計畫的製作、劑量計算、治療儀器的品質保證作業…等,為病人的治療計畫做最佳化的設計,以及放射腫瘤科相關職治療儀器的設置、維修、校正等工作。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深入的介紹一下,放射腫瘤科的醫學物理師吧!

1.具備特有的專業學識,並同時負責臨床醫療工作與基礎研究教學的任務:

  • 協助醫師給予病人最佳的放射治療計畫:這是一位醫學物理師,在臨床工作上最重要的部分。在醫師設定好腫瘤所需的治療劑量下,又同時間必須達到週邊重要器官的保護。一個現代化、個人化且完美達到治療所需的計畫,往往是醫學物理師必須要耗上數日的工作時間才能完成的。
  • 具備專業知識:一位專業的物理師都需具有放射物理學、放射治療技術學、輻射劑量學、輻射生物學…等專業知識,甚至臨床業務上對於癌症治療都需有一定相關了解與教育。而現在國內有設置「中華民國醫學物理師學會」,可以進行專業物理師認證。
  • 學習新技術、設計研究解決臨床問題:物理師在日常中,針對臨床需要學習各種新技術來解決各式臨床問題。也需要針對放射科住院醫師及實習學生,設計放射物理學、輻射防護相關專業知識之能力教學措施,為醫學物理教育提供重要的貢獻。

2.放射治療相關儀器的裝設與維護,指導並監督確保臨床治療流程的品質保證:

  • 熟悉放射治療所需設備之操作與維護:一個現代化的放射治療科內,會使用到相當多樣化的設備與儀器。如:導航螺旋式光子刀、弧形刀、近接治療機、電腦治療計畫系統…等。醫學物理師從儀器設備的設置開始,便須與原廠工程師一起參與機器的接收與檢驗的工作,而從機器的日常錯誤排除到年、月、日的校正項目,都需科內醫學物理師來完成。
  • 熟悉臨床放射治療業務流程之操作: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一系列流程與步驟,醫學物理師都必須了解與嫻熟。當醫師或放射師在治療方法或機器設備遇到困難與疑慮時,醫學物理師都可隨時幫忙排除困難並保證治療品質的穩定。
  • 定期參與品質確認會議:醫學物理師必須定期召開及參與品質確認會議、品質保證作業的執行結果及儀器維修情形和現況。另外也要參與全院輻射防護安全工作,定期完成輻射安全品質保證,以確保儀器運作時整個醫療機構的輻射安全。

  由上面的敘述可以了解醫學物理師在放射治療作業的過程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物理師是一群具有專業醫學物理學、輻射生物學與放射治療技術與應用能力的團隊,科內所有新引進的治療設備及治療技術都須經過物理師詳盡的評估與量測後再應用於臨床治療。沒有他們在背後專業而強大的支持,是無法完成一個現代專業的癌症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由一個多元整體團隊為病人服務的,但病人可能只知道有醫師、護理師與放射師的醫治與照護,卻不知在背後還有一群默默辛苦付出的醫學物理師,撐起放射治療很重要的另一部分。11月7日是物理治療師節,容我們跟癌症治療的幕後英雄-醫學物理師們,說聲:辛苦了!謝謝你們 !

12
五月

跨越國籍的溫暖擁抱

文/楊蕙芳 放射腫瘤科護理師

  午旬過後,映入眼簾候診區有一位膚色黝黑,穠纖合度的女孩,用著非常不熟練的中文,對我說:「護士你好,我來看門診」。原來是一位從印尼到台灣幫傭不久,24歲病人小R(化名),被診斷:Hodgkin lymphoma(何杰金氏淋巴瘤),打了一系列化療後,仍然殘留些許腫瘤還沒完全消失,所以被轉來放射腫瘤科,接受後續治療。小R不會說英文,中文也不好,台語更不用說。電話那頭是前雇主,其實雙方早就不是雇傭關係,在台灣無其他友人,但仍願意替小R瞭解整個治療過程,這是一種超越雇傭關係的友情。

  門診溫柔醫師,善用著翻譯軟體,將治療過程逐句逐字翻譯成印尼文給予說明,也將衛教單張翻譯成屬於她的語言讓她能理解。坐在一旁的我洞察出她水汪汪大眼睛底下露出的擔憂,或許對於未知的醫療過程著實會讓人感到焦慮,更何況在異鄉。日復一日的療程維持15天,小R每天都很客氣地向我們工作人員打招呼。每天慣例我都會詢問:「你今天好嗎?有沒有不舒服,胸部有沒有痛,有沒有多吃一些…」。起初她有些畏懼及羞澀很客氣回答,漸漸地熟識後才願意接下我們釋出的友善。治療尾聲,溫柔的醫師,依舊是一個段落一個字句的問他這些天治療有無不適,並拍著小R肩膀說:「你很棒喔,療程終於結束了,有打算什麼時候要回自己國家嗎。」醫師豎起大拇指給予病患無比肯定與勇氣。

  話音剛落下,小R那雙又大又黑,仿佛蘊含星空般的雙眸,一如往常的光輝看向我們,頓時間淚珠盈眶。語帶哽噎說:「謝謝你們,我好一點就會回去了,很感謝你們」。相信此刻彌漫在他心中應許是滿溢的溫暖。對她而言不僅疾病治療、更是存在著一份不分國籍的情感與友誼。步出診間,小R給我一個大大擁抱說道:「姐姐謝謝你們大家照顧」。此時內心悸動的我對著小R說道:「好好照顧自己,祝福你。」

  COVID-19疫情洗禮後,臺灣醫療照護品質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個跨越國籍的溫暖擁抱,特別令人為之動容,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讓我們獲得更多動力,對我們來說無非是一種肯定。讓我們反覆思索的是,我們為這群病患或是離鄉者提供了什麼醫療照護?護病關係亦是不分人種、貧富更是無國際的。病人能順利完成療程,對我們都是鼓勵,哪怕只是一聲感謝。

  總說護理人員待在臨床越久,同理心越是成熟,越能應付各種生離死別所夾帶的各種情緒。其實護理人員不是鐵石心腸,只是把所有情緒隱藏的比較深,因為我們乘載著更多外界的期許,我們都必須堅強不輕易承認,內心其實跟大家一樣柔軟脆弱。

  千篇一律的臨床工作,護理人員無時無刻都在使用大量的腎上腺素,全神貫注。職業倦怠也曾占據在每位護理人員腦中盤旋,時常減退護理工作熱忱,許多正能量也常被消耗著。

  但病人與家屬給的溫暖感謝回饋,總會讓每日疲於奔命的自己感到欣慰。職業中難免總被外界大眾的目光或是看法影響,但事事無法達到每個人的期待。相信每位護理人員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道信念,有點像生命中的精神,堅持指引著,被無盡的壓力及忙碌消耗正能量時,是那樣的堅持信念陪著自己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