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二月

難以開口的煩惱顳顎關節障礙從頸治療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醫師

  你有嘴張不開、打開時伴隨下巴喀拉響及疼痛的煩惱嗎?單側耳前、上排臼齒後方不舒服,但與蛀牙疼痛又不太相似,嘴巴不活動時不太痛,一張口就卡卡的,嘴張越大越難受,閉口時沒法完全閉合,兩側摸起來不對稱,到底是什麼問題呢?該看牙科或是哪一科呢?

  俗稱「下巴關節」的顳顎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位在下顎下頷骨(Mandible)兩側後上端,與顱部側面的顳骨(Temporal bone)連接,耳前摸起凸硬、張口時會往外前突出的關節,作為下巴活動的軸心。顳顎關節障礙泛指張口時關節無法正常滑動伴隨疼痛或咀嚼肌酸痛,在成人的盛行率為31.1%,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2.3倍,症狀初期僅有關節活動不對稱和張口時有異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受其困擾。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含:

  1. 張口困難與疼痛
  2. 張口閉口耳前有異音
  3. 張口有卡住的感覺及角度受限
  4. 張口偏移
  5. 咀嚼時疼痛

  嚴重時會伴隨顏面及顳額部痠痛、頭痛、肩頸酸痛、耳內疼痛、構音障礙⋯⋯等。常見原因包含咬合不良、不良咬合習性(喜咬硬物、喜咬牙、夜間磨牙) 、壓力、緊張個性、生活作息不良(熬夜、睡眠品質差)等。牙科通常會以咬合板及咬合訓練來介入,嚴重時會透過關節鏡手術介入治療,然而一個常被忽略的顳顎關節痛成因是來自頸椎!

  頸椎的動態與下巴活動密不可分,研究指出70%的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合併頸部疼痛,頸部筋膜緊繃與顳顎關節痛程高度相關。解剖構造上,咀嚼肌群的附著點與頸椎的終末段皆交會於顱骨,附著於頸椎前緣的肌群與咀嚼肌同屬深前線筋膜。以複雜的生物力學來分析,不良姿勢「烏龜頸」、頭前伸姿態會對下巴關節產生極大負擔:下段頸椎與上胸椎過度彎曲,造成頸椎側面及前緣連接在舌骨周遭的肌群緊繃,使得下頷骨被往後下方拉扯,導致顳顎關節休息時過度壓迫發炎及外翼肌痙攣,當下巴活動時痙攣的肌肉將過度拉扯關節盤而脫位發出咔塔聲響。常人在張口時便會伴隨上段頸椎的伸展,當顳顎關節活動卡住,上段頸椎會增加伸展角度來代償,此代償可能會造成頸椎動態分節受限,反之亦然。從神經支配方面,支配上段頸部的上頸椎神經與咀嚼肌群的三叉神經,彼此會將訊息整匯到三叉頸神經核(Trigeminocervical nucleus),導致頸椎與下巴的疼痛症狀交互影響。

  久坐、低頭族是現代文明的常態,彎腰駝背、烏龜頸等不良姿態帶來了頸部肌群緊繃、雙側受力不平衡導致頸椎小面關節卡壓,造成頸椎的關節活動受限;受限的頸椎在肩頸痠痛之餘,亦影響顳顎關節動態不良、異常受力而張口卡頓疼痛。故「由頸介入」是治療顳顎關節障礙「口難開」很重要的治則。除了電熱療、頸椎牽引等復健治療之外,中醫在頸椎及顳顎關節障礙治療上快速又顯效:傷科頸胸椎復位手法改善椎體小面關節卡壓,治療後可立即感受到下巴關節動態的變化,對於徒手整復不易放鬆的患者亦可使用美式整脊槍活化關節。

  傳統針灸與雷射針灸治療頸部及咀嚼肌群肌痛點療效顯著,大面積的筋膜緊繃可透過傷科理筋手法與刮痧治舒緩,浮針療法是治療頑固筋膜炎的利器。民眾居家可透過穴道按摩來改善顳顎關節障礙,除了下巴周遭的夾車穴、翳風穴、下關穴、上關穴,手腕與手掌的養老穴、外關穴、合谷穴、後溪穴、中渚穴等亦有妙用。

  當然,姿態矯正:挺胸縮下巴、戒除烏龜頸,改善頸椎及顳顎關節的異常受力,才是根本治療「落下巴」的不二法門。

3
十月

全身痠痛到底哪裡出問題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醫師

  你有長期反覆肩背僵硬、腰痠背的困擾嗎?根據2020年醫學期刊《Libyan》的研究指出,慢性疼痛的盛行率超過兩成、在華人區域將近三成,也就是說在現今台灣,超過六百萬人“正在”為疼痛所苦!二十歲後慢性疼痛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超過三十歲後節節攀升,是已步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疼痛被定義為慢性疼痛,究竟這些莫名的全身痠痛到底哪裡出問題呢?排除外力衝擊造成的損傷,莫名產生、遷延難愈的痠痛大都與不良的姿勢和施力有關。長期坐臥的「坐式生活」是現代文明的常態,緊繃壓力下伴隨無意識聳肩及長時間的滑手機、用電腦的「低頭族」都是造成頸椎前傾,如同「烏龜頸」的因素。

  人的頭部佔全身體重約莫六分之一,為了在不良姿勢下平衡頭部重心,衍伸出來的代償包括圓肩、肩胛骨前滑、駝背的「上交叉症候群」,及腰椎過彎、小腹前凸、骨盆前傾的「下交叉症候群」,呈現出來的就是彎腰駝背、聳肩突頸的體態。

  體態的不良反應在身體的是病理性痠痛的呈現。「上交叉症候群」造成頸後、肩前肌群緊繃僵硬增生,肩胛骨內側肌群過勞的膏肓痛;「下交叉症候群」帶來的是腰部束脊肌與髖曲肌的緊繃,骨盆前傾造成薦髂關節炎和臀肌筋膜炎。

  人類的慣用側及習慣姿勢往往造成左右肌力不平衡,側向的不均受力加成在「上、下交叉症候群」脊椎過曲往往會造成脊椎小面關節錯位卡壓而發炎,椎體卡壓進一步造成附著在上面的軟組織受力更為異常,疲勞的姿勢肌群更沒效率出力,形成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

  人體結構就像積木堆疊,軀幹的不良代償會向下傳遞,骨盆前傾伴隨的是髖關節內旋、膝關節內旋內移、踝關節內翻,造成臀部緊繃、膝蓋內側肌腱韌帶發炎、膝前臏骨外翻、足跟跟腱炎及足底內側筋膜炎。「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低頭族造成異常受力影響至足底外,異常受力亦可反向傳遞,例如「扁平足」的先天足內翻也可能將受力上傳、導致腰背肩頸的酸痛。

  打破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要從改變不良習慣做起,避免長時間維持「低頭族」的不良姿勢,唸書、使用3C產品超過一小時可適當起身活動或簡易的肩頸伸展。調整適當的椅子高度讓坐姿時前臂可以舒適放置在桌面,有助頸部避免前傾的姿態,並適時提醒自己維持壓額縮下巴、避免不自主聳肩的習慣。

  「扁平足」的先天足內翻可透過足弓墊、鞋墊來提供足弓支撐;髖部及膝蓋伸展拉筋(圖1)、單槓牽引能減輕骨盆異常偏移,透過深蹲、棒式、橋式、空中踩腳踏車等核心肌群訓練(圖2)對於穩定脊椎骨盆結構有所幫助。

  若是姿勢矯正或拉筋仍無法有效緩解不適,請尋求醫師診斷及治療,中醫對於慢性疼痛有很大幫助。脊椎椎體小面關節偏移卡壓或骨盆髖踝的偏移錯位嚴重時,中醫傷科徒手整復的「結構治療」能有效改善肌肉關節的受力(圖3),使軟組織恢復到正常的出力模式,快速地緩解疼痛;針對慢性發炎的肌筋膜、緊繃增生的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已證明「針灸」是顯著有效的療法,改善慢性疼痛的利器。

  結合針刺及微創手術特性的「針刀療法」對於頑固的筋膜炎或是慢性發炎伴隨的軟組織關節沾黏有突破性的效果,亦可結合超音波導引提升治療精準度。「浮針療法」透過皮下筋膜層次的掃散能大面積緩解筋膜緊繃發炎(圖4),特殊設計的進針器降低針刺的感覺,害怕針刺的患者也能容易接受。

4
十月

毒草之氣,熏灼臟腑

文/ 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醫師

  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目前約有360萬人吸菸,每年約2.4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25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喪失性命。儘管政府經長期衛教宣達讓大部分民眾了解抽菸的危害,吸菸率仍然居高不下;年少不慎染上煙癮的民眾並非不想戒菸,而是戒菸真的難!有別於戒除一般日常不良習慣,菸草中的尼古丁僅0.5毫克就能產生成癮及依賴性,隨著血中尼古丁濃度下降,強烈的焦慮易怒、煩躁挫折、坐立難安、情緒低落、慢性咳嗽、無法集中精神等戒斷油然而生,純靠意志力戒菸失敗率達95%。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政府於101年3月推出「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透過戒必適(Champix, varenicline)等非尼古丁替代藥物、以及戒菸貼片等尼古丁替代療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NRT),戒菸的半年成功率可提升至三成;除了現代醫學為戒菸奮戰,其實傳統中醫亦能在菸害防治中助上一臂之力喔!

  戒菸抗戰早在三百年前就已點燃戰火,清代醫家張璐就在《本經逢原》中提到:「毒草之氣,熏灼臟腑,遊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表示菸草熱毒對於經脈臟腑氣機的毒害,其溫燥之性使人在虛性亢進的感覺,長期接觸則傷津耗液,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多等症狀。傳統中醫藉由穴道針刺來暢通經絡,疏散毒邪;現代觀念強調整合醫療,「戒菸雞尾酒療法」透過現代藥理的戒菸藥物及貼片、心理團體治療,配合經絡穴道的治療,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之效。

  針灸的簡、便、廉、效已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認可,戒斷過程中出現焦慮、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等戒斷症狀,配合隨時能執行的穴道按摩再適合不過啦!

手部自我按摩最為便利,可用徒手按壓或點穴筆、頓頭的原子筆等搓揉酸脹的穴點,以下提供一些適合戒菸的穴道:

  1. 少澤穴:指尖為經絡交匯之所,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清心除煩。取穴:小指指甲外側角上方。
  2. 少府穴:為心經瀉熱涼血之穴,調和氣血,緩解焦慮。取穴: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拇指指尖指觸及之處。
  3. 三間穴:大腸經轉樞要穴,將火毒排出,除煩解鬱。

取穴:手背面食指第二掌指關節、掌骨小頭後方凹陷中。

  • 甜美穴:又名「戒菸穴」,於戒菸有奇效,亦可令戒菸者改善味覺,嘗到甜美的味道。取穴:大拇指往上翹起,根部出現兩條肌腱,兩肌腱中間凹陷推至根處部。

  除了手部之外,耳朵為人精氣匯聚之所在,耳穴按摩亦為戒菸的一大利器,可在穴位局部貼敷「磁珠耳穴貼」或「王不留行種子」(耳豆)方便按壓施力,以下為適合戒菸的耳部穴道:

  1. 耳穴神門點:調整自律神經平衡、鎮靜除煩。取穴:耳上三角窩的外尖端
  2. 耳穴心點:穩定心神、降低焦慮。取穴:耳胛腔的中心。
  3. 耳穴肺點:與呼吸系統有關,可緩解戒煙引起的咳嗽、疲倦、哈欠連天。取穴:耳胛腔的外圍。
  4. 耳穴皮質下點:增加腦內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腦內啡等分泌,緩解菸癮。取穴:對耳屏內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