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十月

全身痠痛到底哪裡出問題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醫師

  你有長期反覆肩背僵硬、腰痠背的困擾嗎?根據2020年醫學期刊《Libyan》的研究指出,慢性疼痛的盛行率超過兩成、在華人區域將近三成,也就是說在現今台灣,超過六百萬人“正在”為疼痛所苦!二十歲後慢性疼痛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超過三十歲後節節攀升,是已步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疼痛被定義為慢性疼痛,究竟這些莫名的全身痠痛到底哪裡出問題呢?排除外力衝擊造成的損傷,莫名產生、遷延難愈的痠痛大都與不良的姿勢和施力有關。長期坐臥的「坐式生活」是現代文明的常態,緊繃壓力下伴隨無意識聳肩及長時間的滑手機、用電腦的「低頭族」都是造成頸椎前傾,如同「烏龜頸」的因素。

  人的頭部佔全身體重約莫六分之一,為了在不良姿勢下平衡頭部重心,衍伸出來的代償包括圓肩、肩胛骨前滑、駝背的「上交叉症候群」,及腰椎過彎、小腹前凸、骨盆前傾的「下交叉症候群」,呈現出來的就是彎腰駝背、聳肩突頸的體態。

  體態的不良反應在身體的是病理性痠痛的呈現。「上交叉症候群」造成頸後、肩前肌群緊繃僵硬增生,肩胛骨內側肌群過勞的膏肓痛;「下交叉症候群」帶來的是腰部束脊肌與髖曲肌的緊繃,骨盆前傾造成薦髂關節炎和臀肌筋膜炎。

  人類的慣用側及習慣姿勢往往造成左右肌力不平衡,側向的不均受力加成在「上、下交叉症候群」脊椎過曲往往會造成脊椎小面關節錯位卡壓而發炎,椎體卡壓進一步造成附著在上面的軟組織受力更為異常,疲勞的姿勢肌群更沒效率出力,形成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

  人體結構就像積木堆疊,軀幹的不良代償會向下傳遞,骨盆前傾伴隨的是髖關節內旋、膝關節內旋內移、踝關節內翻,造成臀部緊繃、膝蓋內側肌腱韌帶發炎、膝前臏骨外翻、足跟跟腱炎及足底內側筋膜炎。「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低頭族造成異常受力影響至足底外,異常受力亦可反向傳遞,例如「扁平足」的先天足內翻也可能將受力上傳、導致腰背肩頸的酸痛。

  打破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要從改變不良習慣做起,避免長時間維持「低頭族」的不良姿勢,唸書、使用3C產品超過一小時可適當起身活動或簡易的肩頸伸展。調整適當的椅子高度讓坐姿時前臂可以舒適放置在桌面,有助頸部避免前傾的姿態,並適時提醒自己維持壓額縮下巴、避免不自主聳肩的習慣。

  「扁平足」的先天足內翻可透過足弓墊、鞋墊來提供足弓支撐;髖部及膝蓋伸展拉筋(圖1)、單槓牽引能減輕骨盆異常偏移,透過深蹲、棒式、橋式、空中踩腳踏車等核心肌群訓練(圖2)對於穩定脊椎骨盆結構有所幫助。

  若是姿勢矯正或拉筋仍無法有效緩解不適,請尋求醫師診斷及治療,中醫對於慢性疼痛有很大幫助。脊椎椎體小面關節偏移卡壓或骨盆髖踝的偏移錯位嚴重時,中醫傷科徒手整復的「結構治療」能有效改善肌肉關節的受力(圖3),使軟組織恢復到正常的出力模式,快速地緩解疼痛;針對慢性發炎的肌筋膜、緊繃增生的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已證明「針灸」是顯著有效的療法,改善慢性疼痛的利器。

  結合針刺及微創手術特性的「針刀療法」對於頑固的筋膜炎或是慢性發炎伴隨的軟組織關節沾黏有突破性的效果,亦可結合超音波導引提升治療精準度。「浮針療法」透過皮下筋膜層次的掃散能大面積緩解筋膜緊繃發炎(圖4),特殊設計的進針器降低針刺的感覺,害怕針刺的患者也能容易接受。

1
八月

中醫如何看待落髮

文/中西醫整合醫療科 黃靖容 醫師

  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頭髮的健康來自於血液滋養,當血液充盈流通順利,則能將營養輸送至毛髮,便能夠使頭髮茂密生長。相反地,若人體氣血不足,或血液運行阻滯不暢通,當頭髮無法得到血液的充分滋養,便會出現落髮問題。除此之外,「腎藏精,其華在髮」,中醫所說的「腎」藏有源自父母給予的先天之精,頭髮的烏黑與色澤,則與腎中所藏之精有關。

  我們可以簡單地將落髮的中醫觀點分成兩個大方向,血液不充盈以及血液循環不流暢。而中醫治療講究透過診斷辨別證型,因應個體的差異性而治療,以下介紹落髮常見的幾個類型:

氣血虛損

  如同前文所述,頭髮需要仰賴血液充養,而血液的流通則仰賴「氣」的推動。因此,若人體氣血虛損,便無法上達營養至毛髮。

  • 可能伴隨症狀:頭髮細且易斷、乾枯分叉發黃;面色蒼白,皮膚粗糙無光澤,體力不佳容易倦怠無力,動則易喘易心悸易汗,呼吸氣短等。
  • 生活建議:人體內的氣血化生來自於適當的飲食及運動,若有過度減肥,或者不適切的飲食控制,導致營養不足,則容易出現此類氣血虛損的表現。貧血的患者亦屬於此證型分類。

腎精不足

  腎中所藏之精可以化生血液。而更年期之後,腎中精氣會逐漸衰少,血液的化生同時也會一併減少。除此之外長期久病,抑或是房勞過度,也有可能出現這類證型表現。

  • 可能伴隨症狀:頭髮斑白;腰膝痠軟無力,雙目酸澀,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等。
  • 生活建議:坊間常有聽聞能養血、固精、補腎、烏鬚髮的何首烏,對於此類患者便是適合的滋補藥材。然而筆者建議若有中藥調理需求,仍是尋求專業中醫師評估過後再服用較為合適。

肝鬱氣滯

  中醫的「肝」有調暢人體氣機的功能,若長期情志壓力大,肝氣鬱結,導致人體氣機運行不暢停滯不通,氣不運行則無法帶動血液流暢運行。

  • 可能伴隨症狀:情緒及身體緊繃甚而易怒,胸脅滿悶甚至脹痛,胸悶想要長長吐氣方可緩解,或少腹、頭部脹痛,口乾口苦等。
  • 生活建議:可適度緩解身心情緒壓力,除了為情緒尋找釋放出口外,也可以透過簡單的運動(慢走、瑜珈)活絡體內氣血。

血燥風熱

  人體受到源於情志或飲食化生的火熱薰灼,陰液及血液被灼傷導致血液虧虛,肌膚無法被充分濡潤,因此在肌膚表層化燥,進而產生風熱。

  • 可能伴隨症狀:皮膚乾燥、發癢、脫屑,口渴,心煩,小便黃澀、味道較重,大便乾結等。
  • 生活建議:若是源自於情志,因壓抑而鬱久化熱,甚而化火的患者,需要找到壓力來源適度調節;若過度食用烤、炸、辣等燥熱類型食物,或是長期抽菸,受菸草辛熱之性耗肺損血,便需要調節生活習慣。
  • 濕熱蘊積

  我們可以將中醫所說的「濕」想像成代謝廢物,濕的產生可能源於消化功能不佳,也可能源於飲食及生活習慣。濕堆積久則生熱,濕熱便會阻滯氣機,使體內血液無法正常運行。

  • 可能伴隨症狀:頭皮、面部易出油,汗多偏黏甚而味重;大便偏軟黏且味道較重,身體容易沉重提不起勁等。
  • 生活建議:特別提醒,此類患者應避免自行服用滋膩的補品(例如何首烏、十全大補湯等),不僅無法改善落髮症狀,反而有化熱上火之虞。而平時也應減少攝取高糖分、高油脂等重口味的食品,以及酒類。
3
二月

讓中醫陪伴您一同面對憂鬱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靖容醫師

  您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因為外在事件、季節的變動,甚至可能沒有特殊的原因下,除了出現擔心憂鬱的情緒外,還伴隨著身體症狀,例如提不起勁做事,消化道症狀(例如胃口不佳、噁心、腹脹、便秘),或是胸悶呼吸不順、睡眠障礙等。

  在現代,許多人們受到生活壓力或者情緒的影響,出現身體症狀而影響生活品質,也許不致確診身心科或其他內外科疾病,但整體身心皆處於亞健康狀態;或許已至身心科就診並服用藥物治療。無論您目前是何種情況,中醫都能為您身心健康助一臂之力。中醫對於「鬱」的認識源遠流長。隋代醫書《諸病源候論》曾提及:「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則結氣病。」意思是說若心中長期盤旋著心事、擔憂,或聚精會神的思考,而導致人體氣機鬱滯凝結,運行不暢,進而鬱結於體內而產生胸腹脹滿,胃脹噯氣等症狀。

  而《丹溪心法》也說明:「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強調人體氣血調和的重要性,若氣血鬱滯,容易進一步造成許多疾病。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憂思情緒會阻滯身體的氣血運行,導致氣血鬱滯不通;而氣血鬱滯不通,除了導致各項身體症狀,亦會進一步加重憂思情緒,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樣的循環,我們可以由調整人體氣血開始,以下介紹幾項日常生活上可以活絡人體氣血的保健方式:

穴道按摩:

中藥、茶飲:

  介紹兩味在平日常見有調理人體氣機、安定情緒效果的藥材:玫瑰花與薄荷。玫瑰花芳香行氣解鬱,薄荷疏肝解鬱並有清涼發散之效,下次午茶時間不妨點杯含有此兩樣藥材的溫暖花草茶,讓它們陪伴你度過一個安穩舒暢的午後。

  而中醫治療著重的,是細緻辨證人們的體質狀態,針對個體治療。如希望透過服用中藥調理身心狀態,建議至門診諮詢合格中醫師。

適度運動:

  讓身體動起來無疑是活絡體內氣血的好方式,許多臨床研究也證實運動對於身心健康的益處。但對於身心俱疲,用最少能量努力生存的人們,再騰出力氣去運動實在有些勉強。或許先從中低強度、較緩和的運動開始練習,例如走路散步、瑜伽、太極拳、騎腳踏車等,讓體內鬱滯已久的氣血動起來,也可以趁著運動的機會與親近友人相聚、接觸大自然,提高參與運動的意願與樂趣。

  喬治.恩格爾(George Engel)醫師於1977年提出「生理-心理-社會」模式,顯示身心疾病成因的多元性,正因此多元性,在臨床上有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能陪伴您一同面對。筆者作為中醫師,能做到的便是在生理的狀態上,透過中醫專業知識,提供中藥、針灸的治療。

  對於處在身心亞健康狀態的民眾,透過中醫治療緩解那些影響生活品質的身體不適症狀;對於目前服用身心科藥物治療者,透過中醫偕同治療減輕藥物副作用。在生理面向上緩解身體不適症狀後,或許我們便能更有餘裕去面對與處理那些,在社會與心理層面的難題。

  希望讀到這裡的您們,今天也是平凡但擁有小小幸福瞬間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