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不肝你的事 -C肝知多少
C型肝炎病毒是屬黃熱病毒科的一種RNA病毒,於1989年由美國首度發現,以前稱為非A非B型肝炎,其病毒有分為六種主要的基因型態和50種以上的基因亞型,台灣地區C型肝炎的基因型主要為 第一型(lb)約佔70%。由於C型肝炎病毒外套區基因變化迅速,故疫苗研發相當困難。C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血液接觸,如輸血、器官移植、共用牙刷、刮鬍刀、或是針灸、刺青、穿耳洞、牙科器械消毒不完全等。台灣地區C型肝炎的主要感染源是接受輸血所引起,自1992年起捐血中心開始篩檢C型肝炎,故經輸血感染的比率已大幅下降。
一般檢測C型肝炎抗體陽性( Anti-HCV )並不代表病患對C型肝炎已經有了抵抗力,只表示病患曾經感染C型肝炎的一個標記,但目前好了沒有無法得知。故欲知C型肝炎病毒是否仍在體內活動,只有檢查HCV RNA最準確,但此項目健保不給付,需自費檢驗。
C型肝炎的盛行率在地理上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其感染率在全世界大約都是1-3%,台灣的成年人約有1-5%的感染病患,但在某些區域,如澎湖白沙,梓官,阿蓮,馬沙溝,以及嘉義縣市人口中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更高達20%以上,這些高流行地區的病因,可能與鄉下早年密醫較多,及打針文化所致。感染C型肝炎之後,其中60-80%的病患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這些病患在二十年內有20%以上會導致肝硬化,而發生肝硬化的病患,每年約有2-7%會轉變為肝癌。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治療C型肝炎。
台灣治療C型肝炎的情形,早年單純使用注射干擾素六個月的治癒率僅10-20%,後來增加療程至十二個月,也只提高20-30%,當時使用干擾素治療並無健保給付,六個月的治療費用將近台幣十萬元,加上注射干擾素會產生類感冒症狀及血球減少的副作用,讓許多C型肝炎病患望而卻步。於2002年已有臨床報告指出長效型干擾素合併ribavirin治療可達50%以上的病毒清除率,對於非第一基因型的病毒清除率可達70%以上。因此,自民國92年10月起,B、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劃開始實施,健保局首度把干擾素及ribavirin等藥物列入C型肝炎的治療給付,希望藉此免除肝炎病患的醫療負擔、及早接受治療,並防止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依照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C型肝炎健保治療給付標準為:C型肝炎抗體陽性、且肝功能ALT值半年內間隔三個月測量,有兩次以上大於或等於正常值上限兩倍以上,並經肝組織切片證實肝臟有中等纖維化,且無肝代償不全者,可接受健保治療給付一個療程(24週)。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亦是B、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劃的醫療院所之一,本院肝膽腸胃科及肝炎衛教室,關心肝炎病患,應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及肝臟超音波掃描,如有異常報告,應及早接受醫師指示治療。平日應注意的身體保養,飲食原則:應維持充足的熱量、蛋白質攝取,三餐定時定量,可考慮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多選擇天然新鮮的食物攝取均衡營養,減少食用加工食品,避免醃燻、發霉食物及飲用酒精,控制油炸食物攝取,注意維生素A、B群、C、E的充分攝取,而日常生活作息勿太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