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新趨勢
感染B型肝炎病毒,有相當比例的人會變成慢性肝炎。嬰幼兒時感染B型肝炎病毒有90%會演變成慢性帶原者,青春期約有1/3,成年人則只有5~10%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我國由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盛行率10~15%來計算,則有二百萬為帶原者。這些帶原者有一部份在20歲至40歲之間發生所謂的“急性增惡”(acute exacerbation)後,HBeAg轉變成Anti-HBe,HBV DNA消失,先前的活動性肝炎漸趨緩和,又成為健康帶原者。其中部份病人由於多次的急性增惡,肝臟破壞厲害而演變成肝硬化,有少部份病人由於HBV的嵌入,之後發生肝癌。因而這些慢性活動性肝炎是治療的重要對象。
目前治療慢性B型肝炎最有希望的當推Interferon(IFN干擾素)及lamivudine。IFN為抗病毒製劑,使用IFN 5Mu每週三次,治療4至6個月,可得30~40%反應率。對於ALT高於正常5倍者,則使用lamivudine(為deoxycymidine類比物,有reverse transcriptase抑制功能及抑制HBV DNA polymerase)功能每天口服100mg,治療1年,反應率可達65%。對於那些ALT小於正常2倍者,表示宿主免疫功能尚未提升,不作治療;但可先用類固醇做“調教”(priming)。肝功能正常者則不作治療。Precore mutant也可考慮lamivudine的治療,但需小心追蹤與評估。值得注意的是使用lamivudine一年後,有相當比率的患者,產生YMDD變異株,臨床上需小心,應該每位病患個別評估來決定治療的長短。
對於使用干擾素或lamivudine治療無效的病人是否考慮使用α-thymosin或是famciclovir或者其他藥物做合併治療,尚待大規模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