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以神經認知障礙的疾患,涵蓋記憶、語言、解決問題能力及其他認知功能的喪失,這些喪失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全球目前約有超過 5500 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到 2050 年將翻倍達到 1.5 億人。國際失智症協會 (ADI) 指出,每 3 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據 2023 年國健署調查,65 歲以上長者中,每 12 人就有 1 人罹患失智,推估超過 30 萬人,且人數逐年上升,對家庭與照護體系構成重大挑戰。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最常見的失智症,主要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並隨著時間逐漸惡化。該疾病的特徵為腦中出現異常的蛋白質沉積,包括神經細胞外的 類澱粉蛋白斑塊 (Amyloid plaque) 和由 Tau 蛋白在細胞內產生的 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導致神經細胞損傷與死亡。其 病理變化 通常在認知障礙前十數年即開始,早期徵兆包括記憶下降、判斷力變差與情緒波動。
傳統以認知功能改善藥物包括: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與NMDA 拮抗劑,或針對精神情緒問題適當給予藥物。
現在則有清除乙型類澱粉蛋白的新藥 單株抗體治療可延緩病程。
常見症狀有記憶衰退、動作遲緩、視幻覺與 REM 睡眠障礙,類似帕金森症並可能伴幻覺與認知波動。
由腦中風或小血管病變造成,影響注意力、判斷與行動力,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
50–60 歲發病,表現為行為改變或語言退化,早期記憶保存但人際互動、語言及情緒控制受影響。
失智初期症狀可能被誤認為正常老化,家屬通常是第一個察覺異常的人。透過簡易工具如 AD-8 極早期篩檢表,能更早發現、診斷並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