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八月

大腸直腸癌發生因子與晚期治療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丁文謙 主任 
癌症中心 主任

大腸直腸外科  丁文謙醫師

根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2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多數患者在疾病早期幾乎無感,等到異常現象陸續出現時,可能已進入晚期了。種種的跡象,顯示大腸直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與日俱增!

大腸直腸癌常見症狀?

 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幾乎無症狀。如果有,其臨床表現也相當多樣,容易被患者混淆及忽略。症狀會依腫瘤發生的位置有所不同。例如:若腫瘤發生於左側大腸,較常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若發生於右側大腸通常以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來表現。是故許多病患常自認為痔瘡出血、便祕、吃壞肚子,甚至以為是減肥有成,常因此失去治療黃金時機。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1. 年齡50歲以上:每年近15,000多名大腸癌個案,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
  2. 得過大腸癌、大腸腺瘤,以及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之患者。
  3.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10%的大腸癌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瘜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等。
  4. 家族癌症史:一等親有2人以上有癌症,如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
  5. 不良飲食習慣: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嗜菸酒。
  6. 肥胖(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7. 環境的改變: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因為大腸直腸癌年齡越大罹病的風險也越高!提早發現是根治的唯一手段。民眾應多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50歲以上,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疾病發現的早,痊癒的機會就越大。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早期患者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晚期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則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合併療法為主。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地進步,整體存活期已比過去20年有顯著延長。即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無法直接以手術治癒,但在藥物發展進步下,現已可透過『標靶藥物合併化療』重現根治之可能!合併療法主要目的除了延緩腫瘤惡化,最重要的是讓腫瘤縮小,使診斷時無法直接手術根除之患者有機會進行手術切除,提高治癒癌症之可能性。

 開始治療前需要先進行腫瘤細胞之基因檢測,以提高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主要檢測腫瘤細胞之RAS基因與BRAF基因是否有突變,以達成個人化的精準用藥,有效提升存活期。

若患者有上述基因突變,對於使用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治療就會受到影響,標靶藥物就需要選擇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 。而對基因未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抗血管新生與抗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皆可使用。

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能精準阻斷癌細胞生長與分化,使腫瘤縮小,避免變大以延長存活期。過去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存活機率極低,現在已進步達2-3成,例如肝轉移之病患經由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可以增加肝腫瘤切除機會,5年存活率由以往10%,可提高至40%。

結論

大腸直腸癌是可以提早發現的!如果有相關症狀,反覆出現持續 1 個月以上,應盡速就醫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患者應接受正規醫療的醫療決策,不要輕信偏方。透過專業的診斷與基因檢測,發覺腫瘤特性及特有的基因突變,以精準個人化醫療,延長存活期與生活品質!

30
八月

保肛手術的最後一哩路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許倍豪 主治醫師

大腸直腸外科 許倍豪醫師

大腸與直腸

 人類的消化系統由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到大腸,最後是直腸跟肛管。大腸直腸為消化道的最末端,一般提到的結腸就是指大腸,大腸主要的功能為吸收小腸剩餘的水分,以及利用食物消化後的殘渣形成大便。而直腸主要的功能就是儲存大便,等大便蓄積到了一定的程度,經由神經傳導及反射提醒大腦該要去解便了。

第一名的癌症

 今年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資料,國內的十大死因第一名仍是惡性腫瘤。其中,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2年蟬聯國內惡性腫瘤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有一萬六千名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有接近六千人死於大腸直腸癌,位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三名。

癌症治療

 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是治癒大腸直腸癌最好的辦法,手術的基本要求包括足夠的切除範圍及適當的淋巴廓清。直腸位置在距離肛門口8-12公分的距離,結構與位置上與大腸癌不同,手術治療上,兩者的考量也有相當的差異。

 男性直腸貼近攝護腺及儲精囊、女性則以陰道後壁為鄰,另外直腸構造與大腸相比少了一層漿膜層,所以手術切除的環形切除範圍(CRM)要求更加嚴格。因外,大部分的直腸位於骨盆腔內,血管供應與神經傳導與大腸不同,所以淋巴廓清的範圍與想法也迥異。

 早期為了足夠的切除範圍,侵襲性的低位直腸癌(離肛門口近的腫瘤)需要考慮合併肛管(肛門)切除。肛門切除後,為了解決大便排出問題,就需要永久性的人工肛門。

 目前針對低位直腸癌的診斷,需要常規的大腸鏡確認腫瘤位置及進行病理切片,另外需要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查看有無肝臟轉移。而侵襲性的直腸癌,再行骨盆腔磁振造影及經肛門口超音波來確認腫瘤深度、是否侵犯周圍組織,及骨盆側壁淋巴結是否腫大。詳細檢查之後可有初步的臨床期別。

 早期的直腸癌可考慮直接根治性手術治療,早期發現,不易有周圍組織或淋巴結的侵犯,第一期接受手術的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若二或三期的直腸癌則必須考慮TNT (Total NeoadjuvantTherapy),在手術進行前,先接受前導性化療加上局部的電療,使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根治性手術。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腫瘤的廓清率,減少局部復發率,且有更多的機會保留肛門。

手術進展

手術技術的進步加上高解析度內視鏡影像系統的發展、腹腔鏡組織剝離止血工具:超音波刀、組織凝集儀及腹腔內視鏡吻合器的發展,使多數的大腸直腸癌都可用微創手術進行根治性切除。

 1982年開始希爾德教授提出,直腸癌需進行全直腸繫膜切除(TME)才算根治性手術。近年來,由於3D腹腔鏡及達文西機器手臂的發展,使得腹腔鏡全直腸繫膜切除(L-TME)變成常規性的手術之一。由於骨盆腔的空間相對狹小,腫瘤越接近肛門口,手術越是困難。為了克服此問題,西班牙的Antonio M Lacy教授在2009發表了經肛門口全直腸繫膜切除(TaTME)方式,手術技巧融合腹腔鏡手術、自然孔徑手術及單孔手術的技巧,使低位的直腸癌有更理想的手術方式 。經肛門口全直腸繫膜切除可於手術中再次確認腫瘤位置、確認足夠的安全距離,且能進行較完美的端對端吻合(腸道接合),可說是保肛手術的最後一塊拼圖。

結論

直腸癌手術相對困難,鑑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大部分病友仍可以接受保肛手術,避免永久性的人工肛門。當然,每位個案的病情狀況都不相同,請與您的直腸外科專科醫師討論。

30
八月

肝臟定期篩檢,即早揪出早期肝癌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外科 彭正明 主任
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 主任

一般外科/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
彭正明醫師

肝癌和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有密切的關聯,在台灣約60%的肝癌病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約20%是C型肝炎帶原者;10~15%非B型帶原及非C型帶原者,以酒精性肝炎患者居多。要提醒的是,衛生單位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政策行之多年,年輕一代的B肝帶原者大幅減少,但脂肪肝的族群卻急遽上升,未來將可能崛起成為肝癌的主因。

國際知名《自然Nature》期刊在2006年刊登的一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肥胖(BMI >30)、嚴重脂肪肝的病患,可列為肝癌的可能致病因素。此外,環境中的黃麴毒素、基因遺傳,也已確定為肝癌的成因之一。依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有7,773人因肝癌而死亡,是該年10大癌症死因第2位。

然而,隨著篩檢、診斷及治療工具的進步,罹病較晚期(3、4期)肝癌病人數已大幅減少,早期發現(1、2期)的病人數增加,大部分早期肝癌病患可以施行達文西肝臟切除手術或傳統肝切除手術;隨著時代的進步,微創手術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肝癌治療的成效和病患肝硬化的程度、癌細胞的惡性程度、發病時的期別有關。其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射頻燒灼術(RFA)、局部酒精注射、血管栓塞、標靶治療等。其中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射頻燒灼術等3項治療,有機會可以完全去除癌細胞的效用,其他的治療方法(如化療、免疫及細胞治療),只能控制病情,讓身體制衡癌細胞,均可達到控癌的效果。

手術切除可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兩種,依團隊經驗,新發現個案中,評估肝功能後,只有20%可以進行手術,而其中又只有15~20%是能夠施行微創手術的早期患者。不論是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復發率都差不多。不過,傳統剖腹手術傷口約有30~40公分的長度,而微創手術則有4~5個直徑約0.8公分的小傷口,和1個約5公分的較大傷口;另外傳統手術過程會需要將腹腔內臟器翻動,也因翻動較厲害,與微創手術相比容易腹腔沾黏嚴重、住院天數多、出血量較大以及復原慢。

微創手術可分為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手術兩類,腹腔鏡手術是平面式的以器械直進、直出,碰到困難的組織剝離角度較無法靈活轉動,有空間上的操作瓶頸,例如接近脊椎、下腔靜脈及橫隔膜部位的腫瘤,若稍有不慎,很容易併發大出血。而機器手臂手術,因機器手臂比人類的手腕更靈活,可旋轉540度、有立體影像,可感覺到腹腔內的深度,有利手術時組織剝離與縫合,過程中以放大10倍的立體視野,進行比傳統剖腹手術、2D或3D腹腔鏡手術更清楚、細膩而精緻的手術,傷到大血管的機率也較低。

一名57歲男性患者,於B型肝炎定期追蹤時意外發現5.5公分肝癌位於右肝葉第七區(S7)且靠近右肝靜脈(RHV),需手術。起初於他院建議只能進行傳統剖腹手術,且腹腔鏡手術也非常困難。之後轉至本院一般外科就診,最後以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成功完成肝癌腫瘤切除,術後住院不到7天即返回職場。

如有相關疾病者之病患,應定期追蹤、篩檢,當面臨手術治療時,可向本院一般外科諮詢,了解適合的手術方式,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