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衛教園地

臨床試驗相關產業在北美、歐洲、日本等醫藥先進國家中早已蓬勃發展多年,除了促成許多新藥上市之外,更帶來驚人的國民生產毛額成長,間接帶動經濟發展。從經濟面的角度來看,在美國上市的生技及相關製藥、檢測、醫療器材等公司由1996年的約56家成長到2007年約250家,顯見如此高風險、生技製藥開發投資,成為現世代的經濟發展重點。

台灣過去多以製造業出口曾經帶動一陣經濟強勁發展,但近世代東協10國逐漸竄起,以更廉價的成本取代台灣加工出口的地位,台灣當必須尋求產業轉型,發展知識密集度高,勞動力相對降低之高科技產業,方能保有持續的經濟成長。生技產業一直為政府所大力倡導,製藥醫療為首要高產值之發展目標,在法規、租稅及相關限制逐漸放寬的現下,吸引著國內外廠商投入生產。但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限制除了長期投資的困難度極高,為了尋求優質創新的研發成果,藥物、醫療器材研發人員的人力及經驗皆是考量的重點。 由於此產業的特殊性質需要長時間、大量人力投入,政府必須正視人才永續經營的重點,除了廣招各界人才投入研究外,更必須明確規劃研發人員後續發展的空間,方能吸引長期資金的投入並於最後收益上收事半功倍之效。

根據臨床試驗與研究推動小組之計劃架構,行政院將挑戰2008年增加研發投資達GDP3%以上,因此任命衛生署、經濟部建立國內臨床試驗與研究體系,以期能加速臨床能量產業化。衛生署以全方位加強臨床試驗品質與能量,包括成立卓越臨床試驗中心、加強轉譯醫學臨床研究,並建立臨床試驗合作網絡,以及居關鍵地位的廣招培訓優秀臨床研究人員。研究人員的知識和能力攸關整個研究品質,工作內容非屬一般技術性的例行性工作,實驗設計的可行性、藥品臨床試驗的有效性,臨床試驗受試者的估算、資料收集的方法、資料庫的建檔及品質管制等等都是必須慎重考慮且小心執行的部分。

因此,執行臨床試驗的相關人員必須累積相當的經驗,並持續在此領域中自我要求,不斷學習跨領域的不同思維,才能獲取足夠的經驗並成為獨立作業的人員。台灣位處樞紐之地,應在世界先進國家之快速成長之藥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更應該在多國、多中心試驗中擴大參與醫院數,扮演關鍵的角色。

目前,本國已有良好的醫藥品研發基礎,與臨床試驗執行環境;也有成熟的法規科學與各項優良制度。銜接性試驗施行成功,七七公告四十名受試者的規範已經走入歷史,所有臨床試驗真正符合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本院臨床試驗中心,積極配合政府為推動國內生技製藥產業,建立國內臨床試驗關鍵捷徑 (Critical Path Initiative) 政策。本中心與國內製藥產業界積極合作,提供法規科學諮詢環境,與高水準的臨床試驗執行的場所,同時本院也注意人體試驗委員會之審查機制及其功能,共同建構出最佳的執行環境;以使外資藥廠有高度意願在此執行重要的臨床試驗,本國藥廠也有有信心與我們合作,共同努力,早日研發出真正的國產新藥,進入國際舞台。

近年醫藥之發展一日千里,許多分子標靶藥物及藥物基因體學導向之研究皆羅列於臨床研究之前。舉例分子標靶藥物而言,其可成長之市佔率預估於20年後將到達100億美元,與其它化學治療藥物如傳統細胞毒殺劑治療、免疫調節治療、荷爾蒙治療等並列化學治療四大領域,藥物研發期間將可衍生之臨床試驗市場幅度自是不言可喻。因此,本國之當務之急,將是努力完善法規制度,並加強訓練臨床試驗人才、研擬臨床試驗保險制度,及加強稽查監測之制度,方能與亞太數國中取得領先地位。此外、有鑑於國內醫療器材研發獲得政府持續支持已有近10年基礎,生產廠家上百家,而在美國FDA登記註冊者都高達上千家,顯示有能力製造者不在少數,配合國內衛生管理單位積極健全相關管理制度,政府更明定醫療保健產業為10大新興工業。醫療器材是醫療技術具體實現的載具,由於新興資訊技術、微型化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生物資訊的發展,已然牽動醫療技術甚至醫療照顧行為模式的改變及對醫療境界的改觀。醫療器材使用涉及人身安全,產品上市及使用需接受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核准,因此醫療器材研發必須結合法規考量。本單位將積極跨出,主動尋找產業界團結合作,為醫療保健產業發展與國人健康,奉獻一份棉薄之力。